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字概述
〔摽〕字拼音是biào,biāo 部首是扌, 總筆畫是14畫。
〔摽〕字是左右結構 五行屬水。
〔摽〕字倉頡碼是QMWF 五筆是RSFI 四角號碼是51091 鄭碼是DFBK
〔摽〕字的UNICODE是647D。 十進制為25725,UTF-32:0000647d,UTF-8:E6 91 BD。
〔摽〕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二級漢字。
〔摽〕字的異體字是 拋
摽的筆順
摽的意思
摽
1biàoㄅㄧㄠˋ基本解釋
①緊緊地捆綁物體使其相連。椅子腿活動了,用鐵絲~住。
②比著。~著勁干。
③用胳膊緊緊地鉤住。他倆~著胳膊走。
④親近,依附(多含貶義)他們~在一塊兒。
⑤落。~梅。
⑥打,擊:“長木之斃,無不~也”。
⑦捶胸的樣子:“靜言思之,寤辟有~”。
詳細解釋
動詞
1.捶胸;擊strike。
摽,擊也。從手,票聲。字亦作拋。 —— 《說文》寤辟有摽。 —— 《詩·柏舟》長木之斃,無不摽也。 —— 《左傳·哀公十二年》
摽辟(捶胸)
2.落下fall。
摽有梅,其實七兮。 —— 《詩·召南·摽有梅》
摽落(落下);摽梅(梅子成熟而落下,比喻女子應當結婚的年齡)
3.用胳膊緊緊地鉤住 lock in arms。如:兩個人摽著胳膊走。
4.捆綁或互相纏繞在一起 fasten tightly to sth.。如:把口袋摽在車架子上。引申為結合。如:大伙摽成了一股勁;他們老摽在一起。
5.另見 biāo。
摽
2biāoㄅㄧㄠ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動詞
1.揮之使去dismiss with a hand gesture。
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 《孟子》
2.拋棄get rid of; abandon。
已盟,曹子摽劍而去之。 —— 《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3.另見 biào。
摽
1biāoㄅㄧㄠ詳細解釋
動
1.揮之使離去。
《孟子?萬章下》:“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2.拋落、丟棄。
《公羊傳?莊公十三年》:“已盟,曹子摽劍而去之。”
3.擊。
《左傳?哀公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二折》:“千金寶劍賽吳鉤,一片精光射斗牛……隨身偏壯忠臣膽,入手能摽逆子頭。”
名
◎標記、記號。通“標”。參見“摽幟”條。
摽
2biàoㄅㄧㄠˋ詳細解釋
動
1.彼此胳膊相互鉤連在一起。
他們倆摽著胳膊走。
2.互相勾結、依附在一起。
他們最近不知有何意圖,老摽在一起。
3.將物體捆綁勒緊在一處。
桌子的腿松了,用繩子摽住吧!
摽
3piǎoㄆㄧㄠˇ詳細解釋
動
◎落下。
《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聊齋志異?卷一○?胭脂》:“怨摽梅而思吉士,遂離倩女之魂。”
摽
1biāoㄅㄧㄠ詳細解釋
◎〈書〉拋棄;揮之使去。
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孟子?萬章下》)。
摽
2biàoㄅㄧㄠˋ詳細解釋
1.將物體緊緊捆綁。
將行李用繩子摽起來。
2.胳膊相互勾住。
他倆摽著胳膊散步。
3.互相勾結;過分親近。
不要跟壞人摽在一塊兒。
4.互相比著;較量。
摽勁兒。
摽
3piǎoㄆㄧㄠˇ詳細解釋
◎〈書〉落下。
摽有梅,其實七兮(《詩經?召南?摽有梅》)。
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7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452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400頁,第2字
古文: ??
音《唐韻》:符少切;《集韻》、《韻會》、《正韻》:婢小切,??音鰾,讀若瓢上聲。
《說文》:擊也。一曰挈??牡也。又,《爾雅?釋詁》:摽蘦,落也。
《詩?召南》:摽有梅。
例又,拊心貌。
《詩?邶風》:寤辟有摽。〔傳〕辟拊心也。〔疏〕謂拊心之時,其手摽然。
音又,《集韻》:被表切,音殍──亦落也。
《詩》:摽有梅。徐邈讀。
音又,《唐韻》:撫招切;《集韻》、《正韻》:紕招切,??音漂──亦擊也。與??同。
《左傳?哀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註〕長木斃踣于地,不擇物而後摽擊。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妙切,音剽,讀若漂去聲──義同。又,落也。
音又,《集韻》:毗召切,音驃──讀若瓢去聲──亦擊也。
音又,匹歷切,音霹──義同。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飇──義同。
例又,麾也。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摽劒而去之。
《孟子》: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例又,刀末也。
《前漢?王莽傳》:摽末之功。〔註〕刀末之摽。
音又,《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與拋同。
《說文》:拋或從手,票聲──通用摽。互見拋字註。
〇〔按〕《唐韻》:符少切,本筱韻,上聲。
《說文》誤收去聲。新添《廣韻》攺頻小切,宜從之。
注解
〔摽〕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摽〕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iào、biāo,左右結構,可拆字為扌、票,五行屬水。
〔摽〕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biào] ⑴ 緊緊地捆綁物體使其相連⑵ 比著⑶ 用胳膊緊緊地鉤住⑷ 親近,依附(多含貶義)⑸ 落⑹ 打,擊:“長木之斃,無不~也”。⑺ 捶胸的樣子:“靜言思之,寤辟有~”。㈡ [biāo] ⑴ 揮之使動:“曹子~劍而去之”。⑵ 高揚:“~然若秋云之遠”。⑶ 古同“標”,標榜。
摽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二上反切符少切頁碼第403頁,第20字續丁孫
??
異體摽
擊也。從手??聲。一曰挈??牡也。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三反切頻小反頁碼第969頁,第1行,第3字述
擊也。從手票聲。一曰挈鑰牡也。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長水之斃,無不摽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二上反切符少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403頁,第3字許惟賢第1044頁,第9字
擊也。
段注《左傳》。長木之斃。無不摽也。杜云:摽,擊也。《柏舟》傳曰:摽,拊心皃。
從手。??聲。
段注符少切。二部。左《釋文》敷蕭、普交二切。
一曰挈??牡也。
段注??牡,一物也。見《門部》。挈者,提而啟之也。葉鈔本??作門。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二摽與[捊]一聲之轉,餓莩讀餓??是也。
摽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96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17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6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30頁,第1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77頁,第1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56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965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935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50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7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08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14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825頁【補遺】第1780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17頁,第5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51頁【崇文】第420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30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97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59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16頁,第4字 |
摽字的翻譯
- throw out; push out; strike
- tomber, signaler, signe, signal
摽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