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筆順
得的意思
得
1déㄉㄜˊ基本解釋
①獲取,接受。~到。~失。~益。~空( kòng )。~便。~力。~濟。心~。
②適合。~勁。~當( dàng )。~法。~體。
③滿意。~意。揚揚自~。
④完成,實現。飯~了。~逞。~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⑤可以,許可。不~隨地吐痰。
⑥口語詞(①表禁止,如“~了,別說了”;②表同意,如“~,就這么辦”)。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金文字形,右邊是“貝”(財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
2.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get; obtain; gain。
得,行有所得也。 —— 《說文》三人行必得我師焉。 —— 《論語》。釋文:“本或作必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 ——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難得。 —— 《世說新語·假譎》賣炭得錢何所營。 —— 唐· 白居易《賣炭翁》工之僑得良桐焉。 —— 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閑兒(有空閑時間;得空);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說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勝回頭);得職(獲得官職);得情報;得錢;得獎
3.找到discover; obtain; find out。
知得而不知喪。 —— 《易·文言》慮而后后能得。 —— 《禮記·大學》。注:“謂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 —— 《莊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 —— 《聊齋志異·促織》
4.得知hear of; learn about。
故無術者得于不用。 —— 《韓非子》禮得其報則樂。 —— 《禮記·樂記》。注:“謂曉其義。”武王得之矣。 —— 《呂氏春秋·義賞》。注:“猶知也。”
5.捕獲catch。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6.亦指被捕獲;被逮捕。
得俊(俘獲敵方的勇猛將士)
7.成功;完成succeed。
已經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 —— 《紅樓夢》
得算(計謀成功);得策(謀略得當)
8.適,合fit; befit; suit。
傲嘯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 陶淵明《飲酒》
9.具備have; possess。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荀子·勸學》
10.同“德”,恩惠,感恩be grateful; feel grateful。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 《孟子·告子上》地廣而不得者國危,兵強而凌敵者身亡。 —— 《鹽鐵論·擊之》
11.助動詞。能,能夠can。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 《論語·微子》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進退不得,為之奈何? —— 《吳子·應變》沛公軍 霸上,未得與 項羽相見。 —— 《史記·項羽本紀》
12.得意,滿足be proud of; revel in。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史記·管晏列傳》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 —— 《世說新語·文學》
洋洋得意
13.看到see。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名詞
1.收獲,心得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 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 《南史·陶潛傳》
2.德,道德,有德之人virtue。
尚得推賢不失序。 —— 《荀子》
副詞
◎必須,應該 must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形容詞
◎合適;正確 suitable; right 于彼計則得。——馬中錫《中山狼傳》 歷古今之得失。——《漢書》
嘆詞
1.用在口語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
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應之詞)
2.用在口語中,瞧。在情況變壞時表示無可奈何 [look,look!]。
得,又搞錯了;得,全完了
3.另見 de;děi。
得
2děiㄉㄟˇ基本解釋
①必須,須要。可~注意。
②極舒服,極適意。這時要能洗上涼水澡,就~了。
詳細解釋
動詞
1.用在口語中表示必須有,一定 need。
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成
2.絕對必要或應當去做must; have to。
猶得備晨炊。 —— 唐· 杜甫《石壕吏》
有錯誤就得批評;做得好就得表揚
3.表示推測的必然 will be sure to。
要不快走,我們就得遲到了
4.另見 dé;de。
得
3deㄉㄜ˙基本解釋
①用在動詞后表可能。要不~。拿~起來。
②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的連接補語,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詳細解釋
助詞
1.用在動詞后面,表示能夠或可以。
我們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為什么去不得
2.用在動詞和補語中間,表示可能。
我拿得動;那辦得到
3.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連接表示程度或結果的補語。
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另見 dé;děi。
得
1déㄉㄜˊ詳細解釋
動
1.獲、取。與“失”相對而言。
《孟子?告子上》:“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2.演算產生結果。
三三得九。
3.遇。
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訪。
4.契合、適宜。
漢?王襃〈圣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體、得法。
5.快意、滿足。
《史記?卷六二?管晏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6.可以、能夠。
得過且過、不得抽煙!、得饒人處且饒人、所有員工均得摸彩。
7.用于談話終了之時,表反對、禁止或同意。
得了,別再出餿主意了!、得,我們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副
◎相當于“何”、“豈”、“那”、“怎”、“難道”等,表示反詰的語氣。
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東之峽生凌澌,彼蒼回斡人得知。”
助
◎置于動詞之后,無義。
唐?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之二:“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得
2deㄉㄜ˙詳細解釋
介
◎用在動詞、形容詞后面,表示結果或性狀。
跑得快、覺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3děiㄉㄟˇ詳細解釋
副
◎應該、必須、需要。
《紅樓夢?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個工夫才回來。”
你總得讓我把話說完。
得
4dǎiㄉㄞˇ詳細解釋
動
◎遭受。
他作惡多端,得了報應也是應該的。
得
1déㄉㄜˊ詳細解釋
1.獲;取(與“失”相對)。
獲得、得來不易、漁翁得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演算產生結果。
二五得十、六減二得四。
3.遇。
得空、得便、得閑。
