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的筆順
炎的意思
炎
yánㄧㄢˊ基本解釋
①熱。~熱。~涼(a.氣候的熱和冷;b.喻人情勢利,或親熱攀附,或冷漠疏遠(yuǎn),反復(fù)無常)。趨~附勢。~~(灼熱;火熾盛;引申為興盛,亦指威勢顯赫)。
②身體的一部分發(fā)生紅、腫、熱、痛的現(xiàn)象。~癥。
③傳說中的中國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為中華民族千百年的象征。~帝。~黃。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詞
1.會(huì)意。從二火。本義:火苗升騰。
2.同本義flame。
炎,火光上也。 —— 《說文》火曰炎上。 —— 《書·洪范》秉畀炎火。 —— 《詩·小雅·大田》南有炎火千里。 —— 《楚辭·大招》頃之,煙炎張?zhí)欤ㄑ祝ā?a rule="6" class=primary href=/zidian/焰 title=焰>焰”,火焰)。 —— 《資治通鑒》
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燒)
3.焚燒burn。
大炎昆岡,玉石俱焚。 —— 《書·胤征》今時(shí)復(fù)旱,如炎如焚。 —— 《后漢書》
形容詞
1.炎熱,酷熱blazing; be burning hot。
赫赫炎炎。 —— 《詩·大雅·云漢》。傳:“熱氣也。”南方曰炎天,又東北曰炎風(fēng)。 —— 《呂氏春秋·有始》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 —— 《楚辭》夏炎百木盛,陰郁增埋覆。 —— 唐· 韓愈《南山》
炎暑(炎熱酷暑);炎天(大熱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熱的威勢);炎月(暑月);炎辰(炎熱的日子);炎兵(喻酷熱);炎冷(猶冷熱);炎序(炎夏季節(jié))
2.紅色 red。如:炎卉(鮮艷的花草);炎波(紅色的波浪);炎霞(紅色的霞光)
名詞
1.炎癥 inflammation。如:嗓子發(fā)炎;喉炎;扁桃腺炎。
2.指炎帝 Yan Diemperor 即傳說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領(lǐng)。相傳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東發(fā)展到中原地區(qū)。一說炎帝即神農(nóng)氏。如:炎皇(炎帝神農(nóng)氏);炎軒(炎帝神農(nóng)氏與黃帝軒轅氏的并稱)
3.漢朝 Han dynasty。五行家謂漢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漢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漢朝);炎宋(趙宋自稱以火德王,故稱炎宋);炎運(yùn)(以火德而興的帝業(yè)之運(yùn));炎祚(指漢或宋的國統(tǒng));炎紀(jì)(漢朝年代)
4.比喻炙人的權(quán)勢 power and influence。如:炎貴(權(quán)勢顯赫,貴重)
5.南方 south。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熱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熱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熱之國)
6.火 fire。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傳說中的火山)
7.太陽 sun。如:炎精(太陽的別稱)
炎
yánㄧㄢˊ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1.火光上升。
《說文解字?炎部》:“炎,火光上也。”《書經(jīng)?洪范》:“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孔穎達(dá)正義引王肅曰:“火之性,炎盛而升上。”
2.焚燒。
《書經(jīng)?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名
◎得病時(shí)發(fā)熱、紅腫、疼痛的現(xiàn)象。
發(fā)炎、肺炎、盲腸炎。
形
◎酷熱、極熱。
《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fēng)》:“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
炎熱、炎夏。
炎
yánㄧㄢˊ詳細(xì)解釋
1.〈書〉火焰升騰。
2.酷熱。
炎夏、炎熱、烈日炎炎。
3.權(quán)勢。
趨炎附勢。
4.指炎帝。
炎黃子孫。
5.炎癥。
發(fā)炎、消炎、膽囊炎。
炎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94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667頁,第13字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617頁,第9字
音《唐韻》、《集韻》:于廉切;《韻會(huì)》:疑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
《說文》:火光上也。
《玉篇》:熱也、焚也。
《書?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又,〈洪範(fàn)〉:火曰炎上。
例又,《爾雅?釋訓(xùn)》:爞爞、炎炎,熏也。
《詩?大雅》:赫赫炎炎。
例又,〈吳語〉:日長炎炎。〔註〕進(jìn)貌。
例又,《正韻》:熾也。
例又,《禮?月令》:其帝炎帝。〔註〕此赤精之君,炎帝大庭也。
例又,《呂氏春秋》:南方曰炎天,東北曰炎風(fēng)。
音又,《集韻》、《類篇》??于凡切,槏平聲──義同。
音又,《類篇》:徒甘切,音談──美辨也。
《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註〕美盛貌。
音又,《集韻》:以贍切,音豔。
《史記?司馬相如傳》:獲耀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cuò)事。〔註〕覩日月末光殊絕之用,以展其官職。
例又,通焰。
《前漢?五行志》: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蔡邕〈釋誨〉:懼煙炎之毀熸。
例又,《列子?殷湯篇》:楚之南有炎人之國。〔註〕炎去聲。
例《集韻》本作爓,亦同燄、??。
〇〔按〕《說文》、《玉篇》、《類篇》炎字俱自爲(wèi)部。
注解
〔炎〕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炎〕字拼音是yán,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火、火,五行屬火。
〔炎〕字造字法是會(huì)意。從二火。本義是火苗升騰。
〔炎〕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yán] ⑴ 熱⑵ 身體的一部分發(fā)生紅、腫、熱、痛的現(xiàn)象⑶ 傳說中的中國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為中華民族千百年的象征
炎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上反切于廉切頁碼第338頁,第7字續(xù)丁孫
炎
火光上也。從重火。凡炎之屬皆從炎。
附注徐灝注箋:「炎、燄,古今字。」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九反切延占反頁碼第825頁,第6行,第1字述
火光上也。從重火。凡炎之屬,皆從炎。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上反切于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945頁,第1字許惟賢第850頁,第6字
火光上也。
段注《洪範(fàn)》曰:火曰炎上。其本義也。《雲(yún)漢傳》曰:炎炎,熱氣也。《大田傳》曰:炎,火盛陽也。皆引申之義也。
從重火。
段注會(huì)意。于廉切。八部。
凡炎之屬皆從炎。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二凡以炎聲皆有尖意,剡訓(xùn)削尖是也。
白話解釋
炎,火光上騰。字形采用重“火”會(huì)義。所有與炎相關(guān)的字,都采用“炎”作邊旁。
字形解說
甲骨文、金文都像兩火重疊,燒得很旺的樣子。戰(zhàn)國文字有一點(diǎn)變化,仍然可以辨識(shí)火在燃燒。篆文從重「火」。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huì)意。
炎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66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43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4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33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01頁,第1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54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48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96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38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264頁,第22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419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72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005頁【補(bǔ)遺】第17519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514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68頁【崇文】第346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96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759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416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729頁,第7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954頁,第7字 |
炎字的翻譯
- flame, blaze; hot
- Entzündung (S)
- br?lant, enflammé, inflammation
炎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黃組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楚〔戰(zhàn)國〕 簡 包山
楚〔戰(zhàn)國〕 簡 子彈庫
楚〔戰(zhàn)國〕 簡 九店
秦 簡 睡虎地
漢 簡 張家山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隸釋 隸續(xù)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