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ㄧˇ

乙部 共1畫 獨體字 U+4E59
漢語字典

乙部

1畫

獨體字

yi

象形字

NNLL

NU

YDA

17710

0044

5050

4E59

[5] 橫折彎鉤/橫斜鉤

乙字概述

折疊展開

〔乙〕字拼音是yǐ 部首是乙, 總筆畫是1畫。

〔乙〕字是獨體字 五行屬土。

〔乙〕字倉頡碼是NU 五筆是NNLL 四角號碼是17710 鄭碼是YDA 中文電碼是0044 區位碼是5050

〔乙〕字的UNICODE是4E59。 十進制為20057,UTF-32:00004e59,UTF-8:E4 B9 99。

〔乙〕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乙〕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常用字

〔乙〕字的異體字是

乙的筆順

折疊展開

乙的意思

折疊展開

ㄧˇ

基本解釋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順序第二的代稱。

指代一方。甲方~方。~型腦炎。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7”。

姓。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象形。甲骨文字形。本義:象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

2.同本義winding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 —— 《說文》乙者,物蕃屈有節欲出。 —— 《白虎通》思乙乙其若抽。 —— 陸機《文賦》。注:“抽也。”其於十母為甲乙。甲者,為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 —— 《史記·律書》

乙乙(難出之貌)

3.第二,次一等 second

乙部(古代群書四部分類法的第二部)

名詞

1.天干的第二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the secon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其日甲乙。 —— 《禮記·月令》甲乙。 —— 《淮南子·天文》注帝乙歸妹。 —— 《易·泰》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 —— 《左傳·哀公九年》

2.某人one

甲乙同學。 —— 清· 周容《芋老人傳》甲先得舉。

某甲某乙。

3.魚腮骨gill bone

狼去腸…魚去乙。鄭玄注:“乙,魚體中害人者名也。今 東海容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不可出。” —— 《禮記·內則》

4.虎兩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tail bone of tiger

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 —— 宋· 蘇軾《寄微軒》

動詞

碾壓;壓抑 roll

西太守,乙卯金。——《后漢書》。李賢注:“乙,軋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軋絕卯金也。”

ㄧˇ

詳細解釋

同“??”。

ㄧˇ

詳細解釋

1.天干的第二位。

2.姓。如明代有乙瑄。

3.二一四部首之一。

人或地的代稱。

《史記?卷一○三?萬石君傳》:“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慶。”

某乙、乙地。

次序或等級屬于第二的。

乙等、乙級、乙班。

詳細解釋

1.天干第二位。常用來表示順序或等級的第二位。參見【天干】。

2.傳統音樂中的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中的“7”。參見【工尺】。

3.舊時讀書、寫字常用的標記符號“”或“?”,因形狀像乙,故稱“”。用“”表示:(1)遇句末或段末需停頓。(2)遺漏或錯誤,需補字或改字。用“?”則表示顛倒。也作“鉤乙”。

4.姓。

5.二一四部首之一。

乙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上 部首:乙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3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8頁,第20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音鳦──十幹名,東方木行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
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
京房易傳》:乙,屈也。

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
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又,姓。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又,《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
禮?內則》魚去乙。〔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又,《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衆;無官佩之,無憎疾者。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注解

〔乙〕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乙部

〔乙〕字拼音是,獨體字,五行屬

〔乙〕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本義是象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

〔乙〕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yǐ] ⑴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順序第二的代稱。⑵ 指代一方⑶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7”。⑷ 姓。

乙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乙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乙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十四下反切於筆切頁碼486頁,第2

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氣尙彊,其出乙乙也。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從乙。

附注按:乙在甲骨文、金文中用為天干的第二位。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二十八反切殷筆反頁碼1132頁,第3行,第1

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氣尚強,其出乙乙也。乙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也。凡乙之屬,皆從乙。

鍇注臣鍇曰:「此與燕、燕乙之字,音、義皆別,亦宜有分。此甲乙字,下迂曲也。丨,音徹,同爲出也。乙乙,未展也。《律厤志》曰:『奮軋於乙。』」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十四下反切於筆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958頁,第2許惟賢1285頁,第3

