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ǎo ㄠˇ ào ㄠˋ niù ㄋㄧㄡˋ

扌部 共8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U+62D7
漢語字典

扌部

8畫

5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ao

ǎo ào niù

形聲字

RXLN 86 、 RXET 98

QVIS

DZZY

54027

2152

6254

62D7

[12155453] 橫、豎鉤、提、撇折、撇折、點、橫折鉤、撇

?

拗字概述

折疊展開

〔拗〕字拼音是ǎo,ào,niù 部首是扌, 總筆畫是8畫。

〔拗〕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 五行屬土。

〔拗〕字倉頡碼是QVIS 五筆是RXLN 86 、 RXET 98 四角號碼是54027 鄭碼是DZZY 中文電碼是2152 區(qū)位碼是6254

〔拗〕字的UNICODE是62D7。 十進制為25303,UTF-32:000062d7,UTF-8:E6 8B 97。

〔拗〕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拗〕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次常用字

〔拗〕字的異體字是 ?

拗的筆順

折疊展開

拗的意思

折疊展開

1ǎoㄠˇ

基本解釋

彎曲使斷,折。竹竿~斷了。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手,幼聲。本義:用手折斷。

2.同本義break

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 —— 唐· 溫庭筠《達摩支曲》十分小心的拗開了,焦皮里面竄出一道白氣,白氣散了,是兩半個白面的饅頭。 —— 魯迅《藥》

拗折(折斷)

3.轉(zhuǎn)折;彎轉(zhuǎn)turn; bend

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 魯迅《朝花夕拾》

4.另見 ào;niù。

2àoㄠˋ

基本解釋

不順,不順從。~口。~口令。

詳細解釋

動詞

1.違反;不服從disobey; violate

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 —— 唐· 韓愈《答孟郊》

拗憋(倔強頑抗,不順從);拗怒(壓抑憤怒);拗抗(違反;不服從);拗戾(違反)

2.不順口,作舊詩時平仄不依常格hard to pronounce

怪事,沒有比這個再拗口,再難記的了。—茅盾《陀螺》

拗律(違反平仄常格的律詩);拗救(律詩的拗句,須用拗救,有拗有救,才不為病);拗字(律詩中不合常格的字)

3.撬,扳force sth. up or open

口如暴死人,鐵石拗不開。 —— 前蜀· 貫休《偶作》

拗項(扭拗頸項。比喻士大夫期望高官厚祿);拗開(兩手把東西掰開)

4.另見 ǎo;niù。

3niùㄋㄧㄡˋ

基本解釋

固執(zhí);倔強,不馴順。執(zhí)~;違拗;~不過他。

扭;擰

扭曲;彎曲。

詳細解釋

形容詞

固執(zhí) obstinate; pigheaded; stubborn

拗逆(違逆);拗別(不順從);拗彆(不順從);執(zhí)拗;脾氣很拗;拗性(性情固執(zhí));拗執(zhí)(固執(zhí)倔強);拗強(固執(zhí)倔強);拗木枕(強項。比喻性格倔強而不肯低頭)。

動詞

1.向相反或不順的方向扭轉(zhuǎn) turn back

拗項(扭轉(zhuǎn)頸項);拗轉(zhuǎn)(扭轉(zhuǎn));拗捩(扭彎)

2.另見 ǎo;ào。

1àoㄠˋ

詳細解釋

不順。

唐?孟郊〈峽哀〉詩一○首之八:“腥語信者誰?拗歌歡非真。”

拗口。

反抗。

唐?韓愈〈答孟郊〉詩:“古心雖自鞭,世路終難拗。”《紅樓夢?第七○回》:“眾人不敢違拗,只得回房去,另妝飾了起來。”

2niùㄋㄧㄡˋ

詳細解釋

固執(zhí)、倔強。

《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因他性子執(zhí)拗,主意一定,佛菩薩也勸他不轉(zhuǎn),人皆呼為拗相公。”

他的脾氣真拗。

3ǎoㄠˇ

詳細解釋

折。

《玉篇?手部》:“拗,拗折也。”唐?溫庭筠〈達摩支曲〉:“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

4ㄩˋ

詳細解釋

抑制。

《集韻?入聲?屋韻》:“拗,抑也。”《文選?班固?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唐?杜甫〈天狗賦〉:“洎千蹄之迸集兮,始拗怒以相賀。”

1niùㄋㄧㄡˋ

詳細解釋

倔強;頑固。

執(zhí)拗、脾氣真拗、拗不過他,只好答應(yīng)了。

2āo

詳細解釋

強詞奪理。

硬拗、事實擺在眼前,你就不要再拗了。

3ǎoㄠˇ

詳細解釋

折彎。

拗花、拗折、拗斷筷子。

4àoㄠˋ

詳細解釋

不順;違逆。

拗口、拗句、違拗。

拗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20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426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373頁,第3

唐韻》、《集韻》、《韻會》:於絞切;《正韻》:於巧切,??坳上聲。
說文》:手拉也。
增韻》:折也。
尉繚子》:拗矢折矛。王令詩:低樹狂貌日摧拗。

又,《韻會》、《正韻??於教切,坳去聲──拗戾,固相違也。
朱子語類》:王臨川天資亦有拗強處。李綽《秦中歲時記》:初冬納文書,卻謂之選門閉。四月選事畢,卻謂之選門??。選人名在令史前,謂之某家百姓。狀在判後,又卻須黏在判前,因名四拗。

又,《集韻》:於交切,音坳──義同。

又,《集韻》、《正韻??乙六切,音郁──抑也。班固〈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註〕禽獸十分殺其二三,抑士卒怒以少息焉。

又,《集韻》:於糾切,幽上聲──義同。

注解

〔拗〕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拗〕字是多音字,拼音是ǎo、ào、niù,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扌、幼,五行屬

〔拗〕字造字法是形聲。從手,幼聲。本義是用手折斷。

〔拗〕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ǎo] ⑴ 彎曲使斷,折 [ào] ⑴ 不順,不順從 [niù] ⑴ 固執(zhí);倔強,不馴順⑵ 扭;擰⑶ 扭曲;彎曲。

拗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拗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拗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十二上反切於絞切頁碼408頁,第28續(xù)

異體

拗手拉也。從手幼聲。

白話解釋

拗,兩手對拉。字形采用“手”作邊旁,采用“幼”作聲旁。

拗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7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1035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775頁
4說文校箋第540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485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786頁,第3字
7說文探原第6043頁,第2字
8說文集注第2593頁,第1字
9說文標整第322頁,第12字
10標注說文第518頁,第3字
11說文注箋第4283頁,第2字
12說文詁林第11998頁【補編】第14914頁
13古字詁林第九冊,第727頁,第3字
14古字釋要第1130頁,第12字
15新附通誼第65頁,第3字

拗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to pull, drag, break off, to pluck (a flower); bent, warped; perverse, obstinate
  2. knicken (V)
  3. opiniatre, têtu, entêté, rétif, difficile, désobéissant, plier en deux de manière à briser, défier, désobéir

拗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拗(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拗(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拗(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拗(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