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義 反饋

復制 字帖

wéi ㄨㄟˊ

辶部 共12畫 半包圍結構 U+9055
漢語字典

辶部

12畫

9畫

半包圍結構

wei

wéi

NHKP 86 、 NKGP 98

YDMQ

WXJM

34305

9055

[521251152454] 橫折、豎、橫、豎、橫折、橫、橫、撇折、豎、點、橫折折撇、捺

違字概述

折疊展開

〔違〕字拼音是wéi 部首是辶, 總筆畫是12畫。

〔違〕字是半包圍結構

〔違〕字倉頡碼是YDMQ 五筆是NHKP 86 、 NKGP 98 四角號碼是34305 鄭碼是WXJM

〔違〕字的UNICODE是9055。 十進制為36949,UTF-32:00009055,UTF-8:E9 81 95。

〔違〕字的異體字是

違的筆順

折疊展開

違的意思

折疊展開

wéiㄨㄟˊ

基本解釋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與願~。

不見面,離別。久~。

邪惡,過失。

詳細解釋

1.形聲。從辵( chuò ),韋聲。本義:離開;背離。

2.同本義leave; part

違,離也。 —— 《說文》違,遠也。 —— 《爾雅》中心有違。 —— 《詩·邶風·穀風》。傳:“離也。”薄違農父。 —— 《書·酒誥》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 —— 《楚辭·離騷》

違別(離別);違離(離別;分離;背離);違戀(依依惜別);違闊(離別;闊別);違署(離開官署。指辭去官職);違遠(遠離;離別);違間(離別);違棄(離棄;丟棄);違異(離別;分離)

3.避開evade

紀侯大去其國,違 齊難也。 —— 《左傳·莊公四年》

違強凌弱(畏避強大,欺凌弱小);違難(避難);違避(避開;背離);違敵(避敵;縱敵);違寒(避開寒冷);違患(避開禍患);違世(避開塵世;去世)

4.違背;違反disobey; violate

違,偝也。 —— 《廣雅·釋詁二》靜言用違。 —— 《書·堯典》且其違者不過數人。 —— 《左傳·哀公十四年》而違之俾不通。 —— 《禮記·大學》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 《孟子·梁惠王上》違天必有大咎。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慎勿違吾語。 —— 《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與我而相違。 —— 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莫敢違。 —— 《資治通鑑·唐紀》君賜不可違。 ——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寢食違節。 —— 清· 方苞《獄中雜記》

違錯(違反,違背);違幹(違犯;冒犯);違別(違抗);違逆(違背;不合情理);違越(違背;越軌);違心之論(與內心相違背的話);違天(違背天意);違科(不符合法令);違俗(違背世俗的習慣或觀念);違常(反常,違反常理)

5.改變 change

違變(改變;變故);違度(失度,反常);違程(耽誤行程)

6.hate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 《詩·邶風·穀風》豈餘身之足殉兮,違世業之可懷。 —— 《文選·班固·幽通賦》

違恨(怨恨);違怨(怨恨)

7.妨礙;阻礙 hinder; block

違礙(妨礙,阻礙);違拗(阻攔;執拗);違和(因身體失調而不適;生病)

名詞

1.過失,錯誤 fault

違謬(過失;謬誤);違濫(失實;錯誤);違錯(失誤;錯亂);違衷(失當);違舛(謬誤;差錯)

2.相距;距離 distant

違年(過期不赴任);違欠(拖欠)

形容詞

1.邪行;不正 evil; abnormal

違質(本質邪惡)

2.far

違曠(疏遠;闊別)

3.差異,不一致 difference; divergence

違暴(雜亂失常);違惑(錯亂迷惑)

wéiㄨㄟˊ

詳細解釋

1.離開、離別。

唐?喬知之〈擬古贈陳子昂〉詩:“節物感離居,同衾違故鄉。”

久違、睽違。

2.距離、相距。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乃救鄭,及留舒,違谷七里,谷人不知。”《禮記?中庸》:“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3.反、背。

《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文選?嵇康?幽憤詩》:“事與愿違,遘茲淹留。”

違約、違命、違法。

4.避開。

《易經?乾卦》:“文言曰:『樂則行之,憂則違之。』”《遼史?卷三二?營衛志中》:“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

過失、邪行。

《左傳?桓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

wéiㄨㄟˊ

詳細解釋

1.離別;離開。

久違。

2.違背;不遵從。

違章、違約、事與愿違、不違農時。

違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23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262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246頁,第6

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音幃。
說文》:離也。
廣韻》:背也。
書?堯典》:靜言庸違。〔註〕行事則違背之也。

又,《正韻》:避也、去之也。
易?乾卦》:憂則違之。〔註〕知難而避也。
禮?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境。〔註〕違猶去也。
論語》:違之,之一邦。

又,《韻會》:奔放曰違。
左傳?宣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疏〕窘迫而奔,及以禮見放,通謂之違。

又,邪惡也、過失也。
左傳?桓二年》:昭德塞違。〔註〕塞違,謂閉塞邪違也。
後漢?百官志》:有違失則劾奏。

又,蓄怨也。
書?無逸》:否則厥心違怨。〔註〕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

又,《韻會》:依違,不決也。一作猗違。
前漢?律歷志》:依違以惟,未能修明。又,〈孔光傳〉:猗違者連歲。〔註〕猶依違也。依且違,言兩可也。

注解

〔違〕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違〕字拼音是wéi,半包圍結構,可拆字為辶、韋

〔違〕字造字法是形聲。從辵( chuò ),韋聲。本義是離開;背離。

〔違〕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wéi] ⑴ 背,反,不遵守⑵ 不見面,離別⑶ 邪惡,過失。

違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違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違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二下反切羽非切頁碼54頁,第2

違離也。從辵韋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四反切字非反頁碼156頁,第3行,第1

違離也。從辵韋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二下反切羽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90頁,第2許惟賢130頁,第2

違離也。

段注《邶風》。中心有違。毛曰:違,離也。

從辵。韋聲。

段注羽非切。十五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違國七里」作距離解,尋常之違作離解。

「違國七里」作距離解,尋常之違作離解。

白話解釋

違,背離。“辵”作邊旁,“韋”作聲旁。

字形解說

違字初文為韋,假借為皮韋義之後,分化為違。金文字形從辵、韋聲。從辵,指行動而言;韋聲,聲兼義,取背離之意。篆文、隸書、楷書皆承金文「從辵、韋聲」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違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3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53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129頁
4說文校箋第72頁,第20字
5說文考正第67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232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41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02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5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42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73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55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517頁【補遺】第16361頁
14通訓定聲第222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56頁【崇文】第621頁
16說文句讀第209頁
17章授筆記第84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0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94頁,第1字

違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disobey, violate, defy; be apart from
  2. missachten, nicht gehorchen (V)?, trennen, ausscheiden (V)?, verletzen, vergewaltigen (V)?, Gesetz verletzen , zuwiderhandeln, versto?en (gegen das Gesetz, die Regel, die Norm)?
  3. désobéir à, enfreindre, violer, être séparé

違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違(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違(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違(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違(傳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違(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違(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違(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違(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違(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違(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違(傳抄·宋·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違(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違(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