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的筆順
漯的意思
漯
1luòㄌㄨㄛˋ基本解釋
◎〔~河〕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詳細解釋
◎另見 tà。
漯
2tàㄊㄚˋ基本解釋
◎〔~河〕古水名,在今中國山東省。
詳細解釋
名詞
1.漯河,古水名 Tahe River,在山東省。
2.另見 luò。
漯
3lěiㄌㄟˇ詳細解釋
名詞
◎古水名。又名治水 Lei River。上游為今桑干河、中段為永定河、下游為海河之河流。發(fā)源于山西省神池縣東,向東流經(jīng)河北省至天津入海。
漯
1tàㄊㄚˋ詳細解釋
◎讀音lae。 流。淰汏~ 否??。河水不停的流。
漯
2luòㄌㄨㄛˋ詳細解釋
名
◎河川名。古時黃河的一支流。其故道自今大陸地區(qū)河南省涉縣分出,行今黃河之北,經(jīng)河北省而入山東省,于今黃河之南,東流入海。因河道屢有變遷,文獻上記載時有不同,舊跡今已不存。
漯
1tàㄊㄚˋ詳細解釋
名
◎漯河:城市名。位于大陸地區(qū)河南省。
漯
2luòㄌㄨㄛˋ詳細解釋
◎用于地名。漯水,水名,古時黃河的支流,經(jīng)河北入山東。
漯
詳細解釋
◎用于地名。漯河,水名,在河南。
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647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595頁,第4字
音《廣韻》:他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托合切,??音錔──水名。
《前漢?地理志》: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
例又,漯隂,縣名,屬平原郡,漢有漯隂侯。
例又,滀漯,水攢聚貌。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音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水名,出鴈門?;蜃鳛?、?。
〇〔按〕《說文》本作濕,或省作。後以濕爲乾溼之溼,而又轉(zhuǎn)爲漯字。
注解
〔漯〕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uò、tà,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氵、累,五行屬水。
〔漯〕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luò] ⑴ 〔~河〕地名,在中國河南省。㈡ [tà] ⑴ 〔~河〕古水名,在今中國山東省。
漯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一上反切他合切頁碼第363頁,第12字續(xù)丁孫
??
異體濕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從水??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蔣注《五經(jīng)文字》:??濕,他帀反,上《說文》,下經(jīng)典相承隸省,兗州水名,經(jīng)典相承以爲燥濕之濕,別以漯爲此字,見《夏書》與《釋文》,同與字,義不同。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一反切它合反頁碼第880頁,第1行,第1字述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從水??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鍇注臣鍇按:《漢書》:「禹治濕水出東郡東武陽縣,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span id="57uum6j" class=zi-special data-unicode=232a1 title=??>??,午合反。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一上反切它合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142頁,第2字許惟賢第934頁,第1字
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段注東郡東武陽,二志同。今山東曹州府朝城縣縣東南有東武陽城是也。《前志》東武陽下曰: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過郡三者,東郡平原千乘也?!端?jīng)》曰:河水,又東北過高唐縣東。注云:河水於縣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於東武陽縣東南,而北逕武陽新城東。又逕東武陽故城南。又北逕陽平縣故城東。又北絶莘道城之西北。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東。又北逕??城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淸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文鄉(xiāng)城東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瑗縣故城西。又東北逕高唐縣故城東。又東北逕濕陰縣故城北。又東北逕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崔氏城北。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閒。又東北爲馬常坈。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按此班,許所說故道也。《河渠書》。禹以爲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shù)爲敗。乃廝二渠以引其河?!稘h書?音義》曰: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則漯川。出貝丘者,王莽時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謂濕水故瀆,今不可詳。
從水。?聲。
段注它合切。七部。按《日部》?讀若唫。此濕所以在七部也。漢隷以濕爲燥溼字。乃以漯爲泲濕字。累者,俗絫字。在十六部。於音殊遠隔也。
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段注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東濟南府禹城縣西南有高唐故城?!蹲髠鳌废迨拍辏ノ迥?,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肚爸尽犯咛葡略唬荷J言漯水所出。酈注河水篇云:按竹書,《穆天子傳》兩言濕水。尋其沿歴逕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於是閒也。玉裁按。桑舉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縣濕水已不可詳。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或省作□,後誤作漯,故漯水即濕水也。
朱二漢省作□,後人加丨於□,變?yōu)殇鹱帧?/span>
錢一今形誤為漯(蓋省作漯故)。以形、義相近而借為溼。
錢二濕【塔】《孟子》作「漯」,形誤也。
濕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18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12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9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69頁,第1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32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74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70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33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08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5頁,第1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4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79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760頁【補遺】第1763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437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44頁【崇文】第377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2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48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50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10頁,第2字 |
漯字的翻譯
- river in northern Shandong
- (nom d'une rivière)?
漯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