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zhōu ㄓㄡ

丶部 共6畫 獨體字 U+5DDE
漢語字典

丶部

6畫

獨體字

zhou

zhōu

會意字

YTYH

ILIL

VDND

32000

1558

5461

5DDE

[434242] 點、撇、點、豎、點、豎

州字概述

折疊展開

〔州〕字拼音是zhōu 部首是丶, 總筆畫是6畫。

〔州〕字是獨體字 五行屬金。

〔州〕字倉頡碼是ILIL 五筆是YTYH 四角號碼是32000 鄭碼是VDND 中文電碼是1558 區位碼是5461

〔州〕字的UNICODE是5DDE。 十進制為24030,UTF-32:00005dde,UTF-8:E5 B7 9E。

〔州〕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州〕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常用字

〔州〕字的異體字是

州的筆順

折疊展開

州的意思

折疊展開

zhōuㄓㄡ

基本解釋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縣。杭~。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甲骨文字形,兩邊的曲折線象河流,中間象水中的陸地。“”是“”的本字。小篆字形象兩個“”字相重合。本義:水中的陸地。

2.同本義。后作“islet

水中可居曰州。 —— 《說文》

3.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 —— 《詩·周南·關雎》。毛本作“”。

4.中國古地方行政區劃名。相傳禹治水后,分其領域為九州。 歷代多有興廢。 民國廢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prefecture

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 —— 《說文》。按,即 禹貢之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也。舜分青為營州,分冀為幽州,并州,即虞書十二州也。禹平水土,還為九州。跨州連郡。 —— 《三國志·諸葛亮傳》南越中數州。 —— 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虛吏白州。 —— 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守州城者。 —— 《資治通鑒·唐紀》

州同(知州的輔佐官);杭州;蘇州;柳州;州序(州學,州校);州城(舊時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繞城之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少數民族介乎自治區和自治縣之間的區劃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5.中國古代戶籍編制單位district

州,國也。 —— 《廣雅》二百一十國為州。州有伯。 —— 《禮記·王制》五黨為州。 —— 《周禮·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晉于是乎作州兵。 —— 《左傳·僖公十五年》雖州里行乎哉。 —— 《論語》。鄭注:“萬二千五百家為州。”州十有二師焉。 —— 《書大傳》。注:“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里十為州。又,術十為州。 —— 《管子·度地》

州鄉(泛指鄉里);州壤(州里,鄉里);州巷(鄉里)

6.周代國名Zhou state

7.姜姓。故域在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

8.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監利縣。

9.姓。

zhōuㄓㄡ

詳細解釋

1.水面上的陸塊。

《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

2.行政區域劃分的名稱。

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蘇州、加州。

3.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州綽。

穩固。

《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

zhōuㄓㄡ

詳細解釋

1.古時行政區域的名稱。有些名稱作為地名保存至今。

幽州、徽州、蘇州、杭州。

2.指某些國家如同省級行政區域的名稱。如美國的紐約州、密西根州等。

3.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行政區域的名稱。在省或自治區與自治縣之間。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4.姓。

州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巛部

武英殿刻本: 第769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324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265頁,第23

古文: ????????

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
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從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
廣雅》:州,殊也、浮也。
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
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
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
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
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荊、揚、豫、梁、雍。
周禮?夏官》:九州,揚、荊、豫、靑、兗、雍、幽、冀、幷。
爾雅?釋地》:冀、豫、雝、荊、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
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又,《周禮?地官》:五黨爲州。〔註〕州二千五百家。
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又,國名。
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
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又,邑名。
左傳?昭二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註〕州縣,今屬河內郡。又,《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註〕楚邑,淮南下蔡縣。又,《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註〕南郡有州陵縣。

又,姓。
左傳?襄二十二年》:州綽出奔齊。〔註〕晉大夫。

又,《爾雅?釋畜》:白州驠。〔註〕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又,與洲通。
〇〔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又,葉專於切,音朱。
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注解

〔州〕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巛部

〔州〕字拼音是zhōu,獨體字,可拆字為川、??,五行屬

〔州〕字造字法是會意。甲骨文字形,兩邊的曲折線象河流,中間象水中的陸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兩個“川”字相重合。本義是水中的陸地。

〔州〕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zhōu] ⑴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⑵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

州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州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州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十一下反切職流切頁碼381頁,第8

州水中可居者曰州,周遶其?,從重巛。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也。

鉉注臣鉉等曰:今別作洲,非是。

??

