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fù)制 字帖

pǒu ㄆㄡˇ tòu ㄊㄡˋ

口部 共8畫 上下結(jié)構(gòu) U+5485
漢語字典

口部

8畫

5畫

上下結(jié)構(gòu)

pou tou

pǒu tòu

UKF

YTR

SUJ

00601

5485

[41431251] 點、橫、點、撇、橫、豎、橫折、橫

? ?

咅字概述

折疊展開

〔咅〕字拼音是pǒu,tòu 部首是口, 總筆畫是8畫。

〔咅〕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

〔咅〕字倉頡碼是YTR 五筆是UKF 四角號碼是00601 鄭碼是SUJ

〔咅〕字的UNICODE是5485。 十進(jìn)制為21637,UTF-32:00005485,UTF-8:E5 92 85。

〔咅〕字的異體字是 ? ?

咅的筆順

折疊展開

咅的意思

折疊展開

1pǒuㄆㄡˇ

基本解釋

義同“”,表示斥責(zé)或唾棄。

2tòuㄊㄡˋ

基本解釋

表示拒絕的語聲。《説文?、部》:“咅,相與語唾而不受也。”

咅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27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84頁,第10

標(biāo)點整理本: 第112頁,第3

玉篇》同上(同「?」)。
廣韻》:《說文》本作?,隷變作咅。

集韻》或作?、?、哣。

注解

〔咅〕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ǒu、tòu,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立、口

〔咅〕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pǒu] ⑴ 義同“呸”,表示斥責(zé)或唾棄。 [tòu] ⑴ 表示拒絕的語聲。《説文?、部》:“咅,相與語唾而不受也。”

咅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咅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咅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五上反切天口切頁碼159頁,第11續(xù)

?

異體

?相與語,唾而不受也。從丶從否,否亦聲。

?

?咅或從豆從欠。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十反切他豆反頁碼404頁,第1行,第1

?相與語唾而不受也。從否,從丶,否亦聲。

鍇注臣鍇曰:「唾而不受,止其言也。丶,柱止也;故從丶。棓、部、倍、陪、菩、箁從此。」

反切………頁碼404頁,第2行,第1

咅或從豆、欠。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五上反切天口切古音第四部頁碼857頁,第1許惟賢379頁,第6

?相與語唾而不受也。

段注今俗有此。

從丶。從否。

段注《不部》曰:否,不也。從丶否者,主於不然也。

丶亦聲。

段注丶各本作否。非。今正。?,韻書皆入侯部。或字從豆聲。豆與丶同部。《周易》蔀斗主爲(wèi)韻。蔀正?聲也。天口切。四部。其形??作咅。

咅或從豆欠。

段注欠者,口氣也。豆者,聲也。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咅=唗(俗字)。呸之入聲【託】[一]

音推,今唱戲時有「唗」,音與此同。然倍字等皆從此聲,則讀為否平聲亦可。今曰胚、披二音皆是此字。《孟子》,「否,不然也」,否為聲,亦與此咅字音近,蓋二字本相出入。

俗作「唗」、「呸」。[一]呸,《字彙》「鋪杯切」,平聲。咅《說文》大徐「天口切」,去聲。託「他各切」,入聲。

咅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16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41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22頁
4說文校箋第206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198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70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23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79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35頁,第1字
10說文標(biāo)整第126頁,第20字
11標(biāo)注說文第204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163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269頁【補(bǔ)遺】第16777頁
14通訓(xùn)定聲第819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421頁【崇文】第1681頁
16說文句讀第629頁
17章授筆記第213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25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510頁,第1字

咅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to spit out

咅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咅(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咅(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咅(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