噆
筆順 反饋

復(fù)制

zǎn ㄗㄢˇ

口部 共15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U+5646
漢語字典

口部

15畫

12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zan

zǎn

KAQJ

RMUA

JHRK

61061

5646

[251153515352511] 豎、橫折、橫、橫、豎折/豎彎、撇、豎提、橫、豎折/豎彎、撇、豎彎鉤、豎、橫折、橫、橫

噆字概述

折疊展開

〔噆〕字拼音是zǎn 部首是口, 總筆畫是15畫。

〔噆〕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

〔噆〕字倉頡碼是RMUA 五筆是KAQJ 四角號(hào)碼是61061 鄭碼是JHRK

〔噆〕字的UNICODE是5646。 十進(jìn)制為22086,UTF-32:00005646,UTF-8:E5 99 86。

〔噆〕字的異體字是

噆的意思

折疊展開

zǎnㄗㄢˇ

基本解釋

叮咬:“蚊虻~膚,則通昔不寐矣。”

口銜:“食薦梅,~味含甘。”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1.銜、含。

《淮南子?覽冥》:“榛薄,食薦梅,噆味含甘。”

2.叮、咬。

《莊子?天運(yùn)》:“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唐?元稹〈蟻?zhàn)印翟娙字骸肮ゴ┞┙#瑖k食困蛟鯨。”

zǎnㄗㄢˇ

詳細(xì)解釋

1.〈書〉(蚊蟲)叮咬。

蚊虻噆膚(《莊子?天運(yùn)》)。

2.〈書〉(口中)含著。

食薦梅,噆味含甘(漢?劉安《淮南子?覽冥》)。

zǎnㄗㄢˇ

噆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81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208頁,第16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136頁,第27

唐韻》、《集韻??七感切,音慘。
說文》:嗛也。
玉篇》:銜也。
莊子?天運(yùn)篇》: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淮南子?覽冥訓(xùn)》:噆味含甘。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又,《唐韻》:子荅切;《集韻》作荅切,??音帀──義??同。

又,《集韻》:一曰齧脣。

注解

〔噆〕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噆〕字拼音是zǎn,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口、朁

〔噆〕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zǎn] ⑴ 叮咬:“蚊虻~膚,則通昔不寐矣。”⑵ 口銜:“食薦梅,~味含甘。”

噆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噆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噆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二上反切子荅切頁碼44頁,第19續(xù)

異體????

噆嗛也。從口??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三反切作雜反頁碼133頁,第7行,第1

噆從也。從口,潛省聲。

鍇注臣鍇按:文子曰:「蚉?噆膚。」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二上反切子荅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41頁,第1許惟賢107頁,第3

噆嗛也。

段注玄應(yīng)引作銜也。嗛銜音義同。

從口。??聲。

段注子荅切。七部。

噆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3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26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109頁
4說文校箋第59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2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82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3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84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3頁,第3字
10說文標(biāo)整第34頁,第1字
11標(biāo)注說文第58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45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243頁【補(bǔ)遺】第16318頁
14通訓(xùn)定聲第33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33頁【崇文】第529頁
16說文句讀第172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28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43頁,第14字

噆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噆(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噆(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噆(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噆(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噆(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