銙
復(fù)制銙字概述
〔銙〕字拼音是kuǎ 部首是金, 總筆畫是14畫。
〔銙〕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
〔銙〕字倉(cāng)頡碼是CKMS 五筆是QDFN 四角號(hào)碼是84127 鄭碼是PGBZ
〔銙〕字的UNICODE是9299。 十進(jìn)制為37529,UTF-32:00009299,UTF-8:E9 8A 99。
〔銙〕字的異體字是 錁
銙的意思
銙
kuǎㄎㄨㄚˇ基本解釋
①古代附于腰帶上的裝飾品,用金、銀、鐵、犀角等制成:“至唐高祖……一品、二品~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銀,庶人以鐵。”
②形似帶銙的一種茶,稱“銙茶”。
③量詞,計(jì)算茶葉銙數(shù)的單位。
銙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25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05頁,第8字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1293頁,第1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huì)》??苦瓦切,音骻──帶具。
《唐書?柳渾傳》:玉工爲(wèi)帝作帶,誤毀一銙。
《正字通》:唐制,帶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銀,庶人鐵。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臺(tái),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
音又,《集韻》:枯買切,音胯──義同。
例《集韻》本作??,亦作錁。
注解
〔銙〕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銙〕字拼音是kuǎ,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釒、夸。
〔銙〕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kuǎ] ⑴ 古代附于腰帶上的裝飾品,用金、銀、鐵、犀角等制成:“至唐高祖……一品、二品~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銀,庶人以鐵。”⑵ 形似帶銙的一種茶,稱“銙茶”。⑶ 量詞,計(jì)算茶葉銙數(shù)的單位。
銙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