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門高坐日悠悠。
樹頭獨立知風(fēng)鵲,屋角雙鳴喚雨鳩。
芳意自隨流水逝,華年不為老人留。
浮花冶葉休相笑,自古英賢總一漚。
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門高坐日悠悠。樹頭獨立知風(fēng)鵲,屋角雙鳴喚雨鳩。芳意自隨流水逝,華年不為老人留。浮花冶葉休相笑,自古英賢總一漚。
《即事》
春半余寒似暮秋,
掩門高坐日悠悠。
樹頭獨立知風(fēng)鵲,
屋角雙鳴喚雨鳩。
芳意自隨流水逝,
華年不為老人留。
浮花冶葉休相笑,
自古英賢總一漚。
中文譯文:
春天已經(jīng)過了一半,寒意仍像深秋的黃昏,
我在門后高坐,陽光悠悠。
樹頂獨自站立的知風(fēng)的鵲鳥,
屋角里雙聲鳴叫的是雨鳩。
芬芳的快樂隨著流水逝去,
美好的年華不會為老人而停留。
浮華的花朵和凋零的葉子不必相互嘲笑,
古往今來,英勇和賢明總是一樣珍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及對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作者劉基在明代時期,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自然現(xiàn)象,借以表達他對人生和時光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開篇寫道春天已過了一半,但寒意仍然存在,給人一種深秋的感覺。這種意象將春天與秋天相聯(lián)系,傳遞出時間的流轉(zhuǎn)和生命的短暫。
接下來,詩人描述自己高坐在門后,靜靜地感受著陽光的溫暖,表現(xiàn)了一種寧靜和思考的狀態(tài)。樹上的風(fēng)鵲獨自棲息,屋角的雨鳩雙聲鳴叫,展現(xiàn)出自然界萬物各自守候的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的思考。芬芳的快樂如同流水般逝去,美好的年華并不會停留在老人身上。浮華的花朵和凋零的葉子不需要相互嘲笑,因為在歷史長河中,英勇和賢明的品質(zhì)一直被珍視。
整首詩意蘊含深沉的哲理,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呈現(xiàn)出一種超越時間和個人的普遍價值觀,強調(diào)了勇氣和智慧的重要性。
jí shì
即事
chūn bàn yú hán shì mù qiū, yǎn mén gāo zuò rì yōu yōu.
春半余寒似暮秋,掩門高坐日悠悠。
shù tóu dú lì zhī fēng què, wū jiǎo shuāng míng huàn yǔ jiū.
樹頭獨立知風(fēng)鵲,屋角雙鳴喚雨鳩。
fāng yì zì suí liú shuǐ shì, huá nián bù wéi lǎo rén liú.
芳意自隨流水逝,華年不為老人留。
fú huā yě yè xiū xiāng xiào, zì gǔ yīng xián zǒng yī ōu.
浮花冶葉休相笑,自古英賢總一漚。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jīng)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yè)、開創(chuàng)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xué)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
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昆侖為頭顱,江海為胃腸,蒿岳為背膂,其外四岳為四肢。四肢百體咸定位,乃以日月為兩眼,循環(huán)照燭三百六...
千林搖落暮天寒,短景經(jīng)檐歲序殘。口舌得官齊虜易,膏肓致疾上醫(yī)難。無根荒蔓風(fēng)飄急,閱世松喬氣厚蟠。鴻雁隨陽經(jīng)遠道,帛書何日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