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筆順
干的意思
基本解釋
①觸犯,冒犯,沖犯。~擾。~涉。~預(亦作“干與”)。森然~霄。
②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祿。~仕。
③關連,涉及。~系。互不相~。
④盾,古代抵御刀槍的兵器。大動~戈。
⑤古代用以記年、記月、記日、記時(亦作編排次序)的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
⑥涯岸,水邊:“河之~兮”。
⑦個數。若~。
⑧沒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濕”相對。~燥。~柴。
⑨干的食品或其他東西。餅~。豆腐~。
⑩枯竭,盡凈,空虛。~盡。~杯。
?副詞,空,徒然,白白地。~著急。
?指沒有血緣或婚姻關系,拜認的親屬。~親。
?當面說氣話或抱怨的話使對方難堪。我又~了他一頓。
?〈方〉慢待;置之不理。把客人~在一旁。
?〔~將( jiàng )〕古劍名。
?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類的獵具、武器,本是用于進攻的,后來用于防御。本義:盾牌。
2.同本義shield。
盾,自關而東或謂之干。 —— 《方言》九朱干玉戚以舞大武。 —— 《禮記·祭統》。注:“朱干,赤盾。”司干。 —— 《周禮·春官·序官》禮義以為干櫓。 —— 《禮記·儒行》。注:“干櫓,小楯大楯也。”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 《禮記·檀弓下》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 《韓非子·五蠹》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樂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類。泛指兵器);干櫓(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稱兵器、軍隊)
3.岸;水畔bank。
鴻漸于干。 —— 《易·漸卦》。釋文引鄭注:“干,水傍,故停水處。”秩秩斯干。 —— 《詩·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昔者吳干戰。 —— 《管子·小問》。注:“干,江邊地也。”而不知干隊之敗。 —— 《史記·春申君傳》。索隱:“干,水邊也。”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詩·魏風·伐檀》
4.江南把山垅之間的地段叫干 valley。故金陵有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
5.天干 Stems; Heavenly Stems。
干支(天干地支,實際上是“幹枝”的一種比喻說法)
6.姓。
動詞
1.捍衛defend; guard。
干害(捍護)
2.觸犯;冒犯;沖犯;沖offend。
干,犯也。 —— 《說文》轍恐犯忌而干諱。 —— 《楚辭·七諫·謬諫》以干先王之誅。 —— 《書·胤征》以干天禍。 ——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若干二命以求殺予。 —— 《國語·晉語四》則上下不干。乃背晉干 宋。 —— 《史記·管蔡世家》趙孟使人以其乘車干行,獻 子執而戮之。 —— 《國語·晉語五》干國之紀。 ——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 《左傳·文公四年》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對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 —— 《商君書·定分》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 唐· 杜甫《兵車行》
干瀆(冒犯。干:干犯;抵觸;煩擾);干觸(冒犯;觸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違犯法典);干命(違犯命令);干行(指沖撞軍列);干戾(觸犯法令而獲罪)
3.立,建立set up。
后知張順干了功勞。 —— 《水滸傳》
4.求,求取seek for。
皆干賞蹈利之兵也。 —— 《荀子·議兵》其欲干酒肉之味邪? —— 《莊子·徐無鬼》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 中山以干仕。 —— 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謁(為謀求祿位而謁見當權者);干進(營謀官職地位);干索(索要;強取);干進(謀求仕進);干請(請托)
5.干預;干擾intervene; interfere。
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 —— 《后漢書·蔡邕傳》明君使事不相干。 —— 《韓非子·用人》
6.關涉;牽扯involve; be connected。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宋· 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干己(關系,責任);干累(連累;牽連);干紀(關系;職責);干屬(關系);干惹(牽涉,關連)
