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的筆順
并的意思
基本解釋
①合在一起。~攏。合~。兼~。
②一齊,平排著。~駕齊驅。~重( zhòng )。~行( xíng )。
③連詞,表平列或進一層。~且。
④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的語氣,表不像預料的那樣。~不容易。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說文》:“從二立。”金文字形,為二人并立之形。本義:并行,并列。
2.同本義side by side。
並,併也。從二立,會意。今隸作並。 —— 《說文》並行。 —— 《儀禮·鄉射禮》並立則樂。 —— 《禮記·儒行》俄而並乎堯舜。 —— 《荀子·儒效》並紐約用組。 —— 《禮記·玉藻》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 《詩·齊風·還》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 —— 《文心雕龍·附會》且夫堯、 舜、 桀、 紂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 —— 《韓非子·難勢》
并列;并肩作戰;并介(不論窮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孤介自守叫介);并夾(古代習射時從箭靶上拔取箭頭的工具);并封(古代傳說中的雙頭獸);并心(同心)
3.合并(由一部分與另一部分結合一起)amalgamate; combine。
并力西向。 —— 蘇洵《六國論》遂以周瑜, 程普為左右督,將兵與 備并力逆 操。 —— 《資治通鑒》并一而不二。 —— 《荀子·儒效》凡五十五章并為蒼頡篇。 —— 《漢書·藝文志》今野獸并角。 —— 《漢書·終軍傳》
兼并(容納合并);并疊(收攏;拼湊);并坐(謂因牽連而一并治罪);并兼(合并;并吞)
4.兼并;并吞annex。
秦初并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 《資治通鑒》魏并 中山。 —— 《戰國策·中山策》
并火(即“拼伙”。同伙拼殺);并卷(兼并席卷)
5.具備have。
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
至貴,爵國并焉。 —— 《莊子·天運》
7.相同be identical; same。
行與世異,心與欲并。 —— 嵇康《卜疑集》
副詞
1.全,全都completely; entirely。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 陶淵明《桃花源記》二人并有愧色。 ——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榮賊并非推心待慰帥者。 ——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并然(完全);據我了解,事情并不是這樣。
2.一起;一齊;同時at the same time; altogether。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 《史記·陳涉世家》劉備周瑜水陸并進。 —— 《資治通鑒》
并舉;并日而食(兩天只吃一天的飯);并存不悖(同時存在而不沖突)
連詞
1.并且,連further more; besides。
杖至百,兩股間濃血流離,并蟲亦不能行捉矣。 —— 《聊齋志異·促織》
我們完全同意并擁護這個報告。
2.和,以及and。
3.另見 bīng。
基本解釋
◎bīng ㄅㄧㄥˉ 中國山西省太原市的別稱。
詳細解釋
名詞
1.古地名。并州Bing prefecture。
2.相傳禹治洪水,分天下為九州。并州為九州之一,其地在今河北保定、正定和山西大同、太原一帶。沿用為太原的別稱。
3.漢置并州,其地在今內蒙古、山西(大部)、河北(一部)。東漢時并入冀州。三國魏復置。其地在今山西汾水中游。
并、 汾喬木,望秋先隕。 —— 宋· 沈括《夢溪筆談》
4.另見 bìng。
詳細解釋
動
1.合。
《文選?曹冏?六代論》:“自此之后,轉相攻伐,吳并于越,晉分為三魯,滅于楚,鄭兼于韓。”
2.兼有。
《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非臣毀宗,夷族所能上報,喜懼參并,悲慚哽結。”《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副
1.一齊。
《戰國策?燕策二》:“(蚌、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文選?左思?吳都賦》:“蓋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2.用于否定詞之前,以加強否定語氣,帶有反駁的意味。
你以為他笨,我并不認為如此。
連
◎而且。
我支持這項決定,并加以宣導。
詳細解釋
并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一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4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78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4頁,第13字
例《集韻》:竝,隷作並。
注解
〔並〕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一部。
〔並〕字拼音是bìng,上下結構,可拆字為?、業、;、丷、亞。
〔並〕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bìng] ⑴ 同“并”。
并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八上反切府盈切頁碼第267頁,第12字續丁孫
??
異體??、幷、并
相從也。從從幵聲。一曰從持二爲幷。
附注按:甲骨文「并」字從從,從二,或從一,像兩人相並形。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五反切比令反頁碼第686頁,第1行,第2字述
相從也。從從幵聲。一曰從持二爲并。
鍇注臣鍇按:《尚書》曰:「啓籥見書乃并是吉相,從皆吉也。」一曰所云聲兼字意也。此會意。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八上反切府盈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541頁,第3字許惟賢第676頁,第4字
相從也。
段注從舊作從。今正。合也。兼也。
從從。幵聲。
段注府盈切。十一部。
一曰從持二干爲??。
段注干舊奪。今依《韻會》本補。上言形聲。此言會意。干,《經典》用爲竿。如孑孑干旄是也。二人持二竿。是人持一竿。幷合之意。或曰:當出??篆。解云:??或從人。人持二干爲??。人持二干爲??者,猶又持二禾爲兼也。俗幷字之所本也。漢隷作幷。
并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26頁,第8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75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1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44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24頁,第10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175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003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13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73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09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36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77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273頁【補遺】第1723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58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10頁【崇文】第28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01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650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48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789頁,第3字 |
并字的翻譯
- combine, annex; also, what's more
- und , verschmelzen, verbinden, zusammenlegen, zusammenfassen, zusammenschlie?en, fusionieren, vereinigen
并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組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甲骨文 黃組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楚〔戰國〕 簡 望山
楚〔戰國〕 簡 上博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岳麓書院
秦 簡 關沮
漢 簡 張家山
魏 傳抄 三體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隸釋 隸續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