異體??

??古文州。

附注段玉裁注:「以疊韻為訓。??(疇),耕治之田也。」按:甲骨文、金文、古鈢都像河川中有沙洲的形狀。州為洲初文。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二十二反切隻畱反頁碼926頁,第1行,第1

??水中可居者曰州,周繞其?。從重巛。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也。

鍇注臣鍇曰:「古九州字與洲渚字同也,會意。」

反切………頁碼926頁,第2行,第1

古文如此。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十一下反切職流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274頁,第2許惟賢989頁,第8

??水中可凥者曰州。

段注凥各本作居。今正。者字今補。《周南》。在河之州。《釋水》、《毛傳》皆曰:水中可居者曰州。

??繞其旁。從重川。

段注水字今補。??繞各本作周遶。誤。今正。??者,帀也。會意。職流切。三部。俗作洲。

昔堯遭洪水。民凥水中高土。故曰九州。

段注州本州渚字。引申之乃爲九州。俗乃別製洲字。而小大分係矣。

詩曰:在河之州。

段注《關雎》文。證州之本義也。

一曰州,??也。

段注以?韻爲訓。??,耕治之田也。

??其土而生也。

段注人各耕治以爲生。此說州之別一義。其實前義內可包。

古文州。

段注此像前後左右皆水。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今加水作洲者,俗字。九州者,因當時洪水環流,故以水中可居名之也。

洲乃俗字。洪水泛濫,平地盡沒,其可居者,惟數高原而已。而此數高原,皆各有水環其四圍,故曰水中可居者曰州。九州者,猶言九個水堆耳,後引申則凡人所居皆曰州。

今俗作洲。洪水泛濫,平地盡沒于水中,可居者唯數高原而已。而此數高原各以水環繞四周,故曰水中可居者曰州。九州者,猶言九個水堆也。

白話解釋

州,江河中央可以居住生活的島叫“州”,字形像河水環繞小島,采用兩個“川”會義。堯的古昔時代遭遇大洪水,當時的百姓只能住在 水中的高地,有的人稱這些高地為“九州”。《詩經》有詩句說:“在河之州。”一種說法認為,“州”是“疇”的意思,各州的人各疇 其土而形成不同的州地。

字形解說

甲骨文、金文及戰國文字「州」字的構形,左右兩條曲線,像河川的兩岸,中間像水中陸地,而水流包圍環繞其間,與《說文》古文構形相同。戰國晚期《睡虎地秦簡》已作「」,把左右曲筆類化為三「丩」,和漢碑文字相同。《說文?巛部》:「水中可居者為州。?(周)繞其旁,從重川。」篆文的「從重川」,實則左右曲筆受中間筆形影響,類化為「」,而篆文「」隸變為「丩」,隸書因寫作「」,楷書為便於書寫,將折筆改為三個斜點,教育部標準字、規範字都寫作「州」。「州」,本義為水中可以住人的陸地。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州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53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962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724頁
4說文校箋第49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452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661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81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63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42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99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480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00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268頁【補遺】第17713頁
14通訓定聲第101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94頁【崇文】第3973頁
16說文句讀第1627頁
17說文新證第806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70頁,第6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80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055頁,第2字

州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state
  2. Land, Region (S)?, Staat (S)?, Zhou (Eig, Fam)
  3. préfecture, province (arch.)?

州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州(甲骨文·商·賓組) 甲骨文 賓組

州(金文·商·商) 金文

州(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州(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州(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州(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州(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州(金文·戰國·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州(金文·戰國·戰國) 戰國 金文 戰國

州(簡·楚〔戰國〕·包山) 楚〔戰國〕 包山

州(簡·楚〔戰國〕·信陽) 楚〔戰國〕 信陽

州(簡·楚〔戰國〕·子彈庫) 楚〔戰國〕 子彈庫

州(簡·楚〔戰國〕·上博) 楚〔戰國〕 上博

州(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州(簡·秦·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

州(簡·漢·張家山) 張家山

州(石經·漢·熹平石經) 石經 熹平石經

州(傳抄·東漢·說文解字)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州(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州(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州(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州(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州(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州(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州(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州(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州(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