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huī ㄏㄨㄟ

彳部 共17畫 左中右結構 U+5FBD
漢語字典

彳部

17畫

14畫

左中右結構

hui

huī

形聲字

TMGT

HOUFK

OIZM

28240

1798

2753

5FBD

[33225215542343134] 撇、撇、豎、豎、豎折/豎彎、豎、橫、撇折、撇折、點、豎鉤、撇、點、撇、橫、撇、捺

?

徽字概述

折疊展開

〔徽〕字拼音是huī 部首是彳, 總筆畫是17畫。

〔徽〕字是左中右結構 五行屬金。

〔徽〕字倉頡碼是HOUFK 五筆是TMGT 四角號碼是28240 鄭碼是OIZM 中文電碼是1798 區位碼是2753

〔徽〕字的UNICODE是5FBD。 十進制為24509,UTF-32:00005fbd,UTF-8:E5 BE BD。

〔徽〕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徽〕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次常用字

〔徽〕字的異體字是 ?

徽的筆順

折疊展開

徽的意思

折疊展開

huīㄏㄨㄟ

基本解釋

標志,符號。國~。校~。帽~。~章。~記。~幟( zhì )。

美好的。~號。

〔~州〕舊地名,在今中國安徽省歙縣。簡稱“”,如“~墨”。

系琴弦的繩,后用做撫琴標記的名稱,古琴全弦共十三徽。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糸( mì ),表示與線絲有關,微省聲。本義:三糾繩。

2.同本義three strands of rope

徽,三股繩也。 —— 《說文》系用徽纆。 —— 《易·坎》。劉注:“三股為徽。”

3.繩索rope

免于徽索。 —— 《漢書·揚雄傳》。注:“繩也。”

徽索(徽繩。捆綁俘虜、罪人的繩索);徽纆(繩索;捆綁);徽纏(繩索。亦比喻束縛,牽累);徽繩(徽索。指捆綁罪人的繩索)

4.琴徽,系琴弦的繩cord for the string of a stringed instrument

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 —— 《漢書·揚雄傳》

5.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識。

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鐘山之玉。 —— 嵇康《琴賦》

6.標志;符號 emblem; sign

徽車(飾有徽幟的車);徽物(指區別等級的標志物,如旌旗、服飾等);徽識(古代朝廷或軍中用以識別的標志);國徽;校徽;帽徽

7.旗幟flag

易服色,殊徽號。 —— 《禮記·大傳》

8.綁腿布bandage

徽,袤幅也。 —— 《說文》。段玉裁注:“即《詩》之邪幅也。”

9.徽州的省稱 Huizhou prefecture。舊府治在今安徽省歙縣。

徽墨

10.安徽省的簡稱 Anhui

徽調

形容詞

1.美好;善良good

徽,善也。 —— 《爾雅·釋詁》

徽睇(美麗的眼睛);徽績(美好的功績);徽徽(美好的樣子);徽顯(善美顯著)

2.宏偉 magnificent

徽業(宏業,偉業);徽庸(豐功,偉績);徽績(偉績)

動詞

1.停止;靜止still

悲風徽行軌,傾云結流藹。 —— 陸機《挽歌詩》

2.束縛;捆綁bind

徽以糾墨。 —— 揚雄《解嘲》

徽束;徽猛(束縛猛獸)

huīㄏㄨㄟ

詳細解釋

1.標幟。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楊徽者,公徒也。”

國徽、校徽、黨徽。

2.旌旗。

《禮記?大傳》:“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漢?鄭玄?注:“徽號,旌旗之名也。”《文選?潘岳?閑居賦》:“其西則有元戎禁營,玄幙綠徽。”

美善的。

《詩經?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資治通鑒?卷二四八?唐紀六十四?武宗會昌四年》:“郊廟之禮,誠宜亟行,至于徽稱,非所敢當。”

huīㄏㄨㄟ

詳細解釋

1.標志;符號。

國徽、黨徽、校徽、徽記。

2.指徽州。舊府名,府治在今安徽歙縣。

徽墨、徽劇、徽菜。

3.〈書〉美好的。

徽稱、徽音、徽績。

4.姓。

徽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89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372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317頁,第19

古文: ??

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音揮。
說文》:衺幅也。

又,《爾雅?釋詁》:善也。〔疏〕徽者,美善也。
書?舜典》:愼徽五典。
詩?小雅》:君子有徽猷。〔又〕太姒嗣徽音。

又,《正字通》:琴節曰徽。
前漢?揚雄傳》:高張急徽。〔註〕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嵆康〈琴賦〉:徽以鍾山之玉。〔註〕以玉爲徽也。

又,《說文》:三糾繩也。
玉篇》:徽,大索也。
易?坎卦》:繫用徽纆。揚雄〈解嘲〉:折脅拉髂,免於徽索。

又,徽嫿,奔馳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別騖分奔。

又,州名。
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歙州爲徽州。

又,與幑通,幟也。
禮?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改正朔,殊徽號。〔註〕徽號,旌旗之屬也。揚雄〈校獵賦〉:徽車輕武。〔註〕徽車,有徽幟之車也。

又,與褘通。張衡〈思??賦〉:揚雜錯之袿徽。〔註〕《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褵。郭璞云:卽今之香纓也。
〇〔按〕《爾雅?釋器》本作褘。

注解

〔徽〕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徽〕字拼音是huī,左中右結構,可拆字為??、糸、;、彳、??,五行屬

〔徽〕字造字法是形聲。從糸( mì ),表示與線絲有關,微省聲。本義是三糾繩。

〔徽〕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huī] ⑴ 標志,符號⑵ 美好的⑶ 〔~州〕舊地名,在今中國安徽省歙縣。簡稱“徽”,如“~墨”。⑷ 系琴弦的繩,后用做撫琴標記的名稱,古琴全弦共十三徽。

徽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徽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徽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十三上反切許歸切頁碼437頁,第8

徽衺幅也。一曰三糾繩也。從糸,微省聲。

附注段玉裁注:「三糾,謂三合而糾之也。《丩部》曰:糾,三合繩。」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二十五反切許歸切頁碼1036頁,第2行,第3

徽衺幅也。一曰三糾繩也。從糸,微省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十三上反切許歸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625頁,第2許惟賢1142頁,第5

徽衺幅也。

段注卽詩之邪幅也。傳曰:邪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箋云: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厀。按《內則》謂之偪。許云謂之徽。未見所出。葢猶蔽厀謂之褘與。《釋詁》曰:徽,善也。止也。《大雅》箋云:美也。自偪束之義之引申也。

一曰三糾繩也。

段注三糾,謂三合而糾之也。《丩部》曰:糾,三合繩。易。係用徽纆。劉表曰:三股曰徽。?股曰纆。一說糾本三股。三糾當爲九股。

從糸。微省聲。

段注許歸切。十五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古人無袴,行路時以衺幅束脛。訓美善,以徽從微聲,媄或作媺,即媄之借,訓止者,乃「三糾繩」之引申誼。

徽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4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110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827頁
4說文校箋第579頁,第16字
5說文考正第518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91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22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44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76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44頁,第28字
11標注說文第555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457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741頁【補遺】第17918頁
14通訓定聲第2193頁,第6字
15說文義證第1137頁【崇文】第4545頁
16說文句讀第1890頁
17章授筆記第548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21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210頁,第7字

徽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a badge, insignia
  2. Abzeichen, Rangabzeichen (S)?, Logo (S)
  3. insigne, emblème, badge, logo, blason

徽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徽(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徽(傳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徽(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徽(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徽(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徽(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含徽字的成語

折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