薟
筆順 反饋

復制

liǎn ㄌㄧㄢˇ xiān ㄒㄧㄢ yán ㄧㄢˊ kàn ㄎㄢˋ

艸部 共16畫 上下結構 859F CJK 基本漢字
康熙字典

艸部

16畫

13畫

上下結構

lian xian yan kan

liǎn xiān yán kàn

AWGW

TOMO

EOOO

44886

859F

[1223412512513434] 橫、豎、豎、撇、捺、橫、豎、橫折、橫、豎、橫折、橫、撇、點、撇、點

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36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1061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1031頁,第30

唐韻》:良冉切,音斂。
說文》:白薟也,或從斂,見蘞字註。

又,《類篇》:離鹽切,音廉──義同。

又,《集韻》:虛嚴切,音杴──豨薟,藥草。

又,《類篇》:魚杴切,音嚴。
字林》:水中野韭。

又,火占切,音?──辛味。

又,苦紺切──同「餡」。味過甘也。

注解

〔薟〕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iǎn、xiān、yán、kàn,上下結構,可拆字為艸、僉

〔薟〕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liǎn] ⑴ 葡萄科藤本植物的泛稱。以果熟時顏色不同而有白蘞、赤蘞、烏蘞莓等名稱。《説文?艸部》:“薟,白薟也。”《玉篇?艸部》:“薟,白薟,藥。” [xiān] ⑴ 〔豨薟〕草名。菊科。一年生草本。《本草綱目?草部?豨薟》:“時珍曰:韻書:楚人呼豬為豨,呼草之氣味辛毒為薟,此草氣臭如豬而味薟螫,故謂之豨薟。”⑵ 辛味。《集韻?沾韻》:“薟,辛毒之味。” [yán] ⑴ 水中野韭。《集韻?嚴韻》:“薟,《字林》:冰中野韭。” [kàn] ⑴ 同“餡”。味過甘。《集韻?勘韻》:“餡,味過甘也。或作薟。”

薟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薟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