攮字概述
〔攮〕字拼音是nǎng 部首是扌, 總筆畫是25畫。
〔攮〕字是左右結構 五行屬火。
〔攮〕字倉頡碼是QJBV 五筆是RGKE 四角號碼是55032 鄭碼是DAER 區位碼是6313。
〔攮〕字的UNICODE是652E。 十進制為25902,UTF-32:0000652e,UTF-8:E6 94 AE。
〔攮〕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二級漢字。
〔攮〕字的異體字是 擃
攮的筆順
攮的意思
攮
nǎngㄋㄤˇ基本解釋
①一種短而尖的刀,稱“攮子”。
②用攮子或刀刺。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手,囊聲。本義:推,擠。
2.同本義push。
攘,推也。 —— 《說文》攘,裺止也。 —— 《方言十二》左右攘辟。 —— 《禮記·曲禮》小子何敢攘焉。 —— 《史記·太史公自序》
推推攮攮。
3.用刀刺stab。
槍頭子攮到賊肚里。 —— 《儒林外史》
攮刀子(挨刀。罵人話);攮死人。
4.栽倒;跌 fall。又如:一頭攮在了地上。
5.常與貶義詞結合成罵人的話 abuse。如:攮糠(罵人語。本意指吃糠的豬)
攮
nǎngㄋㄤˇ詳細解釋
動
1.推。
《醒世姻緣傳?第一回》:“計氏趕將來要打,或將計氏乘機推一交,攮兩步。”
2.刺、戳。
《儒林外史?第六回》:“半夜里不見了鎗頭子,攮到賊肚里。”
他被攮了一刀。
形
◎罵人糊涂愚笨。
《儒林外史?第九回》:“狗攮的奴才!你睜開驢眼看看燈籠上的字!船是那家的船!”《紅樓夢?第九六回》:“糊涂狗攮的,還不給爺和賴大爺磕頭呢!”
攮
nǎngㄋㄤˇ詳細解釋
1.(用刀)刺或戳。
攮一刀。
2.糊涂;無用處(用作罵人的話)。
攮包。
3.推。
乘機將他推一交,攮兩步。
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07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465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413頁,第13字
音《字彙》:乃黨切,音曩──推,攮也。
注解
〔攮〕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攮〕字拼音是nǎng,左右結構,可拆字為扌、囊,五行屬火。
〔攮〕字造字法是形聲。從手,囊聲。本義是推,擠。
〔攮〕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nǎng] ⑴ 一種短而尖的刀,稱“攮子”。⑵ 用攮子或刀刺。
攮字的翻譯
- to fend off; to stab
- erstechen
- per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