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的筆順
抵的意思
基本解釋
①擋,拒,用力對(duì)撐著。~擋。~制。~抗。~賴。
②頂撞,沖突,矛盾。~觸。
③代替,相當(dāng),頂替。~押。~償。~充。~還( huán )。
④到達(dá)。~京。~臨。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詞
1.形聲。從手,氐( dǐ )聲。本義:擠,推。
2.同本義squeeze out。
抵,擠也。 —— 《說文》抵,推也。 —— 《廣雅》抵,距也。 —— 《漢書·梁懷王揖傳》注
抵掎(排擠攻擊);抵斥(排斥);抵排(排斥;抵觸)
3.抵賴,拒不承認(rèn)事實(shí)deny。
延年抵曰。 —— 《漢書·田延年傳》。注:“拒諱也。”
抵諱(抵賴;不認(rèn)賬);抵讕(抵賴,拒不承認(rèn))
4.抵擋。抵抗,擋住壓力 withstand; resist。如:抵配(拼;豁出去);抵冒(抗拒冒犯);抵?jǐn)r(抗拒;抵擋)
5.觸犯 offend。如:抵牾(矛盾;抵觸);抵死(冒死,觸犯死罪,竭力,堅(jiān)持);抵犯(觸犯)
6.抵償compensate。
傷人及盜抵罪。 —— 《史記·高帝紀(jì)》
抵充(抵償充當(dāng));抵補(bǔ)(抵充補(bǔ)足)
7.詆毀 slander。如:抵訶(詆毀呵斥)
8.抵達(dá)arrive。
抵九原。 —— 《史記·始皇紀(jì)》抵營(yíng)室。 —— 《史記·天官書》抵山谷中。 —— 《漢書·李陵傳》乘虛直抵其城。 —— 《資治通鑒·唐紀(jì)》
抵任(到任);抵官(到職);日內(nèi)抵京。
9.相當(dāng)be equal to。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唐· 杜甫《春望》
價(jià)抵連城。
10.碰 touch。如:抵足(腳對(duì)腳而睡;形容很親近);抵掌(拍擊著手掌,表示親近)
11.支撐 support。如:用手抵著下巴頦兒;抵當(dāng)(支撐;抵押;補(bǔ)償)
12.扔,擲throw。
抵,擲也。 —— 《后漢書·獻(xiàn)穆曹后紀(jì)》注
抵?jǐn)S(投擲)
13.欺詐cheat。
抵,欺也。 —— 《后漢書·劉隆傳》注
抵換(掉換。以假換真或以次換好);抵盜(從自己家或主人家向外偷東西)
14.抨擊 attack。如:抵隙(抨擊缺點(diǎn))
15.指責(zé) censure。如:抵瑕(指責(zé)缺點(diǎn));抵摘(指責(zé))
動(dòng)詞
◎用角頂,相觸gore; conflict with。
牴,觸也。從牛,氐聲。字亦作觝。 —— 《說文》三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nèi)皆觀。 —— 《漢書·武帝紀(jì)》觸崖觝隈。 —— 稽康《琴賦》
抵觸(冒犯,頂撞)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1.頂、支撐。
手抵著下巴。、用根棍子把門抵住。
2.擋、抗拒。
《水滸傳?第六三回》:“如今宋江領(lǐng)了兵圍城,賊寇浩大,不可抵?jǐn)场!?/span>
3.價(jià)值相當(dāng),可互相頂換。
唐?杜甫〈春望〉詩(sh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抵債、一命抵一命。
4.互相抵消。
宋?晏殊〈清平樂?春花秋草〉詞:“總把千山眉黛掃,未抵別愁多少。”
收支相抵。
5.到達(dá)。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遂從井陘抵九原。”
安抵家門、行抵某處。
6.沖突、觸犯。
《漢書?卷四?文帝紀(jì)》:“此細(xì)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
你的話前后相抵,矛盾極了!
