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踏莎行朗读

水满青钱,烟滋翠葆。
残英满地无人扫。
先来羁思乱如云,无端更被春酲恼。
叠叠遥山,绵绵远道。
凭阑满目唯芳草。
莫惊青鬓点秋霜,卢郎已分愁中老。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踏莎行
相关诗文:

踏莎行译文及注释

《踏莎行》是宋代蔡伸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踏莎行
水满青钱,烟滋翠葆。
残英满地无人扫。
先来羁思乱如云,无端更被春酲恼。
叠叠遥山,绵绵远道。
凭阑满目唯芳草。
莫惊青鬓点秋霜,卢郎已分愁中老。

译文:
踏着绿茵行走,
水面上草长得茂盛,烟雾滋润着翠绿的草席。
落花残瓣满地,无人为它们扫去。
初到这里,思念之情如乱云般飘荡,无端地被春天的酒宴所困扰。
连绵的山峦叠叠起伏,遥远的道路蜿蜒延伸。
站在栏杆边,眼前尽是茂盛的青草。
不要惊扰那青丝上点点秋霜,卢郎已分散在愁苦之中,年纪渐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以水满青钱、烟滋翠葆来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但接着描述了残英满地无人扫,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消逝。诗人在异乡羁旅,思念之情像乱云般漫延,被春酒的狂欢所困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叠叠遥山、绵绵远道描绘了漫长的旅途和遥远的山脉,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离散感。然而,诗人站在栏杆边,眼前尽是茂盛的青草,传达出希望和生机的氛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要惊扰青丝上的秋霜,暗喻诗人已经步入中年,年岁渐长,对于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感到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异地漂泊中的孤独和困苦。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踏莎行读音参考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shuǐ mǎn qīng qián, yān zī cuì bǎo.
水满青钱,烟滋翠葆。
cán yīng mǎn dì wú rén sǎo.
残英满地无人扫。
xiān lái jī sī luàn rú yún, wú duān gèng bèi chūn chéng nǎo.
先来羁思乱如云,无端更被春酲恼。
dié dié yáo shān, mián mián yuǎn dào.
叠叠遥山,绵绵远道。
píng lán mǎn mù wéi fāng cǎo.
凭阑满目唯芳草。
mò jīng qīng bìn diǎn qiū shuāng, lú láng yǐ fēn chóu zhōng lǎo.
莫惊青鬓点秋霜,卢郎已分愁中老。

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存词175首。...

蔡伸诗文推荐

紫燕双双掠水飞,廉纤小雨未成泥。篱边开尽野蔷薇,会少离多终有恨。暂来还去益堪悲,后期重约采莲时。

萍末风轻入夜凉,飞桥画阁跨方塘。月移花影上回廊,粲枕随钗云鬓乱。红绵扑粉玉肌香,起来手看鸳鸯。

水绕孤城,乱山深锁横江路。帆归别浦。苒苒兰皋暮。人在天涯,雁背南云去。空凝伫。凤楼何处。烟霭迷津渡。

老去情钟不自持。篸花酌酒送春归。玉貌冰姿人窈窕。一笑。清狂岂减少年时。欲上香车俱脉脉,半帘花影月平西。待得酒醒人已去。凝伫。断云残雨尽堪悲。

一曲骊歌酒一钟。可怜分袂太匆匆。百计留君留不住。□去。满川烟暝满帆风。目断魂销人不见。但见。青山隐隐水浮空。拟把一襟相忆泪。试□。云笺密洒付飞鸿。

水满青钱,烟滋翠葆。残英满地无人扫。先来羁思乱如云,无端更被春酲恼。叠叠遥山,绵绵远道。凭阑满目唯芳草。莫惊青鬓点秋霜,卢郎已分愁中老。

落日归云,寒空断雁。吴波浅淡山平远。丹青写出在霜缣,佳人特地裁团扇。渔艇孤烟,酒旗幽院。些儿景趣君休羡。五湖归去共扁舟,何如早早酬深愿。

客里光阴,伤离情味。玉觞未举心先醉。临岐莫怪苦留连,樯乌转处人千里。恨写新声,云笺密寄。短封难尽心中事。凭君看取纸痕斑,分明总是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