嗢
筆順 反饋

復(fù)制

ㄨㄚˋ

口部 共12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U+55E2
漢語字典

口部

12畫

10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wa

KJLG

RWOT RABT

JKLK

66012

55E2

[251251125221] 豎、橫折、橫、豎、橫折、橫、橫、豎、橫折、豎、豎、橫

嗢字概述

折疊展開

〔嗢〕字拼音是wà 部首是口, 總筆畫是12畫。

〔嗢〕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

〔嗢〕字倉(cāng)頡碼是RWOT RABT 五筆是KJLG 四角號(hào)碼是66012 鄭碼是JKLK

〔嗢〕字的UNICODE是55E2。 十進(jìn)制為21986,UTF-32:000055e2,UTF-8:E5 97 A2。

〔嗢〕字的異體字是

嗢的意思

折疊展開

ㄨㄚˋ

基本解釋

吞咽。

笑。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詞

1.形聲。從口,昷聲。本義:咽。

2.咽,通過口和喉關(guān)入胃內(nèi)swallow。

嗢,咽也。 —— 《說文》

嗢咽(吞咽,飲吞)

3.laugh

樂不勝謂之嗢噱。 —— 《通俗文》嗢噱終日。 —— 《琴賦》

嗢呼(笑呼)

4.吐出 vomit。如:?jiǎn)靻欤ǚ次赣麌I的聲音)

ㄨㄚˋ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吞咽。

《說文解字?口部》:“嗢,咽也。”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低頭增嘆詫,到口復(fù)嗢咽?!?/span>

ㄨㄚˋ

詳細(xì)解釋

〈書〉吞咽;吞下。

低頭增嘆詫,到口復(fù)嗢咽(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

嗢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71頁(yè),第5

同文書局本: 第203頁(yè),第28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131頁(yè),第27

玉篇》:乙骨切;《唐韻》:烏沒切,??音搵。
說文》:咽也。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而理氣?!苍]〕咽中先噦而理氣也。一曰嗢噦,吐飮之貌。

又,《廣韻》:複姓,《後魏書》有嗢盆氏。又,三字姓,嗢石蘭氏。

又,《集韻》:烏八切,音穵──義同。

注解

〔嗢〕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嗢〕字拼音是,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口、??。

〔嗢〕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口,昷聲。本義是咽。

〔嗢〕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wà] ⑴ 吞咽。⑵ 笑。

嗢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嗢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嗢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二上反切烏沒切頁(yè)碼43頁(yè),第1續(xù)

嗢咽也。從口??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三反切烏骨反頁(yè)碼129頁(yè),第5行,第3

嗢咽也。從口昷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二上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yè)碼233頁(yè),第3許惟賢103頁(yè),第7

嗢咽也。

段注咽當(dāng)作噎。聲之誤也?!肚凡俊吩唬?,咽中息不利也。與嗢音義同。??云嗢噱者。嗢在?中。噱在口也。

從口。??聲。

段注??。??聲在十三部。與十五部合音冣近也。

嗢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頁(yè),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121頁(yè),第8字
3黃侃手批第106頁(yè)
4說文校箋第56頁(yè),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50頁(yè),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74頁(yè),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23頁(yè),第4字
8說文探原第808頁(yè),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9頁(yè),第3字
10說文標(biāo)整第32頁(yè),第21字
11標(biāo)注說文第56頁(yè),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42頁(yè),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197頁(yè)【補(bǔ)遺】第16314頁(yè)
14通訓(xùn)定聲第3204頁(yè),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29頁(yè)【崇文】第513頁(yè)
16說文句讀第164頁(yè)
17古字詁林第二冊(cè),第110頁(yè),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40頁(yè),第3字

嗢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嗢(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嗢(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