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zài ㄗㄞˋ

一部 共6畫 上下結構 U+518D
漢語字典

一部

6畫

4畫

上下結構

zai

zài

會意字

GMFD

MGB

ALB

10447

0375

5257

518D

[125211] 橫、豎、橫折鉤、豎、橫、橫

再字概述

折疊展開

〔再〕字拼音是zài 部首是一, 總筆畫是6畫。

〔再〕字是上下結構 五行屬金。

〔再〕字倉頡碼是MGB 五筆是GMFD 四角號碼是10447 鄭碼是ALB 中文電碼是0375 區位碼是5257

〔再〕字的UNICODE是518D。 十進制為20877,UTF-32:0000518d,UTF-8:E5 86 8D。

〔再〕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再〕字屬最常用字

〔再〕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常用字

〔再〕字的異體字是

再的筆順

折疊展開

再的意思

折疊展開

zàiㄗㄞˋ

基本解釋

兩次;第二次。~次。一而~,~而三。

重復;繼續。良辰難~。青春不~。

副詞。(①表示又一次:~接~厲。一錯~錯。②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繼續,多指未然:明天~來。雨不會~下。③用在兩個動詞之間,表示動作的先后關系:做完作業~去玩。④更,更加:~好沒有了。⑤表示加外有所補充:~則。)

詳細解釋

1.會意。小篆:從一,冓( gòu )省。“”是“”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兩部分材木架起的樣子。本義:第二次。

2.同本義another time

再,一舉而二也。 —— 《說文》。按,冓者,加也。對耦之詞曰二,重疊詞曰再。再刺再宥再赦。 —— 《周禮·司刺》樊纓十有再就。 —— 《周禮·巾車》酒肉之賜弗再拜。 —— 《禮記·玉藻》過言不再。 —— 《禮記·儒行》。注:“猶不更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左傳·莊公十年》再戰而燒夷陵。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再遷為太史令。 —— 《后漢書·張衡傳》敵槍再擊。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再則曰老大帝國。 —— 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再錄一堂(復審一次);再速(再請);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蠶第二次蛻皮時的不食不動狀態)

3.兩次two times; doubly; twice

女工再稅。 —— 《鹽鐵論·本議》擊趙者再。 —— 宋· 蘇洵《六國論》日再食。 —— 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再奪門。 ——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至再三。 —— 清· 方苞《獄中雜記》

副詞

1.事情或行為重復,繼續again; afresh; once again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廟。 —— 葉紫《星》

再試一次;拿來再商量;再議;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闡(再度顯揚)

2.重,重新anew

勿復再言。 —— 《漢書·李廣蘇建傳》再火令藥用。 ——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再眺山下。 —— 《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寰再上疏。 —— 《明史》

再計(重新謀劃);再審(重新審查)

3.更,更加 once more——表示程度。

你會覺得世界末日也不會比這再壞。 —— 茅盾《雷雨前》

再高點兒;再多點兒

4.另,另外 another

再吃一點菜;再創新紀錄;再行(另外進行某項活動)

5.與否定詞配合使用,強調情況的普遍性。

進了門,找周嫂子,再找不著。 —— 《紅樓夢》

6.用于讓步句,常同“”、“”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樣”的意思in any case

水再深腳也能過,山再高手也能攀。 —— 《趕車傳》

7.表示轉折,相當于“”、“but; yet

你只怨人行動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慪的人難受。 —— 《紅樓夢》

8.表示兩種行為或情狀并舉、并存、相當于“且…且”、“又…又”

其詞旨乃典乃文,再懇再切,實可警策未悟。 —— 《全唐文紀事》

zàiㄗㄞˋ

詳細解釋

1.第二次、又一次、兩次。

《史記?卷六九?蘇秦傳》:“秦趙五戰,秦再勝而趙三勝。”

再見、再嫁、再鞠躬。

2.表示動作繼續重復。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再接再厲、再版、失敗了再努力。

3.表示一個動作接續在另一動作結束之后。

吃完飯再走!、先擦窗戶,再洗地板。

4.更。表示行為程度的加深。

你能這么想,真是再好不過了。

5.表示另有補充。

再則、再說、再不然。

zàiㄗㄞˋ

詳細解釋

1.表示動作重復:

