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shù ㄕㄨˋ

一部 共7畫 獨體字 U+675F
漢語字典

一部

7畫

獨體字

shu

shù

會意字

GKII 86 、 SKD 98

DL

FJVV

50906

2631

4288

675F

[1251234] 橫、豎、橫折、橫、豎、撇、捺

束字概述

折疊展開

〔束〕字拼音是shù 部首是一, 總筆畫是7畫。

〔束〕字是獨體字

〔束〕字倉頡碼是DL 五筆是GKII 86 、 SKD 98 四角號碼是50906 鄭碼是FJVV 中文電碼是2631 區位碼是4288。

〔束〕字的UNICODE是675F。 十進制為26463,UTF-32:0000675f,UTF-8:E6 9D 9F。

〔束〕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束〕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常用字。

〔束〕字的異體字是

束的筆順

折疊展開

束的意思

折疊展開

shùㄕㄨˋ

基本解釋

捆住,系。~縛?!b(整理行裝)。~發( fà )?!唛w。~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修(十條干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后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電子~。

控制,限制。~身。無拘無~。

事情的結末。收~。結~。

姓。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囗( weí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繩索把木柴捆起來。本義:捆綁。

2.同本義bind; tie。

束,縛也。 —— 《說文》束帛戔戔。 —— 《易·賁》。子夏傳:“五匹為束。”束帛儷皮。 —— 《儀禮·士冠禮》。注:“十端也。”賄荀偃束錦。 —— 《左傳·襄公十九年》入束矢于朝。 —— 《周禮·大司寇》自行束脩以上。 —— 《論語》墻有茨,不可束也。 —— 《詩·鄘風·墻有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 ——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束刃(捆扎兵器);束芻(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謂繳械投降);束手(捆綁雙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腳(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來的刑具);束載(捆物裝車)

3.約束;限制restrain; control。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 《荀子·勸學》空名束壯士。 —— 李白《留別廣陵諸公》

檢束(檢點約束);束累(約束牽累);束躬(約束自己,檢點);束約(管束;控制);束持(約束持重);束制(約束克制)

4.收拾;整理arrange

去者束裝以待期,妻子鶴望而計日。 —— 《三國志》注

束甲(卷起盔甲,輕裝急進。表示要決一死戰);束篋(收拾行裝);束兵秣馬(整頓軍隊,喂飽戰馬,形容準備戰斗);束囊(收拾行裝);束擔(收拾行李)

5.擱置lay on the shelf; leave aside; put on one side。

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 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

6.[名]∶姓。

量詞

把,小捆bundle; bunch。

生芻(草)一束。 —— 《詩·小雅·白駒》

一束花。

shùㄕㄨˋ

詳細解釋

1.量詞。計算成束物品的單位。

一束鮮花。

2.聚集成一束的東西。

花束、光束。

3.姓。如晉代有束晳。

1.捆縛、捆扎。

以帶束腰、束緊。

2.限制、管制。

無拘無束、管束、約束、拘束。

3.整理、收拾。

《戰國策?燕策二》:“老婦不知長者之計,乃命公子束車制衣為行具。”宋?陸游〈蜀州大閱〉詩:“曉束戎衣一悵然,五年奔走遍窮邊?!?/span>

束裝。

shùㄕㄨˋ

詳細解釋

1.聚集成條狀的物體。

花束、光束、電子束。

2.捆縛;捆扎。

束緊、束腰、束手無策、束手就擒。

3.限制;管制。

約束、管束、拘束、束縛。

4.〈書〉整理;收拾。

束裝、束載。

5.量詞。用于計算成束的物品。

一束鮮花、買了三束沖天炮。

6.姓。

束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512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458頁,第11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音?。
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
詩?周南》:白茅純束。

又,五疋爲束。
禮?雜記》:納幣一束。

又,五十矢爲束。
詩?周頌》:束矢其搜。

又,脯十脡曰束。
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又,姓。
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攺爲束。

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音戍──約也。
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
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又,葉所律切,音率。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

從木、從口,與朿別。

注解

〔束〕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束〕字拼音是shù,獨體字,可拆字為囗、木、;、??、八。

〔束〕字造字法是會意。從囗( weí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繩索把木柴捆起來。本義是捆綁。

〔束〕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shù] ⑴ 捆住,系⑵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⑶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⑷ 控制,限制⑸ 事情的結末⑹ 姓。

束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束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束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六下反切書玉切頁碼201頁,第6

束縛也。從囗、木。凡束之屬皆從束。

附注徐鍇繫傳:「束薪也。囗音圍,象纏?!估钚⒍ā都坠俏淖旨尅罚骸福ㄊ┫竽议依ㄆ鋬啥酥巍隇榉彩`之偁。」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十二反切施録反頁碼514頁,第5行,第1

束縛也。從囗、木。凡束之屬,皆從束。

鍇注臣鍇曰:「束薪也。囗音圍,象纏?!痘茨献印泛衫s束薪者曰:『九方堙?!粫?。」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六下反切書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102頁,第2許惟賢486頁,第6

束縛也。

段注《糸部》曰:縛,束也。是爲轉注?!兑S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

從囗木。

段注囗音韋,回也。詩言束薪,束楚,束蒲,皆囗木也。書玉切。三部。

凡束之屬皆從束。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意。

白話解釋

束,捆綁。字形采用“囗、木”會義。所有與束相關的字,都采用“束”作邊旁。

字形解說

甲骨文字或作「」,像縱橫束縛之形;或作「」,像束絲貌;或作「」,像囊袋兩端捆縛的樣子。金文或作「」,當是甲骨文「」之直豎形;或作「」,即甲文「」變方筆為圓筆之形。戰國文字據「」、「」作「」、「」,或省筆或不省。篆文又依此形體而誤以為從囗、從木,隸書、楷書則據篆文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束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97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510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96頁
4說文校箋第255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246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87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52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30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29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6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252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02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394頁【補遺】第16938頁
14通訓定聲第151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29頁【崇文】第2113頁
16說文句讀第807頁
17說文新證第51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16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612頁,第2字

束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2. binden, schnüren (V)
  3. lier, réprimer, attacher, (classificateur pour les bouquets)?

束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束(甲骨文·商·賓組) 甲骨文 賓組

束(甲骨文·商·何組) 甲骨文 何組

束(甲骨文·商·無名組) 甲骨文 無名組

束(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束(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束(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束(簡·楚〔戰國〕·新蔡葛陵) 楚〔戰國〕 新蔡葛陵

束(簡·楚〔戰國〕·郭店) 楚〔戰國〕 郭店

束(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束(簡·漢·張家山) 張家山

束(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束(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束(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束(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束(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束(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束(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束(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