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的筆順
匹的意思
匹
pǐㄆㄧˇ基本解釋
①量詞(a.指整卷的綢或布;b.指馬、騾等)。
②單獨。~夫(a.一個人,泛指平常人,如“國家興亡,~~有責”;b.指無學識、無智謀的人,如“~~之勇”)。
③相當,相敵,比得上。~敵。~配。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據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來比喻布的摺皺。本義:中國古代計算布帛的單位,四丈為匹。
2.量詞。用于紡織品或縲馬等bolt; piece。
匹,四丈也。 —— 《說文》遂成丈匹。 —— 《后漢書·列女傳》半匹紅綃一丈綾。 —— 唐· 白居易《賣炭翁》
匹練(一匹白絹);匹帛(泛指紡織品);匹段(泛指絲織品)
3.志同道合的人;伴侶;配偶company。
常以鰥曠多感,或謀新匹。 —— 李朝威《柳毅傳》
匹夫匹婦(指平民男女。泛指常人);匹夫小諒(指老百姓所抱守的小節小信);匹夫溝瀆(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節);匹群(猶伴侶,伙伴);匹雙(匹偶,配偶)
4.同類;友輩friend generation。
無怨無惡,率由群匹。 —— 《詩·大雅·假樂》
匹疇,匹儔(同類);匹儕(同類;同伴)
5.匹敵,對手match。
似此良醫,世罕其匹,未可廢也。 —— 《三國演義》
世無其匹。
6.二人two persons。
疇匹,二人為匹,四人為疇。 —— 玄應《一切經音義》
7.雌雄 female and male。如:匹居(雌雄同居);匹處(雌雄同處);匹耦(雌雄配對)
8.成對 pair。如:匹鳥(成對的鳥);匹植(成對成行地種植);匹禽(成對的鳥)
9.通“譬”。比喻metaphor; analogy。
匹諸俘偽。 —— 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匹如元不到京來。 —— 元稹《酬樂天醉別》
動詞
1.匹敵;比得上,相當compare; be equal to。
作豐伊匹。 —— 《詩·大雅·文王有聲》。傳:“匹,配也。”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懷質抱情,獨無匹兮。 —— 《楚辭·九章·懷沙》
天下誰能匹;匹休(比配;媲美);匹比(比);匹耦(投合);匹遇(遇合);匹亞(不相上下,勢均力敵);匹馳(并馳)
2.匹配;相配 be a match for。如:匹偶(婚配)
3.正對著;沖著 be right against(one's face)。如:匹頭匹腦(對準頭臉);匹頭(迎面,劈頭)
形容詞
1.單獨 single。如:匹馬(一匹馬。亦指單身獨騎) “疋”
2.另見 yǎ。
匹
1pǐㄆㄧˇ詳細解釋
名
1.量詞。計算布帛類紡織品的單位。
一匹布、兩匹綢子。
2.朋友。
《禮記?緇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漢?鄭玄?注:“正當為匹字之誤。匹謂知識朋友。”
動
1.配合。
《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庶人惟夫妻相匹。”
2.比較、相比。
《莊子?逍遙游》:“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形
1.實力相當的。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匹配。
2.單獨的。
匹婦、匹夫。
匹
2pīㄆㄧ詳細解釋
名
◎量詞。計算馬、騾、驢等牲畜的單位。如:“一匹馬”、“兩匹驢”、“單槍匹馬” 。
匹
1pǐㄆㄧˇ詳細解釋
1.相當;相配。
匹敵、匹配、難以為匹。
2.單獨。
匹夫、匹婦。
3.量詞。用于計算布帛類紡織品。
一匹布、絲綢二十匹。
4.姓。
匹
2pīㄆㄧ詳細解釋
◎量詞。用于計算馬、騾、驢等牲畜。
百匹駿馬、一匹騾子。
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下 部首:匸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4頁,第3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頁,第20字
音《唐韻》:譬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僻吉切,??品入聲。
《說文》:四丈也。
《正譌》:四丈則八端,故從八;從匸,象束帛形。
《前漢?食貨志》:布帛廣二尺二寸爲幅,長四丈爲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匹。
《廣韻》:俗作疋。
例又,偶也。
《詩?大雅》:率由羣匹。〔註〕成王循用羣臣之賢者,其行能匹偶己之心。
例又,《廣韻》:配也、合也、二也。
《爾雅?釋詁》:匹,合也。〔註〕謂對合也。〔疏〕匹者,配合也。
《詩?大雅》作豐伊匹。
例又,《禮???衣》:惟君子能好其匹。〔註〕匹謂知識朋友。
例又,妃匹。漢匡衡〈政治疏〉:匹妃之際,生民之始。
例又,《左傳?桓十年》:匹夫無罪。〔註〕庶人夫妻相匹,其名既定,雖單亦匹,故通謂匹夫匹婦。
例又,馬曰匹。
《周禮?夏官》〔註〕:四匹爲乘。
例又,《藝文類聚》:馬光景一疋長,故曰疋。
《正譌》:馬影四丈,亦借用匹,別用疋。
音又,通作鶩,音木。
《禮?曲禮》:庶人之摯匹。
注解
〔匹〕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匸部。
〔匹〕字拼音是pǐ,半包圍結構,可拆字為匸、八,五行屬水。
〔匹〕字造字法是會意。據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來比喻布的摺皺。本義是中國古代計算布帛的單位,四丈為匹。
〔匹〕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pǐ] ⑴ 量詞(a.指整卷的綢或布;b.指馬、騾等)。⑵ 單獨⑶ 相當,相敵,比得上
