恭儉漢天子,取士忌少年。
未應絳灌徒,廷中肯訪賢。
徒為宣室召,復有長沙遷。
不見馮都尉,龐眉竟誰憐。
恭儉漢天子,取士忌少年。未應絳灌徒,廷中肯訪賢。徒為宣室召,復有長沙遷。不見馮都尉,龐眉竟誰憐。
《覽古四十二首 其八》是元代詩人楊維楨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恭儉漢天子,
取士忌少年。
未應絳灌徒,
廷中肯訪賢。
徒為宣室召,
復有長沙遷。
不見馮都尉,
龐眉竟誰憐。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古代中國的皇帝對待士人選拔的態度。作者通過反襯的手法,表達了帝王選拔士人時對年輕人的戒備心理。他認為,朝廷中的官員并不愿意招攬年輕有才華的人,而是更傾向于選擇那些經過多年考試和選拔的士人。然而,即使年長的士人得到了宮廷的召見,也不一定能獲得實際的職位和地位。詩中還提到了馮都尉,暗示了一位被忽視和遺忘的官員,表現出作者對于才華被埋沒的惋惜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詞反映了元代時期官僚體制下的一種現象,即政府對于選拔人才存在著偏見和限制。作者通過對比年輕人和經驗豐富的士人的命運,表達了對于年輕才華被忽視的不滿和憤慨之情。他對于馮都尉的提及,更是為了強調那些被忽略的才華,以及他們在官場中的無奈遭遇。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于官場不公和才華埋沒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展現了作者對于時代局限和人才埋沒的思考。它不僅具有歷史背景下的特定意義,也具有普世的價值。通過揭示官場的種種問題和不公,它喚起了讀者對于社會公平和人才發展的關注。同時,它也展示了楊維楨作為一位元代詩人的才華和洞察力。
lǎn gǔ sì shí èr shǒu qí bā
覽古四十二首 其八
gōng jiǎn hàn tiān zǐ, qǔ shì jì shào nián.
恭儉漢天子,取士忌少年。
wèi yīng jiàng guàn tú, tíng zhòng kěn fǎng xián.
未應絳灌徒,廷中肯訪賢。
tú wèi xuān shì zhào, fù yǒu cháng shā qiān.
徒為宣室召,復有長沙遷。
bú jiàn féng dū wèi, páng méi jìng shuí lián.
不見馮都尉,龐眉竟誰憐。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