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三上反切九丁切頁碼第432頁,第5字續(xù)丁孫
經(jīng)
織也。從糸巠聲。
附注姚文田、嚴(yán)可均校議:「經(jīng),《御覽》卷八百二十六引作『織從絲也。』此脫『從絲』二字。從與縱同。」徐灝注箋:「下文云:『緯,織橫絲也。』則此似當(dāng)有『從絲』二字。」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五反切九丁切頁碼第1026頁,第5行,第2字述
織也。從糸巠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三上反切九丁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574頁,第3字許惟賢第1120頁,第8字
織從絲也。
段注從絲二字依《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六補。古謂橫直爲(wèi)衡從。《毛詩》云衡從其畝是也。字本不作縱。後人妄以代之。分別其音有??容,足容之不同。《韓詩》作橫由其畝。其說曰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由卽從也。何必讀如??乎。織之從絲謂之經(jīng)。必先有經(jīng)而後有緯。是故三綱五常六藝謂之天地之常經(jīng)。《大戴禮》曰:南北曰經(jīng)。東西曰緯。抑許云絞,縊也。縊,經(jīng)也。縊死何言經(jīng)死也。謂以繩直縣而死。從絲之義之引申也。平者,立者皆得謂之從。按獨言從絲者,蒙上文專言帛。以謂布之有從縷同也。
從糸。巠聲。
段注九丁切。十一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二經(jīng)典之經(jīng),古人以絲綫編竹簡,猶今綫訂書也,經(jīng)常、經(jīng)脈,乃巠之借;巠,水脈也。
錢一經(jīng)、緯,引申為橫、直之稱。
白話解釋
經(jīng),紡織。字形采用“糸”作邊旁,采用“巠”作聲旁。
字形解說
金文像繃在織布機上的三條直線,是古人織布機不變的基本形式,後左旁加上「糸」,明白地表示織的是絲。戰(zhàn)國文字左「糸」右「巠」。篆文從糸、巠聲。從「糸」,指絲的材質(zhì);「巠」除表示音讀,也兼有直而長的意思。隸書、楷書都與篆文同。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經(jīng)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53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93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1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69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11頁,第1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885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16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33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21頁,第5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339頁,第16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545頁,第1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492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569頁【補遺】第17896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3494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19頁【崇文】第447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58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539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141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95頁,第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