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fèng ㄈㄥˋ

大部 共8畫 上下結(jié)構(gòu) U+5949
漢語字典

大部

8畫

5畫

上下結(jié)構(gòu)

feng

fèng

會意字

DWFH 86 、 DWGJ 98

QKQ

COBI

50508

1144

2378

5949

[11134112] 橫、橫、橫、撇、捺、橫、橫、豎

奉字概述

折疊展開

〔奉〕字拼音是fèng 部首是大, 總筆畫是8畫。

〔奉〕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 五行屬水。

〔奉〕字倉頡碼是QKQ 五筆是DWFH 86 、 DWGJ 98 四角號碼是50508 鄭碼是COBI 中文電碼是1144 區(qū)位碼是2378

〔奉〕字的UNICODE是5949。 十進制為22857,UTF-32:00005949,UTF-8:E5 A5 89。

〔奉〕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奉〕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常用字

〔奉〕字的反義字是

〔奉〕字的異體字是

奉的筆順

折疊展開

奉的意思

折疊展開

fèngㄈㄥˋ

基本解釋

恭敬地用手捧著。~觴(舉杯祝酒)。~獻。~祀。~承(恭維,討好。“”讀輕聲)。

尊重,遵守。~公守法。~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行故事(按老規(guī)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告。~還( huán )。~陪。~勸。~迎(a.敬辭,迎接;b.奉承)。~贈。

信仰。信~。素~佛教。

供養(yǎng),伺候。~養(yǎng)。供~。侍~。

姓。

古同“”,薪金。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小篆字形,從手,從収( gǒng,雙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樹蓋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義:兩手恭敬地捧著。后作“

2.同本義hold in both hands with respect

奉,承也。 —— 《說文》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 —— 《禮記·檀弓下》常山王奉頭鼠竄。 —— 《漢書·蒯通傳》項伯即入見 沛公,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 《史記·項羽本紀》臣愿奉璧往使。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荊軻奉 樊於期頭函,而 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 —— 《戰(zhàn)國策·燕策》

奉書;奉地圖;奉手(捧握長者之手)

3.恭敬地接受receive with respect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諸葛亮《出師表》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 —— 《資治通鑒》

奉教(接受教導);奉委(接受委任);奉制(接受天子的命令);奉玄(信奉道教)

4.進獻,下對上送東西offer; present

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 —— 《史記·項羽本紀》

奉上新書一冊;奉納(交納);奉呈(奉獻,獻上);雙手奉上;奉贄(進獻見面禮品)

5.送;給予,賜予give; grant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 —— 《莊子·說劍》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 宋· 蘇洵《六國論》奉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之虜者,歲以百萬計。 —— 宋· 蘇軾《教戰(zhàn)守》

6.為…效勞,侍候serve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 —— 《孟子》

奉執(zhí)箕帚(給你料理家務(wù);許配于你);奉從(奉陪侍侯);奉巾櫛(伺候洗沐梳發(fā));奉問(侍奉問候);奉候(恭候)

7.奉承flatter

雖則他神通廣大,卻好奉承。 —— 《西游記》

陽奉陰違;奉附(奉承依附);奉喜(奉承而討人喜歡);奉順(奉承順應(yīng));奉循(奉承遵循)

8.貫徹,執(zhí)行carry out

謹奉法令。 —— 《史記》

奉天(奉行天命);奉元(遵奉天道);奉修(奉行);奉憲(奉行法令);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

9.尊奉respect and worship

子奉君命以會大事,而背宋盟,無乃不可乎? —— 《左傳·昭公十一年》

奉辭(奉命);奉天承運(尊奉上天的命令,承受興盛的時運);奉遵(遵守;遵從)

10.供奉,供養(yǎng)supply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 《老子》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 —— 清· 黃宗羲《原君》張文節(jié)為相,自奉養(yǎng)如為 河陽掌書記時。 ——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11.持,拿hold

奉甲執(zhí)兵。 —— 《墨子·非攻中》

12.輔助,擁戴assist; support

鄭伯使 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 許東偏。 —— 《左傳·隱公十一年》

名詞

1.通“”。俸祿salary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 —— 《戰(zhàn)國策·秦策》吏皆送奉錢三。 —— 《史記·蕭相國世家》列侯幸得賜餐錢奉邑。 —— 《漢書·高后紀》其令公奉舍人賞賜皆倍故。 —— 《漢書·王莽傳上》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祿簿。 —— 《漢書·宣帝紀》

