囬
筆順 反饋

復制

huí ㄏㄨㄟˊ

囗部 共7畫 全包圍結構 U+56EC
漢語字典

囗部

7畫

4畫

全包圍結構

hui

huí

MJDD 86 、 LJFD 98

WSL

JDKD

60221

56EC

[2522111] 豎、橫折、豎、豎、橫、橫、橫

囬字概述

折疊展開

〔囬〕字拼音是huí 部首是囗, 總筆畫是7畫。

〔囬〕字是全包圍結構

〔囬〕字倉頡碼是WSL 五筆是MJDD 86 、 LJFD 98 四角號碼是60221 鄭碼是JDKD

〔囬〕字的UNICODE是56EC。 十進制為22252,UTF-32:000056ec,UTF-8:E5 9B AC。

〔囬〕字的異體字是

囬的意思

折疊展開

huíㄏㄨㄟˊ

基本解釋

同“”。《干祿字書?平聲》:“”,“”的俗字。

囬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丑集上 部首:囗部

武英殿刻本: 第502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217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149頁,第13

正字通》:俗回字。又,鄞本《監韻》:回作囬,非。囬乃古面字也。

注解

〔囬〕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囗部

〔囬〕字拼音是huí,全包圍結構。

〔囬〕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huí] ⑴ 同“回”。《干祿字書?平聲》:“囬”,“回”的俗字。

囬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囬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囬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六下反切戶恢切頁碼202頁,第12

異體

回轉也。從囗,中象回轉形。

囘古文。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字詁林》按語:『亙回實本一字,後始分化。』其說可從。戰國以後寫成內外兩重形,而為『回』形所承。」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十二反切戶瓌反頁碼516頁,第5行,第1

囘轉也。從口,中象回轉??

鍇注臣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成,天周地外陰陽日月五星,回薄其中也。」

反切………頁碼516頁,第6行,第1

古文。

鍇注臣鍇曰:「直象回轉之??。」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六下反切戸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106頁,第1許惟賢488頁,第5

囘轉也。

段注淵,回水也。故顏回字子淵。《毛詩傳》曰:回,邪也。言回爲??之假借也。又曰:回,違也。亦謂假借也。??,衺也。見《交部》。

從囗。中象回轉之形。

段注中當作口。外爲大囗。內爲小口。皆回轉之形也。如天體在外左旋,日月五星在內右旋是也。戸恢切。十五部。

古文。

段注古文象一氣回轉之形。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囗圜?圓,囗回囩,最初用囗字足矣。

白話解釋

回,繞著轉圈。字形采用兩個“囗”會義,中間的“囗”像回旋轉繞的形狀。囘,這是古文寫法的“回”字。

字形解說

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水流回轉的樣子,即漩渦。戰國文字則將內部連筆成橢圓形,而內外並斷筆分離。篆文字形則又將戰國文字外形缺筆處相連成囗,而成今日通行的字形,都像漩渦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獨體象形。

回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99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511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397頁
4說文校箋第256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247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881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53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31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30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7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253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203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415頁【補遺】第16942頁
14通訓定聲第224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31頁【崇文】第2121頁
16說文句讀第810頁
17說文新證第515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67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32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614頁,第7字

囬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to return to or from

囬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囬(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囬(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囬(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囬字組詞

折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