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雖無朱欄擁,不見紅塵辱。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雖無朱欄擁,不見紅塵辱。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竹》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雖無朱欄擁,不見紅塵辱。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譯文:
故鄉現在何在,依然有茂密的竹林。
春雷喚醒新的生機,不會讓牛羊觸犯。
雖然沒有朱欄的保護,不見紅塵的辱罵。
清風吹過時,竹葉相互碰撞發出玉石般的聲音。
淵明躲避紛亂的世事,回歸東籬嗅聞菊花的芬芳。
唉,我獨自為何,舍棄了這北窗邊的綠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蘇轍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蘇轍觀察到故園的變遷,感嘆道即使故園發生了許多變化,依然保留著茂密的竹林。春雷喚醒了竹林中新生的綠芽,而這里的環境寧靜,不會被牧民的牛羊侵擾。
蘇轍在詩中提到,雖然沒有朱欄的保護,竹林依然不會受到紅塵的辱罵,這可以理解為竹林保持了一種清凈和高潔的狀態。當清風吹過時,竹葉相互碰撞,發出宛如玉石的聲音,給人一種清脆悅耳的感覺。
蘇轍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到了淵明,指的是古代文學家陶淵明,他選擇隱居避開世事紛擾,回歸自然,在東籬嗅聞菊花的芬芳。而蘇轍則自問,為什么自己要舍棄了北窗邊的綠意,放棄了這種清靜和恬淡。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竹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清凈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時,詩中也反思了自己生活中的選擇,呼應了古代隱逸文化中的主題,傳達了一種追求寧靜與自由的情感。
cì yùn zi zhān xì yù shǐ yù fù yù zhōng yú huái zhú bǎi zhú
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 竹
gù yuán jīn hé yǒu, yóu yǒu bǎi gān zhú.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chūn léi qǐ xīn méng, bù fàng niú yáng ch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suī wú zhū lán yōng, bú jiàn hóng chén rǔ.
雖無朱欄擁,不見紅塵辱。
qīng fēng shí yī guò, jiāo jiá xiǎng míng yù.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yuān míng bì fēn luàn, guī xiù dōng lí jú.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jiē wǒ dú hé wéi, qì cǐ běi chuāng lǜ.
嗟我獨何為,棄此北窗綠。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粗詩怪我心猶壯,細字憐君眼未花。霜落初驚衾簟冷,酒酣猶喜笑言嘩。歸心知有三秋恨,莫學匆匆下坂車。門前溪水似漁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