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sān ㄙㄢ

一部 共3畫 獨體字 U+4E09
漢語字典

一部

3畫

獨體字

san

sān

指事字

DGGG

MMM

CD

10101

0005

4093

4E09

[111] 橫、橫、橫

三字概述

折疊展開

〔三〕字拼音是sān 部首是一, 總筆畫是3畫。

〔三〕字是獨體字 五行屬金。

〔三〕字倉頡碼是MMM 五筆是DGGG 四角號碼是10101 鄭碼是CD 中文電碼是0005 區位碼是4093

〔三〕字的UNICODE是4E09。 十進制為19977,UTF-32:00004e09,UTF-8:E4 B8 89。

〔三〕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三〕字屬最常用字

〔三〕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常用字

〔三〕字的異體字是

三的筆順

折疊展開

三的意思

折疊展開

sānㄙㄢ

基本解釋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代)~維空間。~部曲。~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思而行。~緘其口。

詳細解釋

數詞

1.指事。本義:數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義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 —— 《說文》三,數名。 —— 《廣韻》二與一為三。 —— 《莊子·齊物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老子》王三賜命。 —— 《易·師》。荀注:“三者陽德成也。”結恨三泉。 —— 《后漢書·袁紹傳》。注:“三者數之小終。”有不速之客三人來。 —— 《易·需》紀之以三。 —— 《國語·周語下》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 《戰國策》

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時套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三節(農歷二月一日中和節、三月三上巳節、九月九日重陽節);三學(太學、武學、宗學;或指府學、州學、縣學);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頓);三腳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時地方官署中吏役的總稱);三已(謂三度或多次罷官);三五(謂十五天;十五歲)

3.表示多數或多次more than two; many; several

魯仲連辭讓者三。 —— 《戰國策》卷我屋上三重茅。 ——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三思臺(胸膛或心臟);三傳(指多知古事,有才學的人);三江(長江流經武漢地區附近的主流與支流等眾多水道的總稱);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4.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為耦,三耦則六人)

名詞

1.指歷中九宮的第三宮,即東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宮術謂三生五死)

2.指君、父、師 monarch; father, teacher。如:三尊(三種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師)

3.指天、地、人 Heaven; Earth; Human being。如:三一(傳說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氣(指天、地、人之氣);三極(三才,天、地、人);三儀(謂天、地、人);三靈(指天、地、人)

4.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時魯國宣公、成公、襄公三國君);三皇五帝(泛指遠古時代的帝王)

5.指三顆星three stars

三星在天。 —— 《詩·唐風·綢繆》

三臺星(星官名。共六星。兩兩相比,稱上臺、中臺、下臺)

6.哲學用語。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以稱天地氣合而生萬物的和氣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語,指由精、神、氣三者混而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7.姓。

1sānㄙㄢ

詳細解釋

1.介于二和四之間的自然數。如:“二、三、四、五……”。大寫作“”,阿拉伯數字作“3”。

2.姓。如明代有三成志。

1.第三位的。

這次比賽他得了第三名。

2.表多數或多次的。

舉一反三、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2sànㄙㄢˋ

詳細解釋

屢次、再三。參見“三思”、“三復”等條。

3ㄙㄚ

詳細解釋

sānㄙㄢ

詳細解釋

1.介于二與四之間的自然數,大寫作“”,阿拉伯數字作“3”。

2.序數第三。

三月五日、三哥是一名大學生。

3.數量或次數多。

三天兩頭、舉一反三、三月不知肉味。

4.姓。

三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一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76頁,第5

標點整理本: 第2頁,第5

古文: 弎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

又,《韻補》葉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葉今。

注解

〔三〕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一部

〔三〕字拼音是sān,獨體字,五行屬

〔三〕字造字法是指事。本義是數目。二加一的和。

〔三〕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sān] ⑴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⑵ 表示多次或多數

三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三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三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一上反切穌甘切頁碼5頁,第11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

弎古文三從弋。

附注按:古文字三用三橫畫表示,是原始記數符號。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一反切仙藍切頁碼37頁,第1行,第1

弎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37頁,第2行,第1

古文三。

鍇注臣鍇曰:「義與弌同。」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一上反切穌甘切古音第七部頁碼34頁,第1許惟賢14頁,第2

弎數名。天地人之道也。

段注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

於文一耦二爲三。成數也。

段注此依《韻會》所引。《韻會》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從一耦一。以一儷一也。此曰一耦二爲三。以一儷二也。今又皆脫一字。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

凡三之屬皆從三。

段注穌甘切。古音在七部。

古文三。

白話解釋

三,代表天、地、人之道。由三畫構成。所有與三相關的字,都采用“三”作邊旁。“弎”,這是古文寫法的“三”,采用“弋” 作邊旁。

字形解說

甲骨文、金文字形都由三個橫畫或三個斜點會合構成。戰國文字、篆文,承自金文。隸書、楷書沿之,無所改易。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

三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24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41頁
4說文校箋第8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7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1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4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6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7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75頁
14通訓定聲第388頁,第6字
15說文義證第23頁【崇文】第89頁
16說文句讀第23頁
17說文新證第51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200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30頁,第7字

三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three
  2. drei (3)? (Num)
  3. trois, 3

三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三(甲骨文·商·午組) 甲骨文 午組

三(甲骨文·商·賓組) 甲骨文 賓組

三(甲骨文·商·出組) 甲骨文 出組

三(甲骨文·商·歷組) 甲骨文 歷組

三(甲骨文·商·黃組) 甲骨文 黃組

三(金文·商·商) 金文

三(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三(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三(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三(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三(玉書·春秋·侯馬盟書)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三(金文·戰國·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三(金文·戰國·戰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三(金文·戰國·戰國中期或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中期或晚期

三(簡·楚〔戰國〕·信陽) 楚〔戰國〕 信陽

三(簡·楚〔戰國〕·包山) 楚〔戰國〕 包山

三(簡·楚〔戰國〕·秦家嘴) 楚〔戰國〕 秦家嘴

三(簡·楚〔戰國〕·天星觀) 楚〔戰國〕 天星觀

三(簡·楚〔戰國〕·五里牌) 楚〔戰國〕 五里牌

三(簡·楚〔戰國〕·望山) 楚〔戰國〕 望山

三(簡·楚〔戰國〕·新蔡葛陵) 楚〔戰國〕 新蔡葛陵

三(簡·楚〔戰國〕·九店) 楚〔戰國〕 九店

三(簡·楚〔戰國〕·曾侯乙墓) 楚〔戰國〕 曾侯乙墓

三(簡·楚〔戰國〕·子彈庫) 楚〔戰國〕 子彈庫

三(簡·楚〔戰國〕·郭店) 楚〔戰國〕 郭店

三(簡·楚〔戰國〕·上博) 楚〔戰國〕 上博

三(簡·楚〔戰國〕·港中大) 楚〔戰國〕 港中大

三(簡·秦·青川木牘) 青川木牘

三(簡·秦·放馬灘) 放馬灘

三(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三(簡·秦·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

三(簡·秦·龍崗) 龍崗

三(簡·秦·關沮) 關沮

三(簡·秦·里耶) 里耶

三(簡·漢·張家山) 張家山

三(石經·漢·熹平石經) 石經 熹平石經

三(石經·魏·三體石經) 石經 三體石經

三(傳抄·魏·三體石經) 傳抄 三體石經

三(傳抄·魏·春秋僖公石經) 傳抄 春秋僖公石經

三(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三(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三(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三(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三(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三(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三(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三(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