無勞之奉;奉粟;奉稍;奉餉;奉祿(俸祿)

2.待遇,事奉treatment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 《孟子》

3.奉天的省稱 Fengtian。1929年改名沈陽市。

4.姓。

副詞

[敬詞] ——用于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 I beg to, I have the honor to。如:奉款(款待。敬詞);奉懇(謙詞。拜托);奉揖(作揖;拱手為禮);奉屈(屈尊。奉:敬辭)

fèngㄈㄥˋ

詳細解釋

1.拱捧。

《左傳?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2.進獻。

《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奉獻。

3.敬受。

奉命、奉諭。

4.推崇、擁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秦末大亂,東陽人欲奉嬰為主。”

奉為圭臬。

5.信仰、遵循。

《左傳?哀公六年》:“吾子奉義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信奉。

6.討好、巴結(jié)。

宋?無名氏《梅妃傳》:“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勢。”《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個直言,并不肯阿諛趨奉。”

奉承。

7.供養(yǎng)、侍候。

奉養(yǎng)、侍奉、奉親。

8.祭祀。

《北史?卷二○?穆崇傳》:“道武異之,命崇立祀,子孫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諫造章敬寺書〉:“陛下奉先思孝,興福除禍。”

供奉。

1.官員的薪資。

《漢書?卷八?宣帝紀》:“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祿薄,欲其毋侵漁百姓,難矣。”

2.姓。如漢代有奉揮。

自己的言行與他人有關(guān)時的敬詞。

奉勸、奉陪、奉送啟程。

fèngㄈㄥˋ

詳細解釋

1.恭敬地(用雙手)獻上。

進奉、奉上、奉獻。

2.敬受(多指對上級或長輩)。

奉命、奉旨、奉諭。

3.敬辭。表示動作行為是出于對對方的尊敬。

奉陪、奉送、奉還、奉勸。

4.侍候;供養(yǎng)。

奉親、奉養(yǎng)、供奉、侍奉。

5.信守;遵照。

奉公守法、奉行。

6.討好。

奉承。

7.擁載;崇奉。

奉為上賓、奉為圭臬、信奉佛教。

8.姓。

奉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丑集下 部首:大部

武英殿刻本: 第593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251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86頁,第15

古文: ????

唐韻》:扶壟切;《集韻》、《韻會》:父勇切,??音唪。
說文》:承也。
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

又,與也、獻也。
史記?藺相如傳》:奉璧西入秦。

又,《集韻》:房用切,音俸──養(yǎng)也、秩祿也。
史記?蕭何世家》:高祖以吏?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前漢?宣帝紀》:帝詔小吏,勤事而奉薄,其益百石以上奉十五。別作俸。

又,姓。漢馬軍使奉揮,明奉科。

注解

〔奉〕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大部

〔奉〕字拼音是fèng,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五行屬

〔奉〕字造字法是會意。小篆字形,從手,從収( gǒng,雙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樹蓋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義是兩手恭敬地捧著。后作“捧”。

〔奉〕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fèng] ⑴ 恭敬地用手捧著⑵ 尊重,遵守⑶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⑷ 信仰⑸ 供養(yǎng),伺候⑹ 姓。⑺ 古同“俸”,薪金。

奉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奉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奉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三上反切扶隴切頁碼79頁,第12續(xù)

??

異體

??承也。從手從????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五反切附恐反頁碼221頁,第5行,第2

??承也。從手,從??豐聲。

鍇注臣鍇曰:「豐音封。」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三上反切扶隴切古音第九部頁碼412頁,第3許惟賢186頁,第2