匹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二下反切普吉切頁碼第424頁,第15字續丁孫
匹
四丈也。從八、匸。八揲一匹,八亦聲。
附注林義光《文源》:「匹,不從八,象布一匹數揲之形。」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四反切篇七反頁碼第1013頁,第5行,第1字述
四丈也。從匸、八,八牒一匹,八亦聲。
鍇注臣鍇曰:「會意。」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二下反切普吉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539頁,第2字許惟賢第1103頁,第5字
四丈也。
段注按四丈之上當有布帛二字。《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鄭曰:納幣謂昏禮納徴也。十箇爲束。貴成數。兩兩合其卷。是謂五兩。八尺曰尋。五兩,兩五尋(謂每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合之則四十尺。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與。《周禮》。凡嫁子,娶妻。入幣?帛無過五兩。鄭曰:五兩,十端也。每端二丈。按二丈爲一端。二端爲兩。每兩爲一匹。長四丈。五兩則五匹爲一束也。凡古言束帛者,皆此制。凡言匹敵,匹耦者,皆於二端成兩取意。凡言匹夫,匹婦者,於一兩成匹取意。兩而成匹。判合之理也。雖其半亦得云匹也。馬稱匹者,亦以一牝一牡離之而云匹。猶人言匹夫也。按字之本義有難定者。如《襍記》注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與。是以匹偶爲本義。而帛二兩爲引申之義也。與許說迥異。四丈爲匹之云:三代時經傳不見。其字從八。八者,別也。夫婦有別。故謂之匹。從匚。亦取別嫌明微意與。鄭意或當如是。
從匸八。
段注謂八之數隱其中。會意。
八揲一匹。
段注說從八之意。揲者,閱持也。閱持者,更迭持之而具數也。筮者揲之以四。此揲之以八。八尺者五而得四丈。故其字從八。所以揲之以八者,度人之兩臂爲尋。今人於布帛猶展兩臂度之也。
八亦聲。
段注古音八讀如必。普吉切。十二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四丈。古人以四丈分離二,故引申為匹偶。又匹、單也。匹夫與匹婦猶一夫與一婦也。
朱二從匚八聲。匹配為本誼,引申為四丈之匹,取兩兩相合也。
錢一四丈也。古人以四丈分為二,故引申為匹偶。又匹,單也。匹夫匹婦、猶言一夫一婦也。
字形解說
金文、戰國文字字形,左旁形體近於石形,右旁或以為從乀(讀為弗)聲、或以為從匕聲,構形的意義不明。篆文字形從匸,表示藏匿的意思,取意於古代布帛從兩端向內捲藏;八聲,表示音讀。
匹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40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76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0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61頁,第8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04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861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127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26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690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35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38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434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42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560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06頁【崇文】第44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32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74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532頁,第3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018頁,第2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179頁,第2字 |
匹字的翻譯
- bolt of cloth; counter for horses
- verbinden, anpassen , einer, eine, eines von einem Paar , Kollege, Freund, Kamerad , ordin?re Person , Verschluss für Kleider , ZEW für Pferde, Esel, Maulesel , ZEW für Stoffballen
- partenaire, un élément d'une paire
匹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楚〔戰國〕 簡 曾侯乙墓
楚〔戰國〕 簡 九店
秦 簡 睡虎地
漢 簡 張家山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