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圯橋》是唐代詩人胡曾創作的一首詩,詩人通過這首詩詞回憶和詠史,表達了對歷史人物張良的贊頌和敬仰之情。詩意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英雄事跡的欽佩和對勝利的渴望。
《詠史詩·圯橋》的中文譯文如下:
廟算張良獨有馀,
獨有余:只剩下。
少年逃難下邳初。
邳:音“埤”,今山東臨沂市費縣境內一古縣名。
逡巡不進泥中履,
逡巡:遲疑、躊躇。泥中履:前進困難。
爭得先生一卷書。
先生:指張良,張良是西漢初期著名的謀士和政治家。
這首詩以“張良”的形象來揭示優秀人才的稀缺,詩的前兩句表達了對歷史人物張良才華出眾的贊美,稱他的才智如廟計算,很是稀有。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張良年輕時的境遇,逃難至邳時的困境,以及面對逆境時的優雅和果斷,張良拖著濕泥的鞋子猶豫不決,但最終決定留下來,這直觀地展示了他的堅定和英勇。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張良一卷書的渴望和追求,強調了書本知識在漢朝混亂時期的重要性。
整首詩通過對張良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于英雄事跡的贊美和對勝利的渴望。詩中的“張良”代表著勇敢、智慧、果斷和對知識的追求,他的自我選擇和努力,激勵著讀者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首詩精煉而富有內涵,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謳歌和對時代困境的思考,表達了對勇敢和智慧的贊美。詩人通過描繪張良的形象,告訴讀者只有克服困難,用智慧和勇氣去追尋真理和成功,才能成為自己的英雄并實現人生的價值。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和對英雄氣概的向往,同時也寄托了對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希望。
yǒng shǐ shī yí qiáo
詠史詩·圯橋
miào suàn zhāng liáng dú yǒu yú, shào nián táo nàn xià pī chū.
廟算張良獨有馀,少年逃難下邳初。
qūn xún bù jìn ní zhōng lǚ, zhēng de xiān shēng yī juàn shū.
逡巡不進泥中履,爭得先生一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