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的筆順
底的意思
底
1dǐㄉㄧˇ基本解釋
①最下面的部分。~層。~座。~下(?下面;?以后)。海~。~肥。
②末了。年~。月~。到~。
③根基,基礎(chǔ),留作根據(jù)。刨根問~。~蘊。~稿。~版。
④圖案的基層。白~藍花的瓶子。
⑤何,什么。~事傷感。
⑥古同“抵”,達到。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廣( yǎn ),氐( dǐ )聲。本義:止住;停滯。
2.同本義stop。
底,止居也。 —— 《說文》勿使有壅蔽湫底。 —— 《左傳·昭公元年》
3.又。
底祿以德。有所底止。 —— 《左傳·宣公三年》盟以底信。 —— 《左傳·昭公十三年》戾久將底。 —— 《國語·晉語》
底止(結(jié)局);底著(停滯;滯留);底遏(遏止);底滯(滯留)
4.隱藏 hide。
底伏(隱伏)
5.達到 arrive。
底定(穩(wěn)定,平定);底豫(由不悅變成歡樂);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6.引致 incur。
底力(致力;盡力);底服(致使臣服)
7.磨礪 grind。
底厲(砥礪。指磨石);底兵(磨礪兵器)
名詞
1.最下面,底端bottom; base。
底,一曰下也。 —— 《說文》實惟無底之谷。 —— 《列子·湯問》則言黃泉之底。 —— 《淮南子·脩務(wù)》清澈見底。 —— 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全石以為底。 ——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鞋底;箱底;桶底。引申為下層,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層;底冰
2.底子;基礎(chǔ) foundation。
底簟(根基,基礎(chǔ));底下書(指學(xué)有根底的著作)
3.草圖、草案、草稿、預(yù)備性或試驗性的略圖或文本 rough draft。
底樣
4.底細;內(nèi)情 the ins and outs(of a matter)。又如:底里(內(nèi)幕,內(nèi)情;詳細);底腳(底細;住址);底腳里人兒(內(nèi)線人物)
5.引申為盡頭;末尾 end。
年底;月底;底極(終點;終極)
6.幾何圖形的基線或基面 base。
圓錐的底
7.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來的證據(jù)、知識或資料 record。
留個底兒
8.構(gòu)成觀察或體驗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質(zhì)條件 background。
白底紅花
代詞
1.疑問代詞。何,什么what。
底處飛雙燕,銜泥上藥欄。 —— 宋范成大《雙燕》
底作(何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處(何處);底許(幾許,多少)
2.指示代詞。此,這 this。
底事(此事)
副詞
1.盡;極 very。
底發(fā)(盡量發(fā)出);底煩(愁悶之至)
2.的確;確實 certainly。
底確(定準(zhǔn))
3.另見 de。
底
1dǐㄉㄧˇ詳細解釋
名
1.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
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2.根源、底細。
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3.末了、盡頭。
年底、月底。
4.草稿、原本。
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5.基本組成部分。
班底、紅底金字。
動
◎到達。
終底于成、無所底極。
代
◎何?什么。表疑問。
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干卿底事?
底
2deㄉㄜ˙詳細解釋
助
◎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后面,表示所有的意思。
我底書、他底筆。
底
1dǐㄉㄧˇ詳細解釋
1.器物或物體最下面的部分。
鞋底、海底、井底、瓶底。
2.根源;內(nèi)情。
謎底、揭底、摸底兒。
3.一年或一個月的最后一些日子。
月底、年底。
4.草稿;原稿。
草底、存底、留底、底稿。
5.基本組成部分。
班底。
6.花紋圖案等的襯托。
底色、紅底金字、白底紅花。
7.〈書〉到達。
終底于成、無所底極。
8.〈書〉何;什么。表疑問的語氣。
干卿底事?。
9.姓。
底
2deㄉㄜ˙詳細解釋
◎用在作定語的詞或短語后面,表示對中心語的屬性、性質(zhì)、范圍等的領(lǐng)屬關(guān)系或?qū)χ行恼Z的描寫。
我底父母、群眾底利益。
底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九下反切都禮切頁碼第309頁,第11字續(xù)丁孫
底
止居也。一曰下也。從廣氐聲。
附注段玉裁改「居」為「凥」。注:「凥,各本譌作居,今正。山當(dāng)作止,字之誤也。從廣,故曰止凥。《玉篇》曰:『底,止也,下也。』《廣韻》曰:『底,下也,止也。』皆本《說文》。」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八反切的米反頁碼第768頁,第7行,第2字述
山居。一曰下也。從廣氐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九下反切都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77頁,第2字許惟賢第777頁,第7字
山凥也。
段注凥各本譌作居。今正。山當(dāng)作止。字之誤也。字從廣,故曰止凥。《玉篇》曰:底,止也,下也。《廣韻》曰:底,下也,止也。皆本《說文》。《釋詁》曰:底,止也。又曰:底,止,徯,待也。《晉語》。戾久將底。注曰:底,止也。《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服注。底,止也。杜注。底,滯也。《楚語》。夫民氣縱則底。底則滯。注曰:底,箸也。按底訓(xùn)止,與《廠部》厎訓(xùn)柔石,引伸之訓(xùn)致也,至也迥別。俗書多亂之。《小雅》。伊于胡厎。箋云:厎,至也。俗本多作胡底。
一曰下也。
段注下爲(wèi)底。上爲(wèi)葢。今俗語如是。與前一義相足。《高唐賦》曰: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列子》。無底之谷。名曰歸墟。
從廣。氐聲。
段注都禮切。十五部。按《釋詁》。替戾底厎尼定曷遏止也。《釋文》及唐石經(jīng)不誤。郭注。厎義見詩傳。謂靡所厎止。伊于胡厎。傳曰:厎,至也。郭又引《國語》。戾久將底。此爲(wèi)底字作注也。《釋文》底音丁禮反。厎音之視反。今薺旨二韻區(qū)別亦如是。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訓(xùn)下者唯見《高唐賦》。《列子》亦有,然《列子》之書真?zhèn)尾豢芍N┯?xùn)下者當(dāng)作氐字。
錢一訓(xùn)下(下字疑當(dāng)作山居)者唯見《高唐賦》。《列子》亦有,然《列子》之書真?zhèn)呜现?「一曰下也」之訓(xùn)殆氐字之借。底訓(xùn)止者,底、止同部相借。
錢二底、止同部相假,訓(xùn)下者,或即氐字。
白話解釋
底,停下居住的地方。另一種說法認為,“底”是物體的最下部。字形采用“廣”作邊旁,采用“氏”作聲旁。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廣、氐聲。從廣,指與房舍有關(guān);從氐,聲兼義,指根柢而言。從廣、氐聲,表示房舍的底層。隸書、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底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09頁,第1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70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8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95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70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33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27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59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967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241頁,第9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383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17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256頁【補遺】第17403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2308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00頁【崇文】第31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66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89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271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886頁,第3字 |
底字的翻譯
- bottom, underneath, underside
- Hintergrund (S)?, Basis , Grund
- fond, base, fond d'une affaire, fin, (ancien mot utilisé après un adjectif, un nom, un verbe pour le qualifier)?
底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