乁字概述
〔乁〕字拼音是yí,jí 部首是?, 總筆畫是1畫。
〔乁〕字是獨體字
〔乁〕字倉頡碼是MO 五筆是YYLL 四角號碼是17030 鄭碼是YDAA
〔乁〕字的UNICODE是4E41。 十進制為20033,UTF-32:00004e41,UTF-8:E4 B9 81。
〔乁〕字的異體字是 及
乁的意思
乁
1yíㄧˊ基本解釋
◎移動。《説文?乁部》:“乁,流也。從反??,讀若移。”《玉篇?乁部》:“乁,移也,徙也。”
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1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81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頁,第12字
音《唐韻》:弋支切;《集韻》:余支切,??音移。
《說文》:流也,從反??。
《字彙》:闕乁不載。
《正字通》:丿乀??乁,見《說文》。趙古則定爲撆、拂、抴、迻四字,魏校、吳元滿諸家各有解詁,獨戴侗《六書統》釋曰:古今書傳未常用此文,凡書方圜曲直、左右抴引,皆因其形勢之自然,初不成文,豈有定名。〔按〕此說,四文與丨丶同「類」,備偏旁畫母也,故《正韻》??削之。
注解
〔乁〕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丿部。
〔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í、jí,獨體字。
〔乁〕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yí] ⑴ 移動。《説文?乁部》:“乁,流也。從反??,讀若移。”《玉篇?乁部》:“乁,移也,徙也。”㈡ [jí] ⑴ 同“及”。《説文?又部》:“乁,古文及。秦刻石及如此。”
乁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二下反切弋支切頁碼第420頁,第2字續丁孫
乁
流也。從反??。讀若移。凡乁之屬皆從乁。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四反切以支反頁碼第1004頁,第2行,第1字述
流也。從反??。凡乁之屬,皆從乁。讀若移。
鍇注臣鍇曰:「反??,音曳也。凡曳者不順而曳之也,反曳也,故爲流。流,順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二下反切弋支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508頁,第2字許惟賢第1091頁,第4字
流也。從反??。讀若移。
段注移從多聲。在十七部。亦用於十六部。乁與??古音同在十六部也。弋支切。
凡乁之屬皆從乁。
乁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31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68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9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57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99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844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103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21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664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31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34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39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301頁【補遺】第1785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75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97頁【崇文】第438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1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58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921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64頁,第4字 |
乁的字源字形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魏 傳抄 三體石經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