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fù)制 字帖

ㄏㄨ

丿部 共5畫 獨體字 U+4E4E
漢語字典

丿部

5畫

獨體字

hu

會意字

TUHK 86 、 TUFK 98

HFD

MUA

20409

0039

2685

4E4E

[34312] 撇、點、撇、橫、豎鉤

乎字概述

折疊展開

〔乎〕字拼音是hū 部首是丿, 總筆畫是5畫。

〔乎〕字是獨體字 五行屬水。

〔乎〕字倉頡碼是HFD 五筆是TUHK 86 、 TUFK 98 四角號碼是20409 鄭碼是MUA 中文電碼是0039 區(qū)位碼是2685

〔乎〕字的UNICODE是4E4E。 十進制為20046,UTF-32:00004e4e,UTF-8:E4 B9 8E。

〔乎〕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乎〕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常用字

〔乎〕字的異體字是

乎的筆順

折疊展開

乎的意思

折疊展開

ㄏㄨ

基本解釋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汝識之~(嗎)?

文言嘆詞。陛下與誰取天下~(呀)!

文言介詞,相當“”(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在~。無須~。異~尋常。

古形容詞或副詞后綴。巍巍~。郁郁~。

古同“”,嗚呼。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號表示聲音上揚,下面的符號表示舒氣。“”是“”的本字。當“”借作語氣詞、介詞用之后,就另造了一個從“”的形聲字“”。本義:吐氣。

2.同本義exhale

3.”的古字。呼喚;召喚 call。如:乎號。

語氣詞

1.表示疑問或反詰。

汝識之乎? —— 蘇軾《石鐘山記》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論語》近者大乎。 —— 《列子·湯問》遠者涼乎。汝多知乎。污其行乎。 —— 《后漢書·列女傳》斷斯織乎。不亦精乎。

2.相當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論語》可乎。 —— 《列子·湯問》不聞藏書者乎。 ——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天下事有難易乎? —— 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學有難易乎。

3.表示感嘆語氣或呼告。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 《論語》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 《左傳》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賢人乎,賢人乎!非質(zhì)有其內(nèi),惡能用之哉? —— 《史記》有甚是者乎。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天乎。 —— 清· 袁枚《祭妹文》人乎。

4.表示祈使或命令語氣。相當于“”、“

勉速行乎!無重而罪! —— 《左傳》

5.表示推測語氣。

宋其亡乎?幸而后敗。 —— 《左傳》愿見之乎。 —— 《三國志·諸葛亮傳》得無苦貧乎。 —— 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或能免乎。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6.表示呼喚人的語氣。相當于“”、“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 《論語》

7.表示商榷語氣。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 —— 《韓非子》

8.表示肯定語氣。

故曰:“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 —— 《韓非子》

9.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頓,舒緩語氣,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認識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來;不外乎兩點,一是斗志,一是斗膽。

介詞

1.于;在 in; at。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 屈原《離騷》今雖死乎此。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于;從 from 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

“春秋”何以始乎隱? —— 《公羊·哀十四年》

3.于;在 in。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

楚人生乎 楚,長乎 楚,而 楚言。 —— 《呂覽·用眾》

4.于;從 from。介紹行為、動作發(fā)生的地點。

叫囂乎東西。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隳突乎南北。先率遇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 《戰(zhàn)國策》

5.于;因為;由于;在于 because。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

不動乎眾人之非譽。 —— 《荀子》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 《莊子》

6.于;按照;根據(jù) according to。介紹動作、行為遵循的準則。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 —— 《禮記》

7.于,對。引進動作產(chǎn)生的對象to

吾嘗疑乎是。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后綴

1.單用或疊用在單音或疊音的形容詞后面。如:許多新事物,確乎到處可見;我心里熱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2.用在動詞或副詞后面,構(gòu)成新的動詞或副詞。如:他對這點事卻不在乎;幾乎人人都稱贊他。

3.用在形容詞后面,單獨不能翻譯。

宜乎眾矣。 —— 宋· 周敦頤《愛蓮說》洸洸乎干城之具。 —— 明· 劉基《賣柑者言》昂昂乎廟堂之器。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

1ㄏㄨ

詳細解釋

相當于“”。

《戰(zhàn)國策?燕策二》:“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唐?韓愈〈師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合乎規(guī)定、出乎意料。

1.用于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于“”、“”。

《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盍馳往油畫院一觀普、法交戰(zhàn)圖乎?”

