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日相尋,循環何曾歇。
攀條攬柔荑,回首驚脫葉。
綠槐陰最厚,零落今存莢。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虛視新月。
微陽起泉下,生意未應絕。
盛衰日相尋,循環何曾歇。攀條攬柔荑,回首驚脫葉。綠槐陰最厚,零落今存莢。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草木何足道,盈虛視新月。微陽起泉下,生意未應絕。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槐》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盛衰日相尋,循環何曾歇。
攀條攬柔荑,回首驚脫葉。
綠槐陰最厚,零落今存莢。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虛視新月。
微陽起泉下,生意未應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生命的變遷和永恒循環的主題,以自然界中的植物為象征,抒發了作者對生命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首先,詩中運用了槐樹作為意象,描繪了槐樹在四季更迭中生長衰退的景象。槐樹在夏季的綠蔭最為濃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樹葉逐漸凋落,只剩下堅實的果莢。這種景象象征著人類的興盛與衰敗,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
接著,詩中提到了一片林木的荒蕪,用“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來形容。這里的林木荒蕪表達了人事無常、世事變遷的主題,即使曾經繁茂的林木也會枯萎凋零,寓意人生的無常和世間的無常。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思考。詩人認為,草木的生命并不值得過多的關注,因為它們只是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存在。然而,詩人通過“盈虛視新月”表達了對人生和世界的關注和思考,認為人們應該著眼于更廣闊的視野,超越個人的得失,以更高的境界來看待世事。
最后兩句“微陽起泉下,生意未應絕”,表達了在枯萎的背后,生命的希望依然存在。微弱的陽光從地下升起,象征著生命的重生和希望的繼續。詩人表達了對生命力的肯定,認為生命具有不滅的力量,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綻放生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植物的生長衰退、世事變遷和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循環的思考,以及對生命力和希望的肯定。詩人通過自然界中的景象,表達了對生命的深邃思考和對人生的哲學思考,引發讀者對生命和世事的思索。
cì yùn zi zhān xì yù shǐ yù fù yù zhōng yú huái zhú bǎi huái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槐
shèng shuāi rì xiāng xún, xún huán hé zēng xiē.
盛衰日相尋,循環何曾歇。
pān tiáo lǎn róu tí, huí shǒu jīng tuō yè.
攀條攬柔荑,回首驚脫葉。
lǜ huái yīn zuì hòu, líng luò jīn cún jiá.
綠槐陰最厚,零落今存莢。
qiān lín yī kū gǎo, píng dì sān chǐ xuě.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cǎo mù hé zú dào, yíng xū shì xīn yuè.
草木何足道,盈虛視新月。
wēi yáng qǐ quán xià, shēng yì wèi yīng jué.
微陽起泉下,生意未應絕。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粗詩怪我心猶壯,細字憐君眼未花。霜落初驚衾簟冷,酒酣猶喜笑言嘩。歸心知有三秋恨,莫學匆匆下坂車。門前溪水似漁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