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侌氣尙彊。其出乙乙也。

段注冤之言鬱。曲之言詘也。乙乙,難出之皃。《史記》曰:乙者,言萬物生軋軋軋軋也。《漢書》曰:奮軋軋於乙。《文賦》曰:思軋軋其若抽。軋軋皆乙乙之叚借。軋從乙聲。故同音相叚。《月令》鄭注云:乙之言軋也。時萬物皆抽軋而出。物之出土艱屯。如車之輾地澁滯。

與丨同意。

段注謂與自下通上之丨同意也。乙自下出上礙於陰其書之也宜倒行。於筆切。十二部。按李善乙音軋。

乙承甲。象人頸。

段注以下皆冡《大一經》曰言之。

凡乙之屬皆從乙。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其本意亦不可知。

其本意亦不可知。

白話解釋

乙,象初春草木彎彎曲曲長出地面,這時大地的陰氣還很強大,草木只能艱難地破土冒出。古人用“乙”表示草木長出地面,這構思與 用“|”表示引而向上相同。在天干順序中,“乙”承續著“甲”;就字形看,“乙”像人的脛脖。所有與乙相關的字,都采用“乙”作 邊旁。

字形解說

甲骨文的形體作,像人的肋骨,用直式表現;金文承之相同,且有正、反書寫之形,不影響其音、義;篆文為求整齊,形體略有改易;隸書繼自篆文,就起了很大的變化,違離初形甚遠;楷書接於隸書,誇張中間的彎曲,以致不肖其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或以乙像魚腸(見《爾雅?釋魚》),也屬象形,可備一說。

乙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63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24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922頁
4說文校箋第649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579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215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58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19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6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623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513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095頁【補遺】第18117頁
14通訓定聲第252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87頁【崇文】第5145頁
16說文句讀第2123頁
17說文新證第95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93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35頁,第1字

乙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second; 2nd heavenly stem
  2. zweiter in einer Folge, "B" in "A, "B, .., der zweite der zehn "Himmelsst?mme" des chinesischen Kalenders (S)?, Ethyl, Ethyl-Gruppe (S, Chem)?, Yi (Eig, Fam)?, Radikal Nr. 5 = Sichel (Varianten: 乚, 乛)
  3. le 2e des dix Troncs célestes, deuxième, second

乙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乙(甲骨文·商·??組) 甲骨文 ??組

乙(甲骨文·商·婦女卜辭) 甲骨文 婦女卜辭

乙(甲骨文·商·子組) 甲骨文 子組

乙(甲骨文·商·賓組) 甲骨文 賓組

乙(甲骨文·商·歷組) 甲骨文 歷組

乙(甲骨文·商·出組) 甲骨文 出組

乙(甲骨文·商·何組) 甲骨文 何組

乙(甲骨文·商·無名組) 甲骨文 無名組

乙(甲骨文·商·屯西類子卜辭) 甲骨文 屯西類子卜辭

乙(甲骨文·商·黃組) 甲骨文 黃組

乙(金文·商·商) 金文

乙(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乙(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乙(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乙(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乙(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乙(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乙(玉書·春秋·侯馬盟書)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乙(金文·戰國·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乙(金文·戰國·戰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乙(金文·戰國·戰國) 戰國 金文 戰國

乙(簡·楚〔戰國〕·包山) 楚〔戰國〕 包山

乙(簡·楚〔戰國〕·新蔡葛陵) 楚〔戰國〕 新蔡葛陵

乙(簡·楚〔戰國〕·天星觀) 楚〔戰國〕 天星觀

乙(簡·楚〔戰國〕·望山) 楚〔戰國〕 望山

乙(簡·楚〔戰國〕·九店) 楚〔戰國〕 九店

乙(簡·楚〔戰國〕·上博) 楚〔戰國〕 上博

乙(簡·秦·放馬灘) 放馬灘

乙(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乙(簡·秦·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

乙(簡·秦·龍崗) 龍崗

乙(簡·秦·關沮) 關沮

乙(簡·秦·里耶) 里耶

乙(簡·漢·張家山) 張家山

乙(石經·漢·熹平石經) 石經 熹平石經

乙(石經·魏·三體石經) 石經 三體石經

乙(傳抄·魏·三體石經) 傳抄 三體石經

乙(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乙(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乙(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乙(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乙(傳抄·宋·古文磚) 傳抄 古文磚

乙(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乙(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