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筆順
熊的意思
熊
xióngㄒㄩㄥˊ基本解釋
①哺乳動物,體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腳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樹,種類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貴食品)。~膽(熊的膽,可入藥)。~包(喻無能的人,廢物)。
②方言,指斥責。挨了一頓~。
③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能,炎省聲。能,“熊”。本義:動物名。
2.屬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種大型笨重的哺乳動物bear。
熊獸似豕,山居各蟄。 —— 《說文》熊虎丑,其子狗。又羆如熊,黃白文。 —— 《爾雅》黃能入于寢門。 —— 《國語·晉語》。字誤能,按,羆即熊類之大而猛者,能拔樹木,今俗謂之人熊。
3.有長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腳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實和昆蟲,雖然通常笨拙遲鈍,也能在短距離內迅速行動,尤其是在崎嶇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樣的人;特指在粗暴無禮、笨拙粗野、呆滯強壯方面。如:熊羆(熊和羆。指猛獸;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羆之兆(指生兒子的兆頭);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腳掌。一種珍貴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古代以熊皮為飾的箭靶target decorated with bear-fur。
有熊侯。 —— 《儀禮·鄉射禮》
熊侯(飾以熊皮的箭靶)
5.古州名Xiong prefecture。
熊、 谷二州在度內,不取,敦鄰好也。 —— 《新唐書》
6.姓。
形容詞
1.通“雄”。雄性male。
及贊戎律,熊武斯裁。 —— 《北史·羊祉傳》
2.軟弱,無能 weak; incompetent; incapable。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馬熊被人騎。
動詞
◎斥罵 rebuke。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頓。
熊
xióngㄒㄩㄥˊ詳細解釋
名
1.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頭大,四肢粗短,力氣大。用腳掌走路,能攀登樹木。全身覆濃毛,有冬眠習慣,而以肉食為主,多產于寒帶。
2.姓。如清代有熊成基。
熊
xióngㄒㄩㄥˊ詳細解釋
1.哺乳動物名。頭大,全身覆濃毛,四肢粗短,善攀爬,有些種類冬天會進入沉睡狀態,以肉食為主,多產于寒帶,種類很多。
2.〈口〉膽小;無能。
這人真熊、熊包、裝熊。
3.〈口〉斥責;罵。
挨了一頓熊。
4.姓。
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21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679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629頁,第19字
古文: ??
音《集韻》、《韻會》??胡弓切,音雄。
《說文》:熊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
《爾雅?釋獸》:熊,虎??。〔疏〕??,類也。
《書?禹貢》:熊羆狐貍織皮。
《詩?小雅》: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例又,赤熊。
《爾雅?釋獸》:魋如小熊。〔註〕今建平山中有此獸,俗呼爲赤熊。
例又,《史記?天官書》:熊熊,靑色有光。
《山海經》:槐江之山,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
例又,山名。
《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
《史記?黃帝紀》:南至于江,登熊、湘。〔註〕二山名,熊卽熊耳山。又,〈封禪書〉: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
例又,《山海經》: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閉。
例又,西熊,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例又,人名。
《書?舜典》: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
例又,《史記?五帝紀》:黃帝爲有熊。
《韻會》:有熊,國名,黃帝所都。
例又,《廣韻》:亦姓。
《左傳》:賢者熊宜僚。又,複姓。
《左傳》:楚大夫熊率且比。
音又,《集韻》:矣?切──義同。
《唐韻正》:熊音羽陵反。
《春秋?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
《公羊》、《榖梁傳》??作頃熊,頃音近敬,熊音近嬴,《正義》不得其解,乃云一人有兩號,非矣。
《左傳?昭七年》,《正義》曰:張叔〈皮論〉注云:賔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王劭曰:古人讀熊于陵反,張叔注用舊音也,熊當改入蒸韻。
音又,《集韻》:囊來切──同「能」。
《左傳?昭七年》:晉侯夢黃能入于寢門。〔釋文〕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來反──三足鼈也。詳肉部能字註。
例《集韻》或作??、能、??。
注解
〔熊〕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熊〕字拼音是xióng,上下結構,可拆字為能、灬,五行屬水。
〔熊〕字造字法是形聲。從能,炎省聲。能,“熊”。本義是動物名。
〔熊〕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xióng] ⑴ 哺乳動物,體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腳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樹,種類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⑵ 方言,指斥責⑶ 姓。
熊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上反切羽弓切頁碼第333頁,第11字續丁孫
熋
異體熊
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聲。凡熊之屬皆從熊。
附注吳大澂古籀補:「古熊字象形。」林義光《文源》:「象頭背足之形。」
附注《說文新證》:「楚文字從大能,似『熊』之本義即為『大能』。若然,則『熊』從『火』實為『大』之訛變。」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九反切于戎反頁碼第816頁,第5行,第1字述
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聲。凡熊之屬,皆從熊。
鍇注臣鍇曰:「熊,陽物,故冬蟄。」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上反切羽弓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916頁,第1字許惟賢第837頁,第2字
熊獸,佀豕。山凥。
段注俗作居。
冬蟄。
段注見《夏小正》。
從能。炎省聲。
段注按炎省聲則當在古音八部。今音羽弓切。《雒誥》火始燄燄,《漢書》作庸庸。《淮南書》東北曰炎風,一作融風。皆古音之證。《左傳正義》曰:張叔反論云:賓爵下革。田鼠上騰。牛哀虎變。鯀化爲熊。久血爲燐。積灰生蠅。或疑熊當爲能。王劭曰:古人讀雄與熊皆于陵反。張叔用舊音。傅玄潛通賦與終韻。用新音也。玉裁謂。熊不妨古反于陵。要之反論必是能字。《春秋左氏》敬嬴,公穀作頃熊。葢炎熊嬴三字雙聲。
凡熊之屬皆從熊。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從炎。
錢一從炎省聲者,東覃對轉 [三]。[三]原文如此。
白話解釋
熊,似豬的野獸。山居,冬眠。字形采用“能”作邊旁,省略了“火”的“炎”作聲旁。所有與熊相關的字,都采用“熊”作邊旁。
字形解說
甲骨文像猛獸的樣子,有大嘴、尖爪、巨足掌。篆文改為從能、炎省聲。從「能」,指能為熊的一種;「炎」表示音讀。隸書與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自「能」假借為才幹、強壯的意思,如「能幹」、「能耐」,後被借義所專用,而以「熊」指動物本身。
熊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56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29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3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25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95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30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44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89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0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0頁,第1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12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14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862頁【補遺】第1749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6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55頁【崇文】第34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70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752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64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941頁,第7字 |
熊字的翻譯
-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 B?r (S)?, Xiong (Eig, Fam)
- ours, ourse
熊的字源字形
戰國 金文 戰國
楚〔戰國〕 簡 包山
楚〔戰國〕 簡 子彈庫
楚〔戰國〕 簡 新蔡葛陵
秦 簡 岳麓書院
漢 簡 張家山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唐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汗簡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