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的筆順
泥的意思
泥
1níㄋㄧˊ基本解釋
①土和水合成的東西。~巴。~垢。~漿。~煤。~淖(泥污的洼地)。~濘。~洼。
②像泥的東西。棗~。山藥~。印~(蓋圖章用的印色)。蒜~。
詳細(xì)解釋
名詞
1.形聲。從水,尼聲。本義:泥水。
2.中國古水名,涇水支流,即今甘肅省慶陽地區(qū)的東河及其下流馬連河Ni River。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蠻中。亦曰 白馬水。一名 東河。 —— 《說文》北地郡 郁郅縣, 泥水出北蠻夷中。 —— 《漢書》
3.泥土;泥巴earth; mud。
厥土惟涂泥。 —— 《書·禹貢》致遠(yuǎn)恐泥。 —— 《論語》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 杜甫《無家別》誰家新燕啄春泥。 —— 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泥中死者。 —— 《資治通鑒》
泥木(土木);泥水(帶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岡子(土山岡);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塵(塵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無用的人);泥垡頭(泥土塊)
4.泥水,稀泥;爛泥mud; mire。
震遂泥。 —— 《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為泥。”胡為乎泥中。 —— 《詩·邶風(fēng)·式微》市南門外泥中歇。 —— 唐· 白居易《賣炭翁》塵泥滲漉。 —— 明· 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墻壁的泥鏝);泥書(泥封的書函);泥頭(指封酒壇口的泥巴);泥緘(古人書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書信);泥章(封泥上所蓋的印章);泥淖(爛泥;淤泥);泥蕩(泥潭。泥坑);泥溝(爛泥淤積的水溝)
5.粘土的泥塑 clay。如:泥馬(用泥塑造的馬形);泥媳婦(泥塑的婦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龍(泥塑龍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6.重而稀軟的、泥濘或粘滑的沉淀物 muck。如:泥涂(比喻污濁);汽車房地上的油泥。
7.一堆搗成或壓成的柔軟的糊狀混合料mashed fruit or vegetable。
那莊家連忙取半只熟狗肉,搗些蒜泥,將來放在智深面前。 —— 《水滸傳》
棗泥;土豆泥;蒜泥。
8.讀“ niè”,通“涅”,染黑。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形容詞
1.軟弱無力weak and feeble。
威夷(獸名),長頸而泥。 —— 《爾雅·釋獸》
2.另見 nì。
泥
2nìㄋㄧˋ基本解釋
①涂抹。~墻。~縫兒( fèngr )。
②固執(zhí),死板。拘~。~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說法,不根據(jù)具體情況加以變通)。~守。
詳細(xì)解釋
動詞
1.阻塞,阻滯stop。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 —— 《論語·子張》
泥滯(滯留,停留);泥漉(阻塞干涸);泥飲(強(qiáng)留飲酒);江為山所泥。
2.拘泥于;拘執(zhí),不變通bigoted; obstinate。
總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 —— 《二刻拍案驚奇》
泥文(拘泥于文字);泥定(株守;拘執(zhí));泥信(拘泥一面,過分相信);泥執(zhí)(拘泥固執(zhí));泥常(拘泥于常規(guī));泥象(拘泥形跡);泥視(謂死板地看問題)
3.涂沫plaster; putty。
王以赤石脂泥壁。 —— 《世說新語·汰侈》
泥坦克。
4.糊paste。
紅紙泥窗繞畫廊。 —— 花蕊夫人《宮詞》
5.軟求,軟纏;纏著stick to。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 杜甫《冬至》翠環(huán)仍泥著不肯去。 —— 《老殘游記》
6.另見 ní。
泥
1níㄋㄧˊ詳細(xì)解釋
名
1.水和土的混合物。
《文選?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老殘游記?第一四回》:“這里許多人用蒲包裝泥,預(yù)備堵城門。”
泥巴、污泥。
2.搗碎、壓碎調(diào)勻像泥狀的東西。
棗泥、印泥、芋泥、蒜泥。
動
1.沾污、弄臟。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出》:“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衣服泥了要換掉。
2.涂飾、涂抹。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王以赤石脂泥壁。”宋?范成大〈四時(shí)田園雜興〉詩六○首之五一:“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泥
2nìㄋㄧˋ詳細(xì)解釋
動
1.固執(zhí)、拘泥。
《荀子?君道》:“知明制度權(quán)物稱用之為不泥也。”
泥古不化。
2.留滯。
《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老殘游記?第一七回》:“翠環(huán)仍泥著不肯去,眼看著人瑞,有求救的意思。”
3.用軟言柔語相求。
唐?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一:“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 金釵。”唐˙皇甫枚《飛煙傳》:“郎心應(yīng)似琴心怨,脈脈春情更泥誰。”
泥
1níㄋㄧˊ詳細(xì)解釋
1.含水較多呈漿狀或半固體狀的土。
河泥、爛泥、泥沼、踩了一腳泥。
2.像泥的東西。
油泥、蒜泥。
3.姓。
泥
2nìㄋㄧˋ詳細(xì)解釋
1.用泥(ㄋ丨ˊ ní)、灰等填充、涂抹(墻壁或器物)。
泥爐子、泥磚縫兒、窯洞的墻是新泥的。
2.固執(zhí)地堅(jiān)持;不知變通。
拘泥、執(zhí)泥、泥古不化、泥守古訓(xùn)。
泥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5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17頁,第11字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564頁,第14字
音《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水名。
《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例又,潏水之別名。
《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例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例又,水和土也。
《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例又,??也注。
《易?井卦》:井泥不食。
例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例又,泥中,衞邑也。
《詩?邶風(fēng)》:胡爲(wèi)乎泥中。
例又,泥陽,縣名。
《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例又,弱也。
《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例又,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例又,紫泥,以封璽書者。
