湏
筆順 反饋

復制

huì ㄏㄨㄟˋ mǐn ㄇㄧㄣˇ ㄒㄩ

氵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6E4F
漢語字典

氵部

12畫

9畫

左右結構

hui min xu

huì mǐn

IDMY

EMBC

VGO

31186

6E4F

[441132511134] 點、點、提、橫、撇、豎、橫折、橫、橫、橫、撇、點

湏字概述

折疊展開

〔湏〕字拼音是huì,mǐn,xū 部首是氵, 總筆畫是12畫。

〔湏〕字是左右結構

〔湏〕字倉頡碼是EMBC 五筆是IDMY 四角號碼是31186 鄭碼是VGO

〔湏〕字的UNICODE是6E4F。 十進制為28239,UTF-32:00006e4f,UTF-8:E6 B9 8F。

〔湏〕字的異體字是

湏的意思

折疊展開

1huìㄏㄨㄟˋ

基本解釋

洗臉。

2mǐnㄇㄧㄣˇ

基本解釋

古同“”,水流動的樣子。

3ㄒㄩ

基本解釋

古同“”。

湏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18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36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584頁,第5

說文》古文沫字。註詳五畫。

又,《集韻》:虎猥切,音賄──與潣同,水貌。

注解

〔湏〕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湏〕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uì、mǐn、xū,左右結構,可拆字為氵、頁

〔湏〕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huì] ⑴ 洗臉。 [mǐn] ⑴ 古同“潣”,水流動的樣子。 [xū] ⑴ 古同“須”。

湏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湏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湏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十一上反切荒內切頁碼375頁,第5

沬灑面也。從水未聲。

湏古文沬從??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象人散髮就皿灑面之狀。」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從兩手捧倒皿,會以水沬洗之意,其偏旁或多或少。」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二十一反切虎配反頁碼917頁,第5行,第2

湏灑面也。從水未聲。

反切………頁碼917頁,第5行,第3

古文沫從頁。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十一上反切荒內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52頁,第6許惟賢980頁,第7

湏灑面也。

段注《律歷志》引《顧命》曰:王乃洮沬水。師古曰:沬,洗面也。《禮樂志》。霑赤汗。沬流赭。晉灼曰:沬,古靧字。《檀弓》。瓦不成味。鄭云:味當作沬。沬,靧也。按此沬謂瓦器之釉,如洗面之光澤也。

從水。未聲。

段注荒內切。十五部。

古文沬。從??水。從頁。

段注各本篆作湏,解作從頁。今正。尚書。王乃洮頮水,《釋文》曰:《說文》作沬。云古文作頮。《文選》。頮血飲泣。李注曰:頮,古沬字。李注本作古文沬字。奪文耳。陸語尤可證。《說文》作頮。從兩手匊水而灑其面。會意也。《內則》作靧。從面,貴聲。葢漢人多用靧字。沬頮本皆古文。小篆用沬,而頮專爲古文。或奪其??,因作湏矣。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禮樂志》「沬流赭」,沫乃流沬,非靧字。

沬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42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95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715頁
4說文校箋第494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448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642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78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57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9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96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475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97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150頁【補遺】第17694頁
14通訓定聲第221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84頁【崇文】第3933頁
16說文句讀第1607頁
17說文新證第799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65頁,第7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220頁,第4字
20古字釋要第1045頁,第1字

湏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wash face; erroneously borrowed for DKW 43352 'necessary, must'

湏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湏(金文·戰國·戰國) 戰國 金文 戰國

湏(金文·戰國·戰國早期)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湏(傳抄·東漢·說文解字)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湏(傳抄·魏·魏石經古文匯編) 傳抄 魏石經古文匯編

湏(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湏(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