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的筆順
吏的意思
吏
lìㄌㄧˋ基本解釋
①舊時代的大小官員。~治。官~。
②舊指小公務(wù)員。~員。胥~(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詳細(xì)解釋
名詞
1.會意。甲骨文。從手(又),從中。以手持中。有人認(rèn)為中為筆。“吏”、“事”、“使”古同字。本義:官吏。
2.官員的通稱。漢以后,指低級官員或吏卒official; mandarin。
吏,治人者也。 —— 《說文》吏者,名之師也。 —— 《漢書·景帝紀(jì)》吏所以治民也。 —— 《漢書·惠帝紀(jì)》吏者,民之所懸命也。 —— 《管子·朋法》王使委于三吏。 —— 《左傳·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百吏庶民。 —— 《國語·周語》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 《戰(zhàn)國策·齊策》據(jù)法守職不敢為非者,人吏也。 —— 《韓詩外傳》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 ——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量其家之所有以為劑,而官與吏剖分焉。 —— 方苞《獄中雜記》
吏勢(官吏的權(quán)勢力量);吏議(官吏商討政事;處分官吏;擬議定罪);吏司(管理司法案牘的官);吏兵(官吏和士兵);吏舍(官吏居住或辦公的房子)。漢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員或吏卒。
3.專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inferior official。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唐· 杜甫《石壕吏》
吏目(八九品小官。又指地位在御醫(yī)之下的一般醫(yī)生);吏員(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胥吏(小官吏);獄吏(舊時管理監(jiān)獄的小官)
4.吏部獄jail; prison。
而右將軍獨下吏,當(dāng)死,贖為庶人。 —— 班固《漢書》
5.姓。
動詞
◎治理;為官administer。
夫吏者,理也。 —— 《漢書·王莽傳下》是為長吏。 ——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吏,所以治民也。 —— 《漢書·惠帝紀(jì)》宦游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 宋之問《藍田山莊》
吏才(為政的才能);吏方(為政的方略);吏道(官吏處理政務(wù)之道);吏隱(閑居下級官位);吏材(為政的才干)
吏
lìㄌㄧˋ詳細(xì)解釋
名
1.在政府機關(guān)中處理公務(wù)的人員。
《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官吏、酷吏、貪官污吏。
2.姓。如漢代有吏宗。
吏
lìㄌㄧˋ詳細(xì)解釋
1.古代官員的通稱。
官吏、酷吏、貪官污吏。
2.特指小官或差役。
胥吏、刀筆吏。
3.姓。
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6頁,第2字
標(biāo)點整理本: 第104頁,第1字
音《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音利。
《說文》:吏,治人者也,從一、從史。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從一。
《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
例又,《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
《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wèi)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wèi)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nèi)也。
例又,姓。
《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音又,《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
例《說文》本作叓。
注解
〔吏〕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吏〕字拼音是lì,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一、史、;、??、又、!、??、乂,五行屬金。
〔吏〕字造字法是會意。甲骨文。從手( 又 ),從中。以手持中。有人認(rèn)為中為筆。“吏”、“事”、“使”古同字。本義是官吏。
〔吏〕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lì] ⑴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⑵ 舊指小公務(wù)員
吏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一上反切力置切頁碼第1頁,第6字續(xù)丁孫
叓
異體吏
治人者也。從一從?,?亦聲。
鉉注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從一。」
附注按:古文字事、使、史、吏本為一字,後分化。
附注《說文新證》:「『吏』字的造字本義,係於『史』字豎畫的上端分作兩叉形,作為指事字的標(biāo)志,以別於史,而仍以『史』字為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一反切連致反頁碼第23頁,第1行,第1字述
治人者也。從一,從史,史亦聲。
鍇注臣鍇曰:「吏之理人,心主於一也,書曰:『克肩一心。』史者,爲(wèi)君之使也。凡言亦聲,備言之耳,義不主於聲,會意。」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一上反切力置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頁,第2字許惟賢第2頁,第1字
治人者也。
段注治與吏同在第一部。此亦以同部曡韻爲(wèi)訓(xùn)也。
從一。從史。
段注此亦會意也。天下曰從一大。此不曰從一史者。吏必以一爲(wèi)體。以史爲(wèi)用。一與史二事。故異其詞也。史者,記事者也。
史亦聲。
段注凡言亦聲者,會意兼形聲也。凡字有用六書之一者。有兼六書之二者。力置切。一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漢人書辦稱史,今稱吏。古人唯官稱吏。吏、史音近,故轉(zhuǎn)史為吏。
朱二初惟有武官,至後有文官,乃掌冊史,故從史。
錢一古惟官稱史。掌書者,古謂之史,《周禮》之府史胥徒是也。漢時猶然。不知何時從稱為吏。今之書辦皆稱吏矣。初唯有武官,至後有文官,入掌冊史,故[從史]。
周一吏必有奏記,故從一從史。史,記事者也。古惟官稱史,掌言者謂之史,《周官》府史胥徒(今謂之書辦)是。漢世猶然(如「尚書令史十八人二百石主事」等是),今則抄胥皆稱吏矣。
白話解釋
吏,管治百姓的人。字形采用“一、史”會義,“史”同時也是聲旁。
字形解說
甲骨文史、吏同源,都是從又持中,為求二者在使用上有所區(qū)別,於是吏字所從中字乃取分叉之形作,而分化出「」字。金文、戰(zhàn)國文字又從二叉形演變?yōu)槿嫘危膭t調(diào)整吏字構(gòu)形方式,改為從一、史聲,為隸書、楷書所相承。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吏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4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1頁,第5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1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05頁【補遺】第16140頁【補編】第14867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669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頁【崇文】第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2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31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5頁,第1字 |
吏字的翻譯
- government official, magistrate
- Mandarin, kleinerer Beamter , engl: minor official
- mandarin (personne)?, fonctionnaire
吏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商 甲骨文 何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戰(zhàn)國 金文 戰(zhàn)國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岳麓書院
秦 簡 龍崗
秦 簡 里耶
漢 簡 張家山
漢 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
魏 傳抄 三體石經(jīng)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隸釋 隸續(xù)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