2.用于句尾,表示反詰的語氣。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用于句尾,表示召喚的語氣。

《論語?里仁》:“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4.用于句尾,表示推測的語氣。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宋其亡乎?幸而后敗。”

5.用于句中,表示停頓。

《文選?陸機?文賦》:“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并育。”宋?周敦頤〈愛蓮說〉:“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用于形容詞后,表示贊美的語氣。

《論語?八佾》:“郁郁乎文哉!”《孟子?滕文公上》:“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

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于“”。

《論語?子罕》:“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清?袁枚〈祭妹文〉:“天乎!天乎!而竟已乎!”

2ㄏㄨˊ

詳細解釋

(一)之又音。

ㄏㄨ

詳細解釋

1.介詞。引進原因、時間、處所等,相當于“”。

出乎意料、合乎常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2.〈書〉詞綴。用作形容詞和副詞的后綴。

蕩蕩乎、迥乎不同、巍巍乎若泰山。

3.〈書〉助詞:(1)用在句末,表示疑問、反問的語氣,相當于“”、“”。

不亦樂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國家政策,能不慎乎?。

4.〈書〉助詞:(2)用在句末,表示推測的語氣,相當于“”。

國其將亡乎、長鋏歸來乎、知我者,其天乎。

5.〈書〉助詞:(3)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于“”。

天乎、命乎、時乎!。

乎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4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82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7頁,第9

古文: 虖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湖。
說文》:兮,語之餘也。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
廣韻》:極也。

又,疑辭。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
戰(zhàn)國策》:彈鋏歸來乎。

又,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又,荒烏切──與呼同。
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
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fù)翔兮,游飇去復(fù)反兮。於乎,今經(jīng)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注解

〔乎〕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丿部

〔乎〕字拼音是,獨體字,五行屬

〔乎〕字造字法是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號表示聲音上揚,下面的符號表示舒氣。“乎”是“呼”的本字。當“乎”借作語氣詞、介詞用之后,就另造了一個從“口”的形聲字“呼”。本義是吐氣。

〔乎〕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hū] ⑴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⑵ 文言嘆詞⑶ 文言介詞,相當“于”(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⑷ 古形容詞或副詞后綴⑸ 古同“呼”,嗚呼。

乎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乎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乎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五上反切戶吳切頁碼151頁,第9續(xù)

??

異體

??語之餘也。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

附注段玉裁注:「意不盡,故言乎以永之。」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考之《尚書》及古金文,乎字絕少作語末詞用者,而甲文、金文乎字皆用作??召之??……以此知乎本??之初文,因後人久借用為語末之詞,乃有後起加言旁之字。古但有乎而無??,說金文者往往謂乎為??字之假,非也。呼召必高聲用力,故字形象聲上越揚,猶曰字表人發(fā)言,字形象氣上出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乎字,夏淥釋為『象枝柯在疾風中激發(fā)的呼呼聲』,字從丂(枝柯),上小點示風聲,當可從。金文上加斜筆為飾,或省三小點為兩小點,為《說文》小篆字形所承。」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九反切魂徒反頁碼385頁,第4行,第1

??乎者,語之餘也。從兮象聲上越揚之??也。

鍇注臣鍇曰:「凡言乎,皆上句之餘聲也,故曰:『從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巳乎,皆聲之餘也,了,餘聲氣上出而盡也,指事。」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五上反切戸吳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814頁,第4許惟賢362頁,第4

??語之餘也。

段注乎餘?韻。意不盡,故言乎以永之。班史多假虖爲乎。

從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

段注謂首筆也。象聲氣上升越揚之狀。戸吳切。五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亦丂之孳乳。伏羲之名大約亦取于語詞,羲和亦一家之人,取名于語詞,稍別輕重。羲在曉母,和在匣母。乎、呼、謼、虖皆為吁氣之詞,古止作乎。

字形解說

甲骨文作,從丂,義為語氣。三小點,表示語氣上揚。金文二例,第二例承自甲骨文;第一例,上端增一冗筆。篆文之形承自金文第一例,橫筆變?yōu)槠补P。隸書二例,下體彎筆更加左彎。楷書承自隸書,而中筆變直,下端向左鉤起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乎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0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398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308頁
4說文校箋第198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188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67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18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70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8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0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196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155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081頁【補遺】第16748頁
14通訓(xùn)定聲第156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06頁【崇文】第1621頁
16說文句讀第601頁
17說文新證第392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04頁,第5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7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487頁,第3字

乎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interrogative or exclamatory final particle
  2. à, dans, de, vers, (part. interrog.)?

乎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乎(甲骨文·商·??組) 甲骨文 ??組

乎(甲骨文·商·子組) 甲骨文 子組

乎(甲骨文·商·賓組) 甲骨文 賓組

乎(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乎(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乎(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乎(金文·西周·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乎(石經(jīng)·漢·熹平石經(jīng)) 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

乎(石經(jīng)·唐·開成石經(jīng))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乎(傳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乎(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乎(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乎(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乎(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乎(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乎(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乎(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