2.(1)第二次;又一次。

再見、再度、再版、一而再,再而三。

3.(2)繼續。

再坐一會兒、別再嘮叨了、捷運工程一拖再拖、再不出門,就要遲到了。

4.表示一個動作將發生在某一個情況之后。

下回再公布答案、吃完這頓飯再回去。

5.表示程度增加:

6.(1)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加深。

動作再快一點、飯再多添一些。

7.(2)某種狀態到了極點。

冬天吃火鍋再好不過了、這道川菜辣得不能再辣、再累,也要和你喝杯咖啡。

8.另外;又。

再者、再不然、這件事,再一次證明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9.姓。

再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下 部首:冂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6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29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56頁,第11

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
說文》:一舉而二也,從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
玉篇》:兩也。
廣韻》:重也、仍也。
書?禹謨》:朕言不再。
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
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又,子例切,音祭。
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注解

〔再〕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冂部

〔再〕字拼音是zài,上下結構,可拆字為一、冉,五行屬

〔再〕字造字法是會意。小篆:從一,冓( gòu )省。“冓”是“構”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兩部分材木架起的樣子。本義是第二次。

〔再〕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zài] ⑴ 兩次;第二次⑵ 重復;繼續⑶ 副詞。(①表示又一次:~接~厲。一錯~錯。②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繼續,多指未然:明天~來。雨不會~下。③用在兩個動詞之間,表示動作的先后關系:做完作業~去玩。④更,更加:~好沒有了。⑤表示加外有所補充:~則。)

再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再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再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四下反切作代切頁碼123頁,第8

??

異體

??一舉而二也。從一、冓省。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八反切則代反頁碼320頁,第6行,第1

??一舉而二也。從冓省。

鍇注臣鍇曰:「一言舉二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四下反切作代切古音第一部頁碼631頁,第4許惟賢283頁,第1

??一舉而二也。

段注凡言二者,對偶之詞。凡言再者,重複之詞。一而又有加也。

從一,冓省。

段注冓者,架也。架古衹作加。作代切。一部。

白話解釋

再,同一動作作兩次。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冓”作邊旁。

字形解說

金文字形上邊作「」、下邊作「」,可能表達「二」的意思。中間「」的部分,有的認為是魚形的簡化。結合兩者來表達重複得魚「一舉而二」的意義。戰國文字省併「」下與「」上的筆畫並拉直。演變到篆文,再省略「」的筆畫,並將中間「」與下邊「」的筆畫拉直,成了「」形,便是「」的由來,只是「」字兩旁的筆畫拉得更長。《說文》分析為「從一、冓省」應不正確。隸書、楷書與篆文的結構一致,無甚差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再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44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328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56頁
4說文校箋第162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54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54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94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23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79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97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159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122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307頁【補遺】第16643頁
14通訓定聲第76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327頁【崇文】第1305頁
16說文句讀第474頁
17說文新證第315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286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07頁,第2字

再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again, twice, re-
  2. noch einmal, wieder, nochmals (Adv)?, ferner, au?erdem, überdies (Adv)?, noch mehr (Adv)?, nochmal, wieder (Adv)?, (erst ...)?, dann ... (Konj)?, wiederkehren, zurückkehren (V)
  3. à nouveau, de nouveau, encore, une fois de plus, puis, continuer, revenir, re-

再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再(甲骨文·商·賓組) 甲骨文 賓組

再(金文·戰國·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再(金文·戰國·戰國中期) 戰國 金文 戰國中期

再(金文·戰國·戰國) 戰國 金文 戰國

再(簡·楚〔戰國〕·新蔡葛陵) 楚〔戰國〕 新蔡葛陵

再(簡·楚〔戰國〕·郭店) 楚〔戰國〕 郭店

再(簡·楚〔戰國〕·上博) 楚〔戰國〕 上博

再(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再(簡·漢·張家山) 張家山

再(石經·漢·熹平石經) 石經 熹平石經

再(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再(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再(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再(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再(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再(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