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的筆順
午的意思
午
wǔㄨˇ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名詞
1.象形。本義:御馬索。
2.同本義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
[甲骨文“午”字]疑當是索形,殆馭馬之轡也。 ——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3.地支的第七位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4.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太歲在午曰敦羊。 —— 《爾雅》
5.用以紀月。即農(nóng)歷五月。
午,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 —— 《說文》
6.用以紀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謫。 —— 《左傳》
7.用以紀時,即十一時至十三時;正午,白天十二時noon。
午戰(zhàn)于彼。 ——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時已過午。 —— 《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過午已昏。 —— 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午枕(午睡);午牌(午時);午晌(晌午);午炮(正午的號炮);午火(正午烈日);午天(中午);午齋(中午的齋食);午暑(中午的暑氣);午漏(午時滴漏);午際(午初);午上(中午前);午潮(正午的潮水);午茶(午飯后的茶水)
8.十二肖屬馬,因亦為馬的代稱 horse。如:午日三公(馬)
9.干支逢五日午。亦特指五月初五 five。如:端午;重午;午月(五月);午節(jié)(端五節(jié))
10.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為正南,因以為南方的代稱 southern。如:午上(南方的上空)
形容詞
◎縱橫相交crisscross。
度尺而午。 —— 《儀禮》。鄭玄注:“一縱一橫曰午。”
午午(交錯雜沓的樣子);午道(縱橫交貫的要道);午貫(十字形交叉貫穿);午割(交叉切割)
動詞
1.通“仵”。違反violate。
午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 —— 《禮記·哀公問》朝臣舛午。 —— 《漢書·劉向傳》
2.通“迕”。抵觸,相遇conflict; meet with。
視可午其軍、取其將…若是則為利者不攻也。 —— 《荀子·富國》
午
1wǔㄨˇ詳細解釋
名
1.地支的第七位。
2.時辰名。約當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
3.泛指白天的中間時段。
《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爾乃羲和亭午,游氣高褰。”唐?李紳〈古風〉詩二首之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正午、中午。
4.姓。如漢代有午汝臣。
形
◎白天或夜晚中間時段的。
午餐、午飯、午夜。
動
◎違背、抵觸。
《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朝臣舛午,膠戾乖剌,更相讒愬,轉(zhuǎn)相是非。”
午
2huoㄏㄨㄛ˙詳細解釋
◎參見“晌午”條。
午
詳細解釋
1.地支第七位。參見【地支】。
2.指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的時段。
3.一天中太陽正中的時候;泛指白天的中間時段。
中午、正午。
4.姓。
午
詳細解釋
◎參見【晌午】。
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下 部首: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1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6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85頁,第16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疑古切,音五。
《說文》:牾也。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陽極隂生,仵者,正衝之也。
例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
《淮南子?時則訓(xùn)》:斗五月指午。
例又,《廣韻》:交也。
《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
《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註〕縱橫割也。
《禮?內(nèi)則》:男角女羈。〔註〕午達曰羈。〔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通達也。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旁午,分布也。
例又,舛午,違背也。見《前漢?劉向傳》。
例又,《前漢?劉向傳》:水旱飢蝝,蠭午??起。〔註〕猶雜沓也。
例又,段成式詩:良人爲漬木瓜水,遮卻紅腮交午痕。
例又,《韻會》:馬屬午。晉姓司馬,因攺司馬官爲典午。
注解
〔午〕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十部。
〔午〕字拼音是wǔ,獨體字,五行屬火。
〔午〕字造字法是象形。本義是御馬索。
〔午〕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wǔ] ⑴ 地支的第七位,屬馬。⑵ 用于計時⑶ 古同“忤”、“迕”,逆,背。
午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四下反切疑古切頁碼第493頁,第2字續(xù)丁孫
午
啎也。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此與矢同意。凡午之屬皆從午。
附注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以為甲骨文「午」字「疑當是索形,殆馭馬之轡也」。而金文「誤以為杵形而譌變」。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八反切偶古反頁碼第1147頁,第6行,第1字述
啎也。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此與矢同意。凡午之屬,皆從午。
鍇注臣鍇曰:「人爲陽,一爲地,丨爲陰氣貫地,午逆陽也,五月陽極而陰生。仵者,正衝之也,矢亦象衝逆也。《律厤志》曰:『咢布於午。』」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四下反切疑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982頁,第1字許惟賢第1294頁,第2字
啎也。
段注啎者,屰也。
五月侌氣啎屰昜。冒地而出也。
段注啎屰各本作午逆。今正。《律書》曰:午者,陰陽交。故曰午。《律曆志》曰:咢布於午。《天文訓(xùn)》曰: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廣雅?釋言》。午,仵也。按仵卽啎字。《四月》純陽。五月一陰屰陽。冒地而出。故製字以象其形。古者橫直交互謂之午。義之引申也。《儀禮》度而午。注云:一縱一橫曰午。
象形。
段注各本無此二字。今補。
此與矢同意。
段注矢之首與午相似。皆象貫之而出也。疑古切。五部。
凡午之屬皆從午。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午(上聲),啎(去聲),古無去聲,皆讀上聲,故二字實即一字。
朱二或云午即杵,舂從午是也。然午訓(xùn)啎,啎訓(xùn)屰,啎之入聲為屰,故啎、屰實一誼,然則午、屰同。一縱一橫曰午,亦為乂之借。
白話解釋
午,逆反。在地支中,“午”代表五月,這時地里的陰氣逆反陽氣,從地面冒出。“午”字的造字方法與“矢”字的造字方法相同。所 有與午相關(guān)的字,都采用“午”作邊旁。
字形解說
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兩頭粗大而中間纖細的舂米棒槌。金文午字又寫作、,則上下兩端已經(jīng)形變而趨於線條化,為戰(zhàn)國文字、篆文之形所承襲。午字假借為地支的名稱之後,另轉(zhuǎn)注為「杵」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午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77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52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93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54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87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175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61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26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09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90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28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17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4252頁【補遺】第18147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1559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99頁【崇文】第519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43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980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614頁,第3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1137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364頁,第2字 |
午字的翻譯
- noon; 7th terrestrial branch
- 7. Tier im chin. Tierkreis - Pferd <astrol&gt, 7. der 12 Erdenzweige (S)?, Jahr des Pferdes (S)?, Mittag (S)?, Pferdejahre (S)?, Wu (Eig, Fam)
- midi, (car. cycl.)?, de 11 à 13h
午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組
商 甲骨文 婦女卜辭
商 甲骨文 子組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歷無名間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甲骨文 黃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商 甲骨文 何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戰(zhàn)國 金文 戰(zhàn)國晚期
楚〔戰(zhàn)國〕 簡 包山
楚〔戰(zhàn)國〕 簡 新蔡葛陵
楚〔戰(zhàn)國〕 簡 天星觀
楚〔戰(zhàn)國〕 簡 九店
秦 簡 放馬灘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岳麓書院
秦 簡 關(guān)沮
秦 簡 里耶
漢 簡 張家山
漢 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
魏 傳抄 三體石經(jīng)
魏 傳抄 魏石經(jīng)古文匯編
魏 傳抄 春秋僖公石經(jīng)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隸釋 隸續(xù)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