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字概述
〔棘〕字拼音是jí 部首是木, 總筆畫是12畫。
〔棘〕字是左右結構 五行屬木。
〔棘〕字倉頡碼是DBDB 五筆是GMII 86 、 SMSM 98 四角號碼是55992 鄭碼是FLFL 中文電碼是2765 區位碼是2812。
〔棘〕字的UNICODE是68D8。 十進制為26840,UTF-32:000068d8,UTF-8:E6 A3 98。
〔棘〕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一級漢字。
〔棘〕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次常用字。
〔棘〕字的異體字是 ?
棘的筆順
棘的意思
棘
jíㄐㄧˊ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從二-朿( cì )。“朿”是“刺”的本字。兩個“朿”字并排立著,表示棘樹多刺,是矮小而成叢莽的灌木。本義:叢生的小棗樹。
2.酸棗樹。一種落葉喬木,有刺。果實較棗小,味酸,種子、果皮、根可入藥sour jujube。
棘,小棗叢生者。 —— 《說文》實于叢棘。 —— 《易·坎》園有棘。 —— 《詩·魏風·園有桃》伐棘棗以為矜。 —— 《淮南子·兵略》香徑長洲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 —— 陸龜蒙《吳宮懷古》
棘薪(指酸棗樹已長成薪柴)
3.泛指有芒刺的草木bramble。
攀草牽棘。 —— 《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蟲伏棘根。 —— 《聊齋志異·促織》
4.又如荊棘叢生;披荊斬棘;棘針科(有棘刺的植物,荊棘叢);棘匕(棗木做的飯匙。匕:飯勺或羹匙);棘楚(即荊棘。有芒刺的草木)
5.解剖結構上的一種刺狀突起或齒狀突起 spina。如:額棘;髂棘。
6.四軸海綿骨針,其中輻肋等長或近于等長calthrops。
7.通“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為一體,可以直刺與橫擊halberd。
子都拔棘以逐之。 —— 《左傳·隱公十一年》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 《禮記·明堂位》
棘門(宮門。即戟門。古代帝王宿處門口武士執戟或插戟于地守衛,稱棘門)
8.中國地名Ji capital。
9.春秋魯國的都城,在今山東省肥城縣南。
10.春秋楚國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縣南。
11.姓。
形容詞
1.棱角整飭,鋒刃銳利sharp。
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 —— 《詩·小雅·斯干》
2.辦事艱難hard。
[堯曲]語其艱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 唐· 劉知幾《史通》
3.通“亟”。急切,急迫urgently; earnestly。
匪棘其欲,遹追來孝。 —— 《詩·大雅·文王有聲》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 《詩·小雅·采薇》
4.通“瘠”。瘦弱;土地不肥沃barren; lean。
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 —— 《詩·檜風·素冠》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 《呂氏春秋·任地篇》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棘
jíㄐㄧˊ詳細解釋
名
1.植物名。鼠李科棗屬,落葉喬木。干高三公尺余。變種形態與棗相似,唯枝具刺。果實較少,呈長圓形或近于圓形,暗紅色,味酸,核先端鈍,核仁可入藥。
2.武器名。長柄,頂端有直刃,兩旁各具橫刀,可直刺或橫擊的兵器。
《左傳?隱公十一年》:“潁考叔挾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晉?杜預?注:“棘,戟也。”
3.姓。如春秋時衛國有棘子成。
動
◎刺。參見“棘手”條。
棘
jíㄐㄧˊ詳細解釋
1.植物名。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3公尺。老枝褐色,幼枝綠色,樹枝帶刺,葉橢圓形,初夏開黃綠色小花。果實為暗紅色,呈橢圓形或近圓形,比普通的棗小,果肉薄,核大,味酸。核仁可入藥。也作“酸棗”。
2.泛指有刺的植物。
披荊斬棘。
3.呈針狀的。
棘皮動物。
4.扎;刺。
棘手。
5.姓。
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71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532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478頁,第1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紀力切,音殛。
《說文》:小棗叢生者。
《詩詁》:棘如棗而多刺,木堅,色赤,叢生,人多以爲藩,歲久無刺,亦能高大如棗。木色白者爲白棘,實酸者爲樲棘,亦名酸棗。
《詩?鄘風》:吹彼棘心。〔疏〕棘,木之難長養者。
例又,《爾雅?釋木》:終牛棘。〔註〕卽馬棘也,刺粗而長。
例又,執囚之處爲叢棘。
《易?坎卦》:係用??纆,寘于叢棘。
《左傳?哀八年》:邾子無道,吳子囚諸樓臺,栫之以棘。
例又,九棘,外朝也。
《禮?王制》:史以獄成吿于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吿于大司??,大司??聽之棘木之下。〔註〕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例又,與戟通。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而逐之。
《周禮?天官?掌舍》:戟門亦謂之棘。
例又,地名。垂棘、赤棘,春秋晉地。
例又,藥名。
《本草》:天門冬,一名天棘。
例又,棘扈,鳥名。賈逵云:棘扈竊丹,爲果驅鳥者也。
例又,與僰通。
《禮?王制》:四夷,西曰僰。
音又,姓。
《論語》:棘子成。又,《唐韻》:居里切,音紀。又,《廣韻》:居吏切,音記──義??同。
注解
〔棘〕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棘〕字拼音是jí,左右結構,可拆字為朿、朿,五行屬木。
〔棘〕字造字法是會意。從二-朿( cì )。“朿”是“刺”的本字。兩個“朿”字并排立著,表示棘樹多刺,是矮小而成叢莽的灌木。本義是叢生的小棗樹。
〔棘〕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jí] ⑴ 酸棗樹,莖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⑵ 針形的刺⑶ 古同“戟”,兵器。
棘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七上反切已力切頁碼第225頁,第12字續丁孫
棘
異體??、?
小棗叢生者。從並朿。
附注段玉裁注:「棘庳於棗,而朿尤多,故從並朿,會意。」王筠釋例:「『棗』從重朿,『棘』從竝朿,其木同,而高卑不同也。」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三反切己力反頁碼第576頁,第3行,第2字述
小棗叢生者。從並朿也。
鍇注臣鍇曰:「小棗,故從並朿,低小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七上反切己力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269頁,第3字許惟賢第556頁,第6字
小棗叢生者。
段注此言小棗則上文謂常棗可知。小棗樹叢生。今亦隨在有之。未成則爲棘而不實。巳成則爲棗。《魏風》。園有棘。其實之食。《唐風》。肅肅鴇翼。集于苞棘。《小雅》。有捄棘匕。《毛傳》曰:棘,棗也。此謂統言不別也。《邶風》。吹彼棘心。吹彼棘薪。《左傳》。除翦其荊棘。此則主謂未成者。古多叚棘爲亟字。如棘人欒欒兮,我是用棘,匪棘其欲皆是。棘亟同音。皆謂急也。
從竝朿。
段注棘庫於棗而朿尤多。故從並朿會意。己力切。一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錢一古多借為亟字。
白話解釋
棘,小荊刺叢生的樣子。字形由兩個并列的“朿”的會義。
棘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44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68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3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85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74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87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689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60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455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75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81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296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064頁【補遺】第1706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835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96頁【崇文】第238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91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565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94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571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678頁,第4字 |
棘字的翻譯
- jujube tree; thorns, brambles
- Dorn (S)?, Ji (Eig, Fam)
- jujubier sauvage, buisson épineux, piquer
棘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組
商 甲骨文 花東子卜辭
商 甲骨文 賓組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
秦 簡 睡虎地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