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筆順
信的意思
信
1xìnㄒㄧㄣˋ基本解釋
①誠實,不欺騙。~用。~守。~物。~貨。~誓旦旦。
②不懷疑,認為可靠。~任。~托。~心。~念。
③崇奉。~仰。~徒。
④消息。~息。杳無音~。
⑤函件。~件。~箋。~鴿。~訪。
⑥隨便,放任。~手(隨手)。~步(隨意走動,散步)。~筆。~意。
⑦同“芯”。
⑧姓。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會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
2.同本義honest sincere。
信,誠也。 —— 《說文》有諸已之謂信。 —— 《孟子》信,言合于意也。 —— 《墨子經》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 —— 《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謂之信。 —— 《國語·晉語》期果言當謂之信。 —— 《賈子道術》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 —— 《禮記·經解》信誓旦旦。 —— 《詩·衛風·氓》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 —— 《三國演義》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左傳·莊公十年》信而見疑。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則是無信。 —— 《世說新語·方正》
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
3.真實,不虛偽true; 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老子》謂為信然。 —— 《三國志·諸葛亮傳》其事信。 —— 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
動詞
1.相信;信任believe; trust。
不我信兮。 —— 《詩·邶風·擊鼓》且單于信女,使昫人死生。 —— 《史記·蘇武傳》不自信。 —— 《戰國策·齊策》親之信之。 —— 諸葛亮《出師表》猶信。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笑而不信。 —— 宋· 蘇軾《石鐘山記》
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采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
2.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諾不信則兵弱。 —— 《荀子·富國》小信未孚。 —— 《左傳·莊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 賈誼《過秦論》信義著于四海。 —— 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信義安所見。 —— 《漢書·李廣蘇建傳》虜帥失信。 —— 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3.住宿兩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 《詩·周頌·有客》子庚門于純門,信于城下而還。 —— 《左傳·襄公十八年》
4.證實;應驗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老子》
5.知曉know。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 《聊齋志異》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 陸游《蝶戀花》
信道(知道;料道)
名詞
1.信約;盟約oath of alliance。
以繼好結信。 —— 《左傳·襄公元年》
2.符契;憑證sign。
行而無信。 —— 《戰國策·燕策》
信籠(內盛物品后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為信
3.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書。 —— 《資治通鑒》越絕糧,使 素忠為信,告糶于吳。 —— 《越絕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 阮籍求文。 —— 《世說新語·文學》
信使(使者)
4.通“訊”。音訊message; information。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 李白《大堤曲》
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報信;兇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信息)
5.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letter。
函使報信。 —— 清· 袁枚《祭妹文》
信局(投遞信件的機構);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
6.姓。
副詞
1.放任;隨便conveniently; at well; at random。
要不拿出綱紀來,信著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 —— 《醒世姻緣傳》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 白居易《琵琶行》
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著(任著;任憑);信手拈來;信步
2.果真,的確certainly。
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 —— 《史記·華佗傳》煙濤微茫信難求。 —— 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信知生難惡。 —— 唐· 杜甫《兵車行》信造化之尤物。 ——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信
2shēnㄕㄣ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名
1.誠實不欺。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講信修睦。
2.書札、書簡。
書信、平信、掛號信。
3.消息、音訊。
音信、兇信、口信。
4.使者、送信件的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5.符契、憑證。
《后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印信。
6.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動
1.聽從、不懷疑。
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2.敬仰、崇奉。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于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信奉、信教。
3.知曉、知道。
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4.連宿兩晚。
《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信宿。
副
1.確實、的確、果真。
《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2.隨意、任憑。
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信
1xìnㄒㄧㄣˋ詳細解釋
動
1.伸直、舒展。
《易經?系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
2.陳述表白。
《谷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
信
2shēnㄕㄣ詳細解釋
1.書信;信件。
寄信、送信、掛號信、介紹信。
2.信息;消息。
音信、口信、通風報信。
3.相信;不懷疑。
信任、信賴、深信不疑、難以置信。
4.信仰(宗教)。
信教、信佛、信奉、信徒。
5.信用;諾言。
守信、失信、言而有信。
6.憑證;憑據。
信物、印信。
7.〈書〉真實;確實。
信史、信而有征。
8.〈書〉隨意;聽憑;放任。
信步而行、信手捻來、信口開河。
9.姓。
信
xìnㄒㄧㄣˋ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3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5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30頁,第11字
古文: ? 、 ?
音《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
《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
《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註〕地氣使然也。
例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
《詩?豳風》:于女信處。又,〈周頌〉:有客信信。〔註〕四宿也。
例又,符契曰信。
《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
《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註〕棨,有衣戟也。
例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
《史記?韓世家》:陳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例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例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又,複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音又,《集韻》、《正韻》??升人切──與申同。
《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例又,同「身」。
《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音又,葉斯鄰切,音新。
《詩?小雅》「庶民弗信」,葉上親。
〇〔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葉矣。
注解
〔信〕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信〕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ìn、shēn,左右結構,可拆字為亻、言,五行屬金。
〔信〕字造字法是會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是真心誠意。
〔信〕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xìn] ⑴ 誠實,不欺騙⑵ 不懷疑,認為可靠⑶ 崇奉⑷ 消息⑸ 函件⑹ 隨便,放任⑺ 同“芯”。⑻ 姓。㈡ [shēn] ⑴ 同“伸”,舒展開。⑵ 同“伸”,表白。
信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三上反切息晉切頁碼第70頁,第17字續丁孫
信
誠也。從人從言。會意。
?
古文從言省。
訫
古文信。
附注《說文新證》:「從言,千聲(或身聲、人聲,皆音近),秦文字從言,仁聲,或從人聲,《說文》因而誤以為從人言會意。古文第二形從言、從心。」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五反切思震反頁碼第198頁,第4行,第1字述
誠也。從人言聲。
反切………頁碼第198頁,第4行,第2字述
古文信省也。
反切………頁碼第198頁,第4行,第3字述
古文信。
鍇注臣鍇曰:「三字皆會意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三上反切息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67頁,第2字許惟賢第165頁,第6字
誠也。
段注《釋詁》。誠,信也。
從人言。
段注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息晉切。十二部。古多以爲屈伸之伸。
古文信省也。
古文信。
段注言必由衷之意。
白話解釋
信,誠實不欺。字形采用“人、言”會義,是會義字。,這是古文寫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邊旁。訃,這是古文寫法的“信”字。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二例,字皆由「人」、「言」二字構成。從「人」,示語言的主體。從「言」,示人之所言。會言語真實之義。篆文承之戰國文字第二例。古文第一例從人、從言省;第二例從言、從心,示言必由衷。隸書承自篆文而所從變作直筆。楷書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信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40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98頁,第9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6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95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90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1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43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28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67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7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5頁,第1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716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945頁【補遺】第1643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312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96頁【崇文】第78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73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62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9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55頁,第2字 |
信字的翻譯
- trust, believe; letter
- Brief (S)?, glauben (V)
- avoir confiance, croire, lettre
信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中期或晚期
戰國 金文 戰國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岳麓書院
秦 簡 里耶
漢 簡 張家山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魏 傳抄 三體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