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的筆順
趾的意思
趾
zhǐㄓˇ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足,止聲。古所謂趾,指足,不指腳趾。腳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義:腳。
2.同本義foot。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 《詩·豳風·七月》賁其趾。 —— 《易·賁卦》屨校滅趾。 —— 《易·噬嗑卦》麟之趾。 —— 《詩·周南·麟之趾》今君若步玉趾。 —— 《左傳·昭公七年》足趾之所不蹈。 —— 左思《吳都賦》。 王力注:“足趾是同義詞連用,‘趾’不是足指。”
趾股(腿腳);趾踵(腳);趾踵相接(形容人數之多);趾爪(腳爪)
3.腳指頭toe。
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 明· 魏學洢《核舟記》
腳趾(腳前端的分支);鵝鴨之類趾間有蹼;趾絆(本屐上的趾袢兒);趾趾(足尖輕輕著地行走的聲音)
4.支撐器物的腳leg。
鼎顛趾。 —— 《易·鼎》
5.通“址”。基址foundation。
略基趾。 —— 《左傳·宣公十一年》亭亭峻趾。 —— 左思《魏都賦》去上西山趾。 —— 阮籍《詠懷》
趾
zhǐㄓˇ詳細解釋
名
1.腳。
《左傳?桓公十三年》:“舉趾高,心不固矣。”《聊齋志異?卷一?蛇人》:“停趾愕顧,則二青來也。”
2.腳趾頭。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一上?游黃山日記》:“上百步云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
足趾。
3.山腳。
《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三》:“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4.蹤跡。
唐?王勃〈觀佛跡寺〉詩:“蓮座神容儼,松崖圣趾余。”
趾
zhǐㄓˇ詳細解釋
1.腳。
趾高氣揚、圓顱方趾。
2.腳指頭。
腳趾、鴨趾間有蹼。
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23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22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01頁,第14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音止。
《爾雅?釋言》:趾,足也。
《釋名》:趾,止也。言行一進一止也。
《易?賁卦》:賁其趾。
《詩?豳風》:四之日舉趾。
《禮?曲禮》:請袵何趾。
例又,《左傳?宣十一年》:略基趾。〔註〕趾,城足也。
例又,《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趾。
《前漢?地理志》:交趾郡,屬交州。
例又,通作止。
《前漢???法志》:當斬左止者,笞五百。〔註〕師古曰:止足也。
注解
〔趾〕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趾〕字拼音是zhǐ,左右結構,可拆字為??、止,五行屬金。
〔趾〕字造字法是形聲。從足,止聲。古所謂趾,指足,不指腳趾。腳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義是腳。
〔趾〕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zhǐ] ⑴ 腳⑵ 腳指頭⑶ 蹤跡:“庶追芳~”。⑷ 古同“址”。
趾字的翻譯
- toe; tracks, footprints
- ausweichen, Parallelit?t (S)
- orteil
趾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