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wèi ㄨㄟˋ

口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5473
漢語字典

口部

8畫

5畫

左右結構

wei

wèi

形聲字

KFIY 86 、 KFY 98

RJD

JBKO

65090

0724

4622

5473

[25111234] 豎、橫折、橫、橫、橫、豎、撇、捺

味字概述

折疊展開

〔味〕字拼音是wèi 部首是口, 總筆畫是8畫。

〔味〕字是左右結構 五行屬水。

〔味〕字倉頡碼是RJD 五筆是KFIY 86 、 KFY 98 四角號碼是65090 鄭碼是JBKO 中文電碼是0724 區位碼是4622

〔味〕字的UNICODE是5473。 十進制為21619,UTF-32:00005473,UTF-8:E5 91 B3。

〔味〕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味〕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常用字

〔味〕字的異體字是

味的筆順

折疊展開

味的意思

折疊展開

wèiㄨㄟˋ

基本解釋

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覺。~道(亦指興趣)。滋~。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氣~。香~兒。

情趣。趣~。興~。意~。津津有~。

體會,研究。體~。耐人尋~。

量詞,指中草藥的一種。五~藥。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口,未聲。本義:滋味。

2.同本義taste

味,滋味也。 —— 《說文》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 —— 《周禮·疾醫》味者,氣之父母也。 —— 《鹖冠子·泰錄》五味六和十二食。 —— 《禮記·禮運》一鑊之味。 —— 《呂氏春秋·察今》其味皆苦。 —— 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味亦苦。味苦而微辛。

味如嚼蠟(比喻詩文枯燥,讀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猶胃口。指食欲);味欲(對美味的嗜好);口味(飲食品的滋味)

3.食物food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 《韓非子》

4.體味;體會 savor。如:味精(體味精深)

5.佛教語。六塵之一 one of sensual pleasure。如:味塵(佛教謂六塵之一。謂飲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貪欲而污真性,故謂味塵)

6.旨趣;意義 tone。如:情味(情調意味);韻味(含蓄的意味);味況(情味和情狀);味外味(文字言辭之外的意境、情味)

7.氣味 smell; odor。如:茉莉花的香味。

動詞

1.辨別滋味;品嘗 distinguish the flavour of。如:品味(品嘗);味賞(玩味欣賞)

2.用心通過閱讀和思考、觀察和實驗求得知識 study。如:味覽(用心細覽)

量詞

——用于中藥配方藥物的一種為一味加入幾味祛風的藥。——《儒林外史》

wèiㄨㄟˋ

詳細解釋

1.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

《孫子?勢》:“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食不知味、酸、甜、苦、辣、咸稱為五味。

2.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

香味、怪味、臭味。

3.感受、旨趣、意義。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是以往者雖舊,余味日新。”《紅樓夢?第一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趣味、禪味。

4.量詞。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

《左傳?哀公元年》:“昔闔盧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改用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袪風的藥。”

菜五味、藥八味。

5.菜肴。

《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往年已敕郡國,異味不得有所獻御,今猶未止,非徒有豫養尊擇之勞。”

山珍海味。

1.品嘗。

《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葷,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2.研究、體察。

《文選?班固?答賓戲》:“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國志?卷四五?蜀書?楊戲傳》:“抗志存義,味覽典文。”

玩味、耐人尋味。

wèiㄨㄟˋ

詳細解釋

1.舌頭嘗到東西而產生的感覺;滋味。

咸味、口味、五味俱全、味同嚼蠟。

2.鼻子聞東西而得到的感覺。

氣味、香味。

3.感受;情趣;意味。

趣味、禪味、枯燥無味。

4.鑒別;體會。

玩味、耐人尋味、回味無窮。

5.指某類菜肴、食品。

野味、山珍海味。

6.量詞:(1)用于計算食物。

菜有五味。

7.量詞:(2)用于計算中藥藥材數。

一味藥、四神湯是由淮山、蓮子、茯苓、芡實四味藥材配成的。

8.姓。

味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23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82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10頁,第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沸切,音未。
說文》:滋味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
禮?王制》:五味異和。

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
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
後漢?郎顗傳》:含味經籍。

又,五味,藥名。
抱樸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本草綱目》作菋。

又,《集韻》:莫拜切,音??──飮食之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註〕孟康曰:味音昧。

又,《釋文》:亡曷反,音沫。
禮?檀弓》:瓦不成味。〔註〕味當作沫。沫靧也。
〇〔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注解

〔味〕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味〕字拼音是wèi,左右結構,可拆字為口、未,五行屬

〔味〕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口,未聲。本義是滋味。

〔味〕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wèi] ⑴ 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⑵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⑶ 情趣⑷ 體會,研究⑸ 量詞,指中草藥的一種

味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味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味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二上反切無沸切頁碼40頁,第37

味滋味也。從口未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三反切勿貴反頁碼124頁,第7行,第3

味滋味也。從口未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二上反切無沸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0頁,第3許惟賢97頁,第6

味滋味也。

段注滋言多也。

從口。未聲。

段注無沸切。十五部。

白話解釋

味,滋味。字形采用“口”作邊旁,“未”作聲旁。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戰國文字到楷書,味字字形都是從口、未聲。從口,表示品嚐味道;未聲,聲兼義。未字從木、像其枝葉茂盛的樣子,本義是枝葉茂盛成熟而有滋味。表示口中品嚐東西的味道。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味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5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5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101頁
4說文校箋第53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46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6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01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75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4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0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52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15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110頁【補遺】第16298頁
14通訓定聲第220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2頁【崇文】第485頁
16說文句讀第155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5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25頁,第7字

味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taste, smell, odor; delicacy
  2. Geruch (S)?, Geschmack <auch fig.&gt (S)?, Würze (S)?, kosten, schmecken (V)?, interessant, geschmackvoll (Adj)
  3. go?t, odeur

味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味(簡·楚〔戰國〕·郭店) 楚〔戰國〕 郭店

味(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味(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味(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味(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味(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味(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味(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味(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