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字概述
〔寄〕字拼音是jì 部首是宀, 總筆畫是11畫。
〔寄〕字是上下結構 五行屬木。
〔寄〕字倉頡碼是JKMR 五筆是PDSK 四角號碼是30621 鄭碼是WDAJ 中文電碼是1376 區位碼是2836。
〔寄〕字的UNICODE是5BC4。 十進制為23492,UTF-32:00005bc4,UTF-8:E5 AF 84。
〔寄〕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一級漢字。
〔寄〕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常用字。
寄的筆順
寄的意思
寄
jìㄐㄧˋ基本解釋
①托付。~托。~存。~情。~懷。~意。
②依靠,依附。~居。~食。~生蟲。
③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信。~錢。
④認的親屬。~父。~母。~子。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宀( mián ),表示與家室房屋有關,奇聲。本義:寄居。
2.同本義live away from home; visit。
寄,托也。 —— 《說文》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 《儀禮·喪服》傳可以寄百里之命。 —— 《論語》。皇疏:“寄是暫寄有反之目也。”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戶籍的叫寄籍);寄莊(在外地買地設莊,收租)
3.委托,托付entrust。
令可以寄政。 —— 《國語·齊語》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諸葛亮《出師表》倚南窗以寄傲。 —— 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寄命(委以重任;生命如寄旅,因此比喻短暫的生命);寄付(委托;托付);寄任(指所委托的重要責任;托付重任)
4.依賴;依附depend on。
托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 —— 白居易《有木詩》蠻煙瘴雨土卑濕,留我寄命與茲鄉。 —— 黃景仁《洞庭行贈大歸包川》
寄命(寄身;托身);寄口(依靠別人生活)
5.寄放;寄存deposit。
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 —— 《南史·江淹傳》
寄包(寄存行李;喻指寄宿);寄物(寄存的東西;寄托某件物品作為憑證)
6.寄托place(hope, etc.)on。
依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 陶潛《歸去來兮辭》先王寄理于竹帛。 —— 《韓非子·安危》
寄懷(寄托情志;用真誠的心意待人);寄意(寄托情意)
7.托人遞送transmit; send; post; mail。
女寄言于母。 —— 明· 崔銑《洹詞·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寄聲(托人口頭傳達問候);寄外(妻子寄信或他物給丈夫);寄言(寄語、帶信);寄奉(敬詞。謂通過郵遞奉呈)
形容詞
◎非親生的——指親屬 adopted。如:寄兒;寄爹;寄娘;寄女;寄名(舊時迷信將兒童拜在他人名下做義子,叫寄名)
名詞
1.人物名name。
寄偽兒啼。(區寄假裝像小孩子的啼哭。兒,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2.翻譯官。古代稱翻譯東方民族語言的官吏 translator。如:寄象(古代指能通傳南方與東方語言的翻譯官。后泛指翻譯);寄鞮(古代指能通傳東方與西方之語的翻譯官,后泛指翻譯)
寄
jìㄐㄧˋ詳細解釋
動
1.暫時的托身。
《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佗方?”《聊齋志異?卷三?連瑣》:“何居里,久寄此間?”
2.托付、依附。
《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寄托。
3.傳達言語、書信、心意等。今多指透過郵遞傳送。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還〉曲:“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信、寄郵包、寄語白云。
副
1.暫時依附的。
寄居、寄宿、寄食。
2.臨時委托的。
寄存、寄賣。
形
◎非親生關系的。
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寄
jìㄐㄧˋ詳細解釋
1.托付。
寄托、賦詩寄懷。
2.傳達;透過郵遞傳送(書信、包裹或財物)。
郵寄、寄送、寄信。
3.暫時依托。
寄居、寄宿、寄養、寄人籬下。
4.臨時委托。
寄賣、寄售。
5.非親生關系的(親屬)。
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6.姓。
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寅集上 部首:宀部
武英殿刻本: 第680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288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225頁,第18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
《說文》:托也。
《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例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例又,《廣韻》:附也。
《增韻》:傳也。
《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例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例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例又,寄生。草名。
例又,寄居。小蟹名。
注解
〔寄〕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宀部。
〔寄〕字拼音是jì,上下結構,可拆字為宀、奇,五行屬木。
〔寄〕字造字法是形聲。從宀( mián ),表示與家室房屋有關,奇聲。本義是寄居。
〔寄〕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jì] ⑴ 托付⑵ 依靠,依附⑶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⑷ 認的親屬
寄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七下反切居義切頁碼第241頁,第26字續丁孫
寄
託也。從宀奇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四反切堅芰反頁碼第617頁,第3行,第3字述
託也。從宀奇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七下反切居義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363頁,第1字許惟賢第597頁,第3字
託也。
段注字從奇。奇,異也。一曰不耦也。《言部》曰:託,寄也。《方言》曰:餬託庇寓媵寄也。
從宀。奇聲。
段注居義切。古音在十七部。
白話解釋
寄,讬付。字形采用“宀”作邊旁,采用“奇”作聲旁。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由「宀」、「奇」二字構成。從宀,示寄託之處所。從奇,聲符,注明音讀。所從「奇」,上體「大」變作「」。篆文承之,所從奇,上體作「」。隸書承自戰國文字,所從奇,上體作「」。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寄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72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03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6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03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91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48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78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74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541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86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98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45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475頁【補遺】第1712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58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35頁【崇文】第25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978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840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713頁,第3字 |
寄字的翻譯
- send, transmit, mail; rely on
- abschicken, absenden, verschicken, versenden (V)
- envoyer, expédier, confier, déposer, consigner
寄的字源字形
秦 簡 睡虎地
唐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