7.怠慢,慢待 neglect。
主人走了,把我們干起來了
形容詞
1.形聲。從乙(表示向上),倝( gàn )聲。①本義:天。②引申義: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與“濕”相對。
2.同引申義dry。
方將被發而干。 —— 《莊子·田子方》剖其中,干若敗絮。 —— 劉基《賣柑者言》干東土。 —— 《呂氏春秋·愛類》外強中干。 —— 《左傳·僖公十五年》然而旱干水溢。 —— 《孟子·盡心下》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
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經過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葉);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3.枯竭exhausted。
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 —— 明· 劉基《賣柑者言》
干蛋(方言。窮光蛋);干竭(枯竭)
4.干親。謂沒有血緣或婚姻關系而結認的親戚關系adopted。
趙氏干娘,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義父之妻也。 —— 明· 文林《瑯琊漫抄》
干爺(義父);干大(方言。干爹,義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兒子);干達達(干爹,義父)
5.形容聲音干澀嘶啞 dry and coarse。
干啞(干澀嘶啞)
動詞
1.使干,竭盡dry; exhaust。
干澤而漁。 —— 劉向《說苑》
2.怠慢;使對方難堪neglect。
從今日起,且干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有些著慌。 —— 《兒女英雄傳》沒奈何,站起身來干了人家,一句說了六個大字,道是:“多禮,我不敢當。”
名詞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dried-up food。
人負朱六斗,卒自攜五日干糧。 —— 宋· 沈括《夢溪筆談·官政》
豆腐干;蘿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副詞
1.徒然,白白地in vain。
干愁漫解坐自累,與眾異趣誰相親。 —— 唐· 韓愈《感春》
干落落(白白地);干發虛(空有打算而不能兌現);干拌(白吵;白費口舌);干白(白說,白搭)
2.虛假地,表面地falsely; superficially。
曄干笑云:“罪至”而已。 —— 《宋書·范曄傳》
干喬(裝模作樣)
3.另見 gàn。
基本解釋
①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樹~。軀~。~線。
②做。~事。說~就~。
③有才能的,善于辦事的。~才。~員。~練。
④方言,壞、糟。事情要~。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木,倝( gàn )聲。本義:筑墻板。筑土墻時兩邊所用的木板。
2.同本義end plank。
榦,筑墻端木也。 —— 《說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兩邊者曰榦,植于兩端者曰楨。散文則亦通稱也。古筑墻先度其廣,輪乃樹楨,榦,繼施橫板于兩邊,榦內以繩束榦,實土筑之。一板竣則層累而上,五板為堵。平板榦,稱畚筑。 —— 《左傳·宣公十一年》姚信、 樓玄,…皆社稷之楨干,國家之良輔。 —— 《三國志·陸凱傳》
榦楨(筑墻所用的主柱,豎在兩旁的叫“榦”,豎在兩端的叫“楨”。引申為支柱、支撐)
3.木名。柘樹three-bristle cudrania。
名詞
1.主干trunk。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強于本。 —— 《淮南子·主訓》柏雖大榦如臂,無不平貼石上,如苔蘚然。 —— 《徐霞客游記》魂兮歸來,去君之恒干,何為四方些? —— 《楚辭·屈原·招魂》
軀干;干子(樹干);干本(樹木的主干);干貌(體貌);干力(指體力強健);骨干(在總體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莖);干翼(主干與輔翼);干輔(主干與輔佐)
2.引申為本質essenee。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 —— 《淮南子》。高誘注:“榦,質也。”
3.脅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of the human body。
上佐食,舉尸牢脅,尸受振祭嚌之。 —— 《儀禮·少牢饋食禮》
4.效果;用處effect。
況且朱三是窮人,討也沒干。 —— 《二刻拍案驚奇》
5.地位低下的官吏low official。
干人(即府干。達官貴人府中的辦事人員。也稱“干辦”);干吏(干練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門中的辦事人員)
6.一種俸祿 salary。
干祿(南北朝時勛貴、官吏對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絹作為一種額外俸給,稱“干祿”)
7.干部的簡稱 cadre。
干群關系;以工代干;干屬(干部的家屬)
8.事情 affair。
公干;有何貴干?
