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的筆順
灰的意思
灰
huīㄏㄨㄟ基本解釋
①物體燃燒后剩下的東西,經燒制后形成的產品。紙~。~燼。洋~。~飛煙滅。
②塵土。~塵。
③特指“石灰”~墻。~膏。
④黑白之間的顏色。~色。~質(腦和脊髓的灰色部分)。~沉沉。
⑤志氣消沉。心~意懶。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從手,從火。意思是火已熄滅,可以用手去拿。本義:火灰。
2.同本義ash。
灰,死火余燼也。 —— 《說文》毋燒灰。 —— 《禮記·月令》。注:“火之滅者為灰。”火過為灰。 —— 《字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李商隱《無題》滿面塵灰煙火色。 —— 唐· 白居易《賣炭翁》紙灰之類。 ——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灰飛煙滅。 —— 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灰滅(灰沒。像灰燼般地被消滅);灰櫬(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燼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3.灰塵dust。
民間食鹽,雜以灰土。 —— 《宋史·食貨志》已衄而灰。 —— 《韓非子·說林上》素醰灰絲。 ——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路上都是灰;灰壤(塵埃);灰樸樸(塵垢滿身;土頭土腦);灰頭灰臉(滿面風塵的樣子)
4.石灰的簡稱 lime。如:灰戶(燒石灰的窯戶);灰酒(下少許石灰澄清的酒);灰釘(石灰和鐵釘);灰土(石灰土)
5.灰漿mortar。
和灰
形容詞
1.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gray; grey。
面色灰死。 —— 《聊齋志異·促織》
灰黲(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顏色陳舊暗淡);灰黑(淺黑色)
2.沮喪 disheartened。如:灰頹(灰心頹喪);灰氣(喪氣)
3.指輩分小 junior——常為貶意。如:灰子灰孫;灰孫子(輩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4.暗淡;懊喪 gloomy。如:灰念(心志寂靜不動。即灰心);灰啞(陰暗沉寂);灰洞洞(灰霧彌漫而昏暗之貌)
5.骯臟 dirty。如:灰塌塌(骯臟雜亂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齷齪丑陋);灰煙瘴氣(喻污濁)
動詞
1.燒毀;燃燒burn。
不灰之木。 —— 《抱樸子·釋滯》
灰焚(焚燒成灰,燒光);灰死(燒死;火灰熄滅)
2.碎裂 take to pieces。如:灰首(頭顱碎裂);灰殞(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灰
huīㄏㄨㄟ詳細解釋
名
1.物體燃燒后所剩下的屑末。
唐?韋應物〈傷逝〉詩:“染白一身黑,焚木盡成灰。”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骨灰、紙灰。
2.塵土。
《文選?陸機?挽歌三首之二》:“昔為七尺軀,今成灰與塵。”《宋史?卷一八二?食貨志下四》:“東南鹽禁加密,犯法被罪者多,民間食鹽,雜以灰土。”
風吹得到處都是灰。
3.石灰的簡稱。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九?金石部?石灰》:“所在近山處者皆有之,燒青石為灰也。”
形
1.淺黑色。
灰布、灰鼠。
2.志氣消沉、沮喪。
宋?陸游〈舟中偶書〉詩:“四方本是丈夫事,白首自憐心未灰。”
心灰意冷。
動
1.燃燒。
《抱樸子?內篇?釋滯》:“不灰之木,不熱之火。”《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上?杜篤傳》:“燔康居,灰珍奇。”
2.碎裂。
漢?曹操〈上書謝策命魏公〉:“灰軀盡命,報塞厚恩。”
灰
huīㄏㄨㄟ詳細解釋
1.物體燃燒后剩下的粉末。
爐灰、灰燼。
2.塵土。
灰塵、書皮上一層灰、不費吹灰之力。
3.特指石灰。
灰漿、墻上多抹(ㄇㄛˋ mò)幾層灰。
4.灰色。
灰老鼠、大衣是灰的。
5.失望;沮喪。
萬念俱灰。
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91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665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15頁,第8字
音《唐韻》:呼恢切;《集韻》、《韻會》、《正韻》:呼回切,??音虺。
《說文》:死火餘?也。從火、從又;又,手也──火既滅,可以執持。
《禮?月令》:毋燒灰。〔註〕爲傷火氣也。火之滅者爲灰。又,〈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潄;衣裳垢,和灰請澣。
《周禮?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時入之,以權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
《後漢?杜篤傳》:皤康居,灰珍奇。
例又,葭灰。
《前漢?天文志》:??氣之法,竹爲管,葭莩爲灰,爲室三重,布緹幔,木爲案,內庳外高,加律其上,氣至灰飛。
例又,劫灰。
《高僧傳》:漢武穿昆明池,得黑灰。問東方朔,朔曰:可問西域梵人。後竺法蘭至,問之,云:此劫火灰也。
例又,自然灰。
《酉陽雜俎》: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煑令軟。??藏器曰:灰生南海,狀如黃土,可澣衣;玉石以此灰霾之,爛如泥。
例又,不灰木。
《太平寰宇記》:俗爲鋌子,燒之成炭而不灰。
音又,葉呼侯切。楊方〈合歡〉詩:生爲倂身物,死爲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儔。
音又,葉荒壷切。??琳〈柳賦〉:有孤孑之細柳,獨幺枰而剽殊;隨枯木於爨側,將??置於土灰。
例《說文》本作??。
注解
〔灰〕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灰〕字拼音是huī,半包圍結構,可拆字為??、火,五行屬土。
〔灰〕字造字法是會意。從手,從火。意思是火已熄滅,可以用手去拿。本義是火灰。
〔灰〕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huī] ⑴ 物體燃燒后剩下的東西,經燒制后形成的產品⑵ 塵土⑶ 特指“石灰”⑷ 黑白之間的顏色⑸ 志氣消沉
灰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上反切呼恢切頁碼第335頁,第13字續丁孫
??
異體灰、??
死火餘?也。從火從又。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九反切呼廻反頁碼第819頁,第3行,第1字述
死灰餘燼。從火、又。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
鍇注臣鍇曰:「會意。」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上反切呼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925頁,第5字許惟賢第841頁,第5字
死火餘?也。
段注《漢書》曰:死灰獨不復然乎。
從火又。
段注會意。呼恢切。古音在一部。
又,手也。火旣滅可以執持。
段注說從又之意。
白話解釋
灰,火焰熄滅后繼續自燃的余燼。字形采用“火、又”會義。“又”,是“手”。火熄滅后,可以灰燼執持。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和篆文均從火、從又。「又」,就是手,指已經熄火的灰燼可以用手去拿。隸書、楷書都由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灰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60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34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3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28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97頁,第1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38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455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912頁,第3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16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2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14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31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910頁【補遺】第1750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774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59頁【崇文】第343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79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675頁,第4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946頁,第12字 |
灰字的翻譯
- ashes; dust; lime, mortar
- Asche (S)?, Kalk, Kalkm?rtel (S)?, Staub (S)?, depremiert, niedergeschlagen (Adj)?, grau, aschgrau (Adj)?, Hui (Eig, Fam)
- gris, cendre, poussière, chaux
灰的字源字形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關沮
漢 簡 張家山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