4.適合;適宜。
得法、得體、得當。
5.可以。
不得抽煙、符合條件者,得優先錄取。
6.滿足;稱心如意。
得意、怡然自得。
7.用于談話結束時,表示同意或禁止。
得,就這么辦、得了,別再為難他。
8.〈口〉完成。
晚飯得了、作文寫得了。
9.〈口〉用在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
得,茶杯又摔壞了。
10.臺?姓。
得
2děiㄉㄟˇ詳細解釋
1.〈口〉需要;應該;必須。
我得考慮一下、這項工程得耗時半年。
2.〈口〉表示事實上或情理上必然的;估計會。
再不走,就得淋雨、那么晚回家,媽媽又得說你。
得
3deㄉㄜ˙詳細解釋
1.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可能、可以(否定式用“不得”)。
這事做得、他們的話聽不得。
2.用在動詞和補語中間,表示可能。
拿得動、過得去、辦得到。
3.用在動詞和形容詞后面,連接表示結果或程度的補語。
美得冒泡、跑得很快、雨下得真大。
4.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完成(多用于早期白話)。
出得門來。
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80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367頁,第3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13頁,第8字
古文: ?? 、 ? 、 ??
音《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茍得注。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例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例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例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音又,葉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例《集韻》或作?。
注解
〔得〕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得〕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é、děi、de,左右結構,可拆字為彳、?,五行屬金。
〔得〕字造字法是會意。金文字形,右邊是“貝”( 財貨 )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是得到,獲得。
〔得〕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dé] ⑴ 獲取,接受⑵ 適合⑶ 滿意⑷ 完成,實現⑸ 可以,許可⑹ 口語詞(①表禁止,如“~了,別說了”;②表同意,如“~,就這么辦”)。㈡ [děi] ⑴ 必須,須要⑵ 極舒服,極適意㈢ [de] ⑴ 用在動詞后表可能⑵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的連接補語,表示效果或程度
得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二下反切多則切頁碼第57頁,第9字續丁孫
??
異體??、得
行有所得也。從彳?聲。
?
異體?、??、?
古文省彳。
附注羅振玉《增定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從又持貝,得之意也。或增彳。許書古文從見,殆從貝之譌。」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四反切多則反頁碼第165頁,第3行,第1字述
行有所得。從彳?聲。
反切………頁碼第165頁,第3行,第2字述
古文省彳。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二下反切多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06頁,第4字許惟賢第137頁,第10字
行有所?也。
段注?各本作得誤。今正。《見部》曰:?,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
從彳。?聲。
段注多則切。一部。
古文省彳。
段注按此字已見於《見部》。與得並爲小篆。義亦少異。
白話解釋
得,遠行探索而有所獲。字形采用“彳”作邊旁,采用“”作聲旁。,這是古文寫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字形解說
甲骨文字形從又(或作爪)持貝,表示獲得財貨寶物之意;或加彳,成為從彳、?聲。彳為道路,引申為行走,作為形符,表示義與行走有關;?為獲得財貨寶物,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二者相合,正示行有所得的意思。金文構形與甲骨文相同,只是「」形將其中的「貝」略變作「」,與「目」、「見」形近,而為戰國以後字形所本。戰國楚系文字將甲、金文的「貝」改作「目」,並省去「彳」形;秦系文字則將貝下的「又」改為「寸」。「寸」與「又」同為手,義可相通,成為從彳、聲的構形。篆文據秦系文字而將「」訛改作「?」,已不見「手持貝」的初形本義了。隸書、楷書將篆文的「見」隸變作「旦」,形訛更甚。《說文》另收有從寸從見之古文,「見」亦是「貝」之誤。在六書中,手持貝的字形屬於異文會意;從彳、?(?、?)聲的字形,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得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10頁,第1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64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3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78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72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53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3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096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81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45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78頁,第1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94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626頁【補遺】第1638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831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65頁【崇文】第65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2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31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506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13頁,第3字 |
得字的翻譯
- obtain, get, gain, acquire
- werden , suffix zur Beschreibung der Art und Weise , müssen (Hilfsverb)?
- acquérir, gagner, être prêt, (complément de manière)?, (exprime un résultat, une possibilité, un degré ou un aboutissement)?, avoir besoin, nécessiter, devoir, falloir, être s?r de
得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秦 簡 放馬灘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岳麓書院
秦 簡 龍崗
秦 簡 關沮
秦 簡 里耶
漢 簡 張家山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