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字概述
〔卉〕字拼音是huì 部首是十, 總筆畫是5畫。
〔卉〕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 五行屬木。
〔卉〕字倉頡碼是JT 五筆是FAJ 四角號碼是40440 鄭碼是EDE 中文電碼是0583 區(qū)位碼是2760。
〔卉〕字的UNICODE是5349。 十進制為21321,UTF-32:00005349,UTF-8:E5 8D 89。
〔卉〕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是一級漢字。
〔卉〕字的異體字是 芔
卉的筆順
卉的意思
卉
huìㄏㄨㄟˋ基本解釋
①草的總稱。奇花異~。
②花。奇~怪草。
③姓氏。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小篆字從三“屮”( chè ),草木初生。本義:草的總稱。
2.同本義various kinds of grass。
卉,草之總名也。 —— 《說文》卉木萋萋。 —— 《詩·小雅·出車》百卉具腓。 —— 《詩·小雅·四月》鳥夷卉服。 —— 《書·禹貢》
卉木(草木);卉犬(用草扎成的狗);卉物(草木物產(chǎn))
3.泛指草木plants。
桑末寄失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 —— 《文選·張衡·思玄賦》
4.指花flower。
奇卉怪草。 —— 王元之《桂陽羅君游太湖洞庭詩序》
形容詞
1.粗,粗陋 coarse。如:卉布(粗布,土布);卉裘(粗陋的皮衣)
2.眾plentiful。
卉,眾也。 —— 《廣雅·釋詁三》
卉
huìㄏㄨㄟˋ詳細解釋
名
◎草類植物的總稱。
《爾雅?釋草》:“卉,草。”晉?郭璞?注:“卉,百卉總名。”《詩經(jīng)?小雅?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奇卉、花卉。
卉
huìㄏㄨㄟˋ詳細解釋
1.草的統(tǒng)稱。
花卉、百卉、奇花異卉。
2.姓。
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下 部首: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1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6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85頁,第18字
音《篇海》:許偉切,音虺──衆(zhòng)也。百艸總名。
《正字通》:俗??字。
注解
〔卉〕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十部。
〔卉〕字拼音是huì,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十、廾,五行屬木。
〔卉〕字造字法是會意。小篆字從三“屮”( chè ),草木初生。本義是草的總稱。
〔卉〕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huì] ⑴ 草的總稱⑵ 花⑶ 姓氏。
卉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一下反切許偉切頁碼第29頁,第26字續(xù)丁孫
芔
異體??、卉
艸之緫名也。從艸、屮。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按:三屮亦眾多意。」按:後作「卉」。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反切許鬼反頁碼第104頁,第2行,第2字述
艸之總名也。從艸、屮。
鍇注臣鍇曰:「此指事。」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一下反切許偉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6頁,第7字許惟賢第77頁,第6字
艸之緫名也。
段注《方言》曰:卉,艸也。東越楊州之閒曰卉。
從艸屮。
段注三屮卽三艸也。會意。許偉切。十五部。
白話解釋
卉,草的總稱。字形采用“艸、屮”會義。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戰(zhàn)國文字。戰(zhàn)國文字、篆文皆從三屮,屮為初生的草木,「從三屮」以表示百草聚集。楷書形變?yōu)椤富堋埂T诹鶗袑凫锻臅狻?/p>
卉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5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0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0頁,第1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4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22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36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9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89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0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30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868頁【補遺】第1626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625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1頁【崇文】第40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1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559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93頁,第3字 |
卉字的翻譯
- general term for plants; myriads
- Anlagen (S)
- plantes herbacées
卉的字源字形
楚〔戰(zhàn)國〕 簡 子彈庫
楚〔戰(zhàn)國〕 簡 上博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