7.投擲。
《文選?張衡?東京賦》:“藏金于山,抵璧于谷。”
副
◎大抵:總括之詞。
其余情,大抵如此。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擊、輕敲。
《戰(zhàn)國(guó)策?秦策一》:“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一八首之一:“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jié)行路吟。”
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14頁(yè),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3頁(yè),第12字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370頁(yè),第10字
古文: ??
音《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典禮切,??音邸。
《說文》:擠也。
例又,觸也。
《前漢?禮樂志》:習(xí)俗薄惡,民人抵冒。〔註〕抵,忤也、冒犯也。
例又,當(dāng)也。
《史記?高祖紀(jì)》:傷人及盜抵罪。〔註〕謂使各當(dāng)其罪。
《前漢?武帝紀(jì)》:元封三年,作角抵戲。〔註〕兩兩相當(dāng),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又,與觝通。〈張騫傳〉:又作角氐。
例又,至也。
《前漢?杜延年傳》:或抵其罪法。〔註〕特致之於罪法。又,《禮?樂志》: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例又,歸也。
《前漢?項(xiàng)籍傳》:抵櫟陽(yáng)史司馬欣。〔註〕相歸抵也。亦通作邸。
例又,拒也。
《前漢?梁平王傳》:抵讕置辭。又,〈田延年傳〉:延年抵曰:無有是事。〔註〕抵,拒諱也。
例又,擲也。
《後漢?禰衡傳》: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衡見之,毀以抵地。
例又,大抵,猶言大凡。
《史記?酷吏傳》:大抵盡詆以不道。
《漢書》作大氐。〔註〕大歸也。
音又,《集韻》或作掋。
音又,直皆切,音?──亦擠也。
音又,《韻會(huì)》:掌氏切;《正韻》:諸氏切,??音紙──同「扺」,擊也。
《戰(zhàn)國(guó)策》:蘇秦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
《前漢?朱博傳》:奮髥抵幾。詳扺字註。
注解
〔抵〕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抵〕字拼音是dǐ,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扌、氐,五行屬火。
〔抵〕字造字法是形聲。從手,氐( dǐ )聲。本義是擠,推。
〔抵〕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dǐ] ⑴ 擋,拒,用力對(duì)撐著⑵ 頂撞,沖突,矛盾⑶ 代替,相當(dāng),頂替⑷ 到達(dá)
抵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二上反切丁禮切頁(yè)碼第401頁(yè),第9字續(xù)丁孫
抵
異體??、拞
擠也。從手氐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三反切的米反頁(yè)碼第974頁(yè),第7行,第3字述
擠也。從手氐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二上反切丁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yè)碼第2383頁(yè),第3字許惟賢第1035頁(yè),第6字
擠也。
段注排而相歫也。
從手。氐聲。
段注丁禮切。十五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二抵當(dāng)之抵當(dāng)作??,當(dāng)也,齒音變舌頭音,則與抵同。
白話解釋
抵,相排擠、相對(duì)抗。字形采用“手”作邊旁,采用“氐”作聲旁。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戰(zhàn)國(guó)文字,從手、氐聲。篆文、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dòng)作;從「氐」為聲符,應(yīng)有兼義的功能,據(jù)《說文》,「氐」字的本義是「至也」,就是物品推到底叫「氐」,與「抵」義密切相關(guān),「抵」從「氐」聲可以看成具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huì)意。
抵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91頁(yè),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09頁(yè),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60頁(yè) |
4 | 說文校箋 | 第526頁(yè),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74頁(yè),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41頁(yè),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941頁(yè),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884頁(yè),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30頁(yè),第2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314頁(yè),第24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503頁(yè),第1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179頁(yè),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744頁(yè)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2309頁(yè),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43頁(yè)【崇文】第4169頁(yè)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13頁(yè) |
17 | 章授筆記 | 第491頁(yè),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cè),第619頁(yè),第4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08頁(yè),第4字 |
抵字的翻譯
- resist, oppose; deny; off-set
- supporter, soutenir, appuyer, résister à, compenser, racheter, hypothéquer, arriver à
抵的字源字形
秦 簡(jiǎn) 睡虎地
秦 簡(jiǎn) 關(guān)沮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