9.姓。
動詞
1.做,從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從事某項職業do; act; execute; work。
寧宗慶元五年,右諫議大夫 張奎言乞行下州縣,保正止許干當本都賊盜、斗毆、煙火、公事,不許非泛科配。 —— 《文獻通考·職役·歷代鄉黨版籍職役》
讓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辦(辦理;處理);干當(承辦)
2.主管take charge of。
光武即位,知 湛名儒舊臣,欲令干任內職,征拜尚書。 —— 《后漢書·伏湛傳》
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輸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運(運籌干辦);干當(主管;經辦)
3.建立;求取 set up; found; seek for。
干功(建功)
4.通“捍”( hàn )。護衛,遮擋guard; keep out。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 《詩·周南·兔罝》
干夜(護衛巡夜)
形容詞
1.干練capable and experienced。
邕善書計,強記默識,以干濟見知。 —— 《北齊書·唐邕傳》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為吏,以污賄不飭罷。 —— 清· 周容《芋老人傳》
干肅(干練而慎重);干直(干練正直);干績(優異的業績);干譽(以辦事干練而獲得的聲譽)
2.通“捍”( hàn )。亂disorderly。
治宜于時而行之,則不干。 —— 《商君書·壹言》
3.另見 gān。
詳細解釋
名
1.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
《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2.參見“天干”條。
3.水畔、岸邊。
《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
4.經脫水加工制成的干燥食品。
筍干、豆腐干。
5.成群有關系的人。
《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
6.姓。如晉代有干寶。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冒犯、觸犯。
《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干犯。
2.求取、營求。
《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
3.強行參預。
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干涉、干政。
4.相關、有關聯。
《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
相干。
詳細解釋
1.盾牌。
大動干戈、化干戈為玉帛。
2.指天干。
十干、干支紀年。
3.冒犯;擾亂。
干涉、干犯、干擾。
4.相關連;涉及。
干連、干預、毫不相干、不干我的事。
5.求取;乞求。
干仕、干祿、干求無度、干名采譽。
6.姓。
7.二一四部首之一。
干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三上反切古寒切頁碼第66頁,第5字續丁孫
干
異體干
犯也。從反入,從一。凡干之屬皆從干。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干字像有丫杈的木棒形。古人狩獵作戰,即以干為武器。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五反切骨安反頁碼第187頁,第2行,第1字述
犯也。從反入,從一。凡干之屬,皆從干。
鍇注臣鍇曰:「一者,守一也;入,干之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三上反切古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345頁,第4字許惟賢第156頁,第3字
犯也。
段注犯,侵也。毛《詩干旄》,干旌假爲竿字。
從一。從反入。
段注反入者,上犯之意。古寒切。十四部。
凡干之屬皆從干。
字形解說
甲骨文之,上像盾牌之飾,豎像其柄,橫像盾面。金文三例,第一例承之甲文,顯而易見;第二例由橫畫變成圓點填實,本是金文的常例;第三例以形表盾面,餘都和他形沒兩樣。戰國文字二例,基本上承自甲、金文之形,而形體略變。篆文之,承自甲、金文之形,上像盾面,橫像把手,下像其柄。字經隸書,體變作,楷書沿之,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干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31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89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5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90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84頁,第10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93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02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21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4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3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0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672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831頁【補遺】第1641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1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85頁【崇文】第7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57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46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654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39頁,第1字 |
干字的翻譯
- oppose, offend; invade; dried
- arbeiten, machen, tun (V)?, managen, leiten, lenken, regeln (V)?, Radikal Nr. 51 = Schild (S, Sprachw)
- bouclier, berge, mat, concerner, 51e radical
干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賓間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楚〔戰國〕 簡 包山
楚〔戰國〕 簡 望山
秦 簡 睡虎地
漢 簡 張家山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