??承也。

段注《手部》曰承,奉也。受也。

從手廾。

段注從手??又雙引也。

豐聲。

段注扶隴切。九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捧,俗。既已從二手,又加一手,不通。

俗作捧,奉從??,已兩手,後加手旁,不通。

捧之正字。

白話解釋

奉,敬承。字形采用“手、廾”作邊旁,采用“豐”作聲旁。

字形解說

金文作「」者,從廾、豐聲,像雙手舉豐貌。「廾」是舉起雙手行禮,有尊敬的意思;「豐」是草木茂盛的樣子,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金文另一字形作「」,也是像人雙手舉豐的樣子。戰(zhàn)國文字則將「豐」字上部變易筆勢成左右兩點,並拉長下筆,而將「廾」分置兩旁,但雙手舉豐之構(gòu)意仍然可見。篆文則於「廾」中另增一「手」字,高舉之意更為明顯。隸書或省併連筆變作「」,雙手之形已略有失;或作「」,左右的「」由篆文直接隸定,但其中的「豐」及「手」,則分別省變?yōu)椤甘俊埂ⅰ?img src=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B4AAAAeCAYAAAA7MK6iAAAACXBIWXMAAC4jAAAuIwF4pT92AAADTElEQVR4nMXWv0tyURgH8Ofe0isNKdqSFAQSCLUEDdEQLeZyp4YKkbotBkGjSRA0lEO019IgDTnYUpCNNdzqH4imIOJSRgSlpDev55zvO7x4eQtfLeP1HZ7pcM/nnHO/5wcBoP9R/wVtGhZC0OvrK2UyGei6Ds75v4eFECSEoO3tbbS3t8PpdMIwDAghWgMvLi6CiEBESCaTqLYxxogxRo0G8iXIsiwql8s2yjmn6elpdHZ2QpZlZLNZCCHo6ekJ8XgcoVAI6XS67irURS3LokqlQqlUCpqmIZfLAQBxzklVVXi9XsiyjJeXFxJC0Pr6Otra2iBJEqLRKBhjzcGVSoXu7+/R09MDh8OBo6MjACDGGM3MzNhLbRgGOOekaRpkWYYkSYjH483DQgja29uDJEnweDx4f38nzjkVCgUaGBiw4XQ6jd3dXQSDQUiSBK/Xi/Pz8+aXWghBW1tbkGUZiqJAVVXMzs4iGo3C5/NBkiQb6ujoABHB5XJhbW0NxWKx+XAJIWh/fx8OhwOSJNkzrFYV7urqwuDgIBKJBE5OTlAoFH6WaiEEvb290eHhIebm5jA6OgpN07C5uYnJyUl7ADc3NyiVSlSpVBqCDeHPHXDOiTFGnHMSQlAqlbJhy7IaTuBLcHW/1kt7Mpm0YdM0KZfLQdd1XF1dQdd1GIYB0zT/2k/D7VQsFimfz9Pp6Sl2dnawsbGBWCwGv99v/+NAIIDe3l643W74/X643W709fUhHA7j7OysZrprguVymY6Pj6GqKnw+H2RZ/hAql8sFp9P5IVzd3d129ff3Y2xsDJFIBAcHBzUvkZrLfHFxAY/HY0OKoiAQCGB8fBzz8/NYWVlBMBi02zOZDK6vr3F7e4vHx0fk83kqlUpkmib97eaqCRuGgaWlJYRCIayuriKbzeLu7g6FQoEYY2SaJg0PD9vww8MD6mXlW+GyLOtDiv/8mDFGQ0NDICJ4PB48Pz/XDemX4UZb4k94YmKi7pn87X1crz7DLXmBAL8Pkyqsqmpr4ZGRERARIpFI62AhBIXDYRARFhYWvv3e+hE8NTUFIsLy8nJr4VgsZj/0WgonEgkoimKfxf/8eVuFLy8vkU6n7Uu/JXAV/1wtgX9avwDQoKvQpuPr8gAAAABJRU5ErkJggg==>」。楷書字形,當是由隸書「」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奉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59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2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178頁
4說文校箋第109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103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36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63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46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3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65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109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81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223頁【補遺】第16473頁
14通訓定聲第212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226頁【崇文】第901頁
16說文句讀第312頁
17章授筆記第120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18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82頁,第3字

奉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offer; receive; serve; respect
  2. présenter avec respect, vénérer

奉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奉(甲骨文·商·黃組) 甲骨文 黃組

奉(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奉(玉書·春秋·侯馬盟書)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奉(簡·楚〔戰(zhàn)國〕·包山) 楚〔戰(zhàn)國〕 包山

奉(簡·楚〔戰(zhàn)國〕·子彈庫) 楚〔戰(zhàn)國〕 子彈庫

奉(簡·楚〔戰(zhàn)國〕·望山) 楚〔戰(zhàn)國〕 望山

奉(簡·楚〔戰(zhàn)國〕·郭店) 楚〔戰(zhàn)國〕 郭店

奉(簡·楚〔戰(zhàn)國〕·上博) 楚〔戰(zhàn)國〕 上博

奉(簡·漢·張家山) 張家山

奉(石經(jīng)·漢·熹平石經(jīng)) 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

奉(石經(jīng)·唐·開成石經(jīng))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奉(傳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奉(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奉(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奉(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奉(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奉(傳抄·宋·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傳抄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奉(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奉(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奉(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