《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wèi)璽室,加綠綈其上。
例又,靑泥,水名。
《長安志》:藍(lán)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又,坊名。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例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例又,渤泥、佛泥,俱國名。
《諸蕃風(fēng)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例又,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例又,姓。漢犍爲(wèi)功曹泥和。
音又,《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音禰──泥泥,露濃貌。
《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例又,柔澤貌。
《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
音又,《廣韻》:奴計(jì)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jì)切,??尼去聲──滯也。
《論語》:致遠(yuǎn)恐泥。
音又,《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又,亭名。
《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音又,與涅同。
《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註〕泥音涅。
注解
〔泥〕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泥〕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í、nì,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氵、尼,五行屬水。
〔泥〕字造字法是形聲。從水,尼聲。本義是泥水。
〔泥〕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ní] ⑴ 土和水合成的東西⑵ 像泥的東西㈡ [nì] ⑴ 涂抹⑵ 固執(zhí),死板
泥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一上反切奴低切頁碼第364頁,第22字續(xù)丁孫
泥
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從水尼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一反切禰倪反頁碼第893頁,第7行,第1字述
水,出北地郁郅北蠻夷中,從水尼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泥水,出北地郁郅縣北蠻夷中。」北地有泥陽縣。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一上反切奴低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171頁,第1字許惟賢第945頁,第1字
泥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段注北地郡郁郅,見《前志》。今甘肅慶陽府安化縣治,卽郁郅故城也。《前志》郁郅下曰:泥水,出北蠻夷中。泥陽下應(yīng)注曰:泥水,出郁郅北蠻中。《一統(tǒng)志》曰:東河在安化縣東。卽白馬水也。《元和志》。延慶縣西臨白馬州。寰宇記。白馬水,出北塞夷中。引《水經(jīng)注》云洛川南逕尉李城東北。合馬嶺水。號白馬水。明統(tǒng)志。東河來自沙漠。至安化城北。合懷安及靈溝水南流。至合水縣爲(wèi)馬蓮河。東河及下流馬蓮河皆卽古泥水也。按馬蓮,卽馬嶺之轉(zhuǎn)語。
從水尼聲。
段注奴低切。十五部。按今字皆用爲(wèi)塗泥字。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泥塗字當(dāng)作屔。《論語》「致遠(yuǎn)恐泥」,當(dāng)作尼,尼,止也。
朱二塗土泥當(dāng)作屔,反頂受水也。引申為屔土。
錢一水也。泥塗=屔,由屔丘引申。「致遠(yuǎn)恐泥」=尼,尼,止也,
錢二泥塗字寸當(dāng)作屔。「致遠(yuǎn)恐泥」富作尼(止也)。
白話解釋
泥,河川。源出北地郁郅北蠻中。字形采用“水”作邊旁,“尼”是聲旁。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篆文,形構(gòu)從水、尼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guān);尼聲,表示音讀。隸變作,楷定作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泥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21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17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9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72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34頁,第1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84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86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37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19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286頁,第22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457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83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828頁【補(bǔ)遺】第17642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2332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53頁【崇文】第380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39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51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7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13頁,第4字 |
泥字的翻譯
- mud, mire; earth, clay; plaster
- Futterbrei (S)?, Lehm, Ton (S)?, Pasta (S)?, Paste (S)?, Schlamm (S)?, einstampfen, entfleischen (V)?, Ni (Eig, Fam)?, hielt zurück, zurückgehalten
- boue, fange, bourbier, pate, argile, enduire, s'opiniatrer
泥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