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的筆順
拒的意思
拒
jùㄐㄩˋ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手,巨聲。本義:抵御,抵抗。
2.同本義repel; resist。
其不可者拒之。 —— 《論語》拒敵也。 —— 《荀子·仲尼》注內以固城,外以拒難。 —— 《荀子·君道》
拒御(抵御);拒敵(抵御敵人;匹敵,比得上);拒捍(抵抗);拒馬(古代的一種防御戰具。用以布陣阻塞,使人馬止步,不得跨越)
3.拒絕,抵制decline; deny; refuse。
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 《孟子·盡心下》
拒諫(不肯接受別人的規勸);拒物(拒絕外物,謂不與外界接觸);拒卻(拒絕,推卻);拒閉(閉門拒絕)
4.違抗 disobey。如:拒違(違抗);拒逆(違抗)
5.據守 guard。如:拒抗(拒守險狹之地);拒塞(扼守邊關);拒隘(猶拒險)
6.占據occupy。
不即安分,卻來拒吾之公廳,此又不知恥也。 —— 《清平山堂話本》
7.[樹枝] 向外岔出,橫生fork。
數披其木,無使木枝外拒。 —— 《韓非子》
名詞
◎通“矩”。方形陣勢 square array拘環拒折之容。——《淮南子·齊俗》從唐侯以為左拒,以從上軍。——《左傳·宣公十二年》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 蔡人, 衛人;為右拒,以當 陳人。——《左傳·恒公五年》
拒
jùㄐㄩˋ詳細解釋
動
1.抵抗、抵御。
《廣韻?上聲?語韻》:“拒,捍也。”《荀子?君道》:“內以固城,外以拒難。”
抗拒、拒敵。
2.據守。
《三國演義?第一六回》:“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后賊軍已入。”
3.不接受。
《孟子?盡心下》:“往者不追,來者不拒。”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
拒絕、來者不拒。
4.違抗。
《新五代史?卷三○?漢臣傳?史弘肇傳》:“高祖建號于太原,代州王暉拒命,弘肇攻破之。”
拒
jùㄐㄩˋ詳細解釋
1.抗拒。
拒捕、拒敵。
2.拒絕;不接受。
拒繳、拒腐蝕、來者不拒。
拒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18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5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2頁,第10字
音《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
《廣韻》:捍也。
《增韻》:禦也。
《論語》:其不可者拒之。
《荀子?君道篇》:內以固城,外以拒難。
例又,與距通。
《廣韻》:格也、違也。
《玉篇》:抵也。
例又,《儀禮?少牢禮》:長皆及俎拒。〔註〕拒讀爲介距之距。俎距脛中,當橫節也。
音又,《集韻》:句許切。
《正韻》:居許切,??音舉──亦捍也。
音又,《集韻》、《韻會》??果羽切,音矩──方陳也。
《左傳?桓五年》:鄭子元請爲左拒,以當蔡人衞人,爲右拒,以當陳人。
例又,《周禮?大宰祀五帝》〔疏〕:西方白帝白招拒。
注解
〔拒〕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拒〕字拼音是jù,左右結構,可拆字為扌、巨,五行屬木。
〔拒〕字造字法是形聲。從手,巨聲。本義是抵御,抵抗。
〔拒〕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jù] ⑴ 抵擋,抵抗⑵ 不接受⑶ 古同“矩”,方陣。
拒字的翻譯
- ward off with hand, defend
- ablehnen, abweisen , abweisen, absto?en , erwehren, widerstehen
- résister à, refuser
拒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