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人多悍驕,風聲亦惟舊。
兒童僅勝衣,挾箠相格斗。
藝精氣益橫,質化心忘陋。
家饒喜稱俠,世亂甘為寇。
豈伊天性然,習俗所成就。
吾聞互鄉童,翱翔圣賢囿。
隱豺弄斕斑,攻駒發馳驟。
佩觽爾何知,義方得無謬。
粵人多悍驕,風聲亦惟舊。兒童僅勝衣,挾箠相格斗。藝精氣益橫,質化心忘陋。家饒喜稱俠,世亂甘為寇。豈伊天性然,習俗所成就。吾聞互鄉童,翱翔圣賢囿。隱豺弄斕斑,攻駒發馳驟。佩觽爾何知,義方得無謬。
《論俗十二首》是劉子翚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粵人多悍驕,風聲亦惟舊。
兒童僅勝衣,挾箠相格斗。
藝精氣益橫,質化心忘陋。
家饒喜稱俠,世亂甘為寇。
豈伊天性然,習俗所成就。
吾聞互鄉童,翱翔圣賢囿。
隱豺弄斕斑,攻駒發馳驟。
佩觽爾何知,義方得無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子翚對于當時社會風俗的觀察和反思。詩詞以“俗”為主題,通過對廣東(粵)人的描述,表達了對于社會習俗的批評和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粵人“多悍驕”,意指廣東人多屬于剛烈好斗之輩,自以為是,固守舊觀念。兒童們甚至只有衣物來遮體,卻手持箠(一種鞭子)相互格斗,暗示了社會風氣的粗糙和野蠻。
然后,詩詞指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技藝的精湛和氣質的驕傲更加張揚,但其本質已經遠離了真正的內心和高尚品德。在這個家庭和社會,人們樂于稱自己為俠義之士,但面對混亂的時局,卻甘愿成為寇盜,表現了人們在特定環境中價值觀的扭曲。
詩詞最后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種人性的扭曲和社會習俗對個體的影響究竟是天生的,還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的?詩人稱自己聽聞過異鄉的兒童們,他們像飛翔在圣賢的園地中,隱約有豺狼斑駁的皮毛,攻擊敏捷而迅猛。這里意味著與粵人相比,這些兒童更接近純真和高尚,他們的行為和品德更加符合正義。然而,詩人用反問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疑問,他自問這些兒童是否真的了解那些道義準則,是否能真正做到無誤地體現正義的行為。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廣東人及其社會風俗的描繪,表達了對于當時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擔憂和批判。它呈現了一種對于俗世的深思熟慮和對于人性本質的質問,反映了作者對于社會現象和人性的思考和關注。
lùn sú shí èr shǒu
論俗十二首
yuè rén duō hàn jiāo, fēng shēng yì wéi jiù.
粵人多悍驕,風聲亦惟舊。
ér tóng jǐn shèng yī, xié chuí xiāng gé dòu.
兒童僅勝衣,挾箠相格斗。
yì jīng qì yì héng, zhì huà xīn wàng lòu.
藝精氣益橫,質化心忘陋。
jiā ráo xǐ chēng xiá, shì luàn gān wèi kòu.
家饒喜稱俠,世亂甘為寇。
qǐ yī tiān xìng rán, xí sú suǒ chéng jiù.
豈伊天性然,習俗所成就。
wú wén hù xiāng tóng, áo xiáng shèng xián yòu.
吾聞互鄉童,翱翔圣賢囿。
yǐn chái nòng lán bān, gōng jū fā chí zhòu.
隱豺弄斕斑,攻駒發馳驟。
pèi xī ěr hé zhī, yì fāng dé wú miù.
佩觽爾何知,義方得無謬。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