燖
筆順 反饋

復(fù)制

xún ㄒㄩㄣˊ

火部 共16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U+71D6
漢語字典

火部

16畫

12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xun

xún

OVAF

FSMI

UOJD

97846

71D6

[4334511121251124] 點(diǎn)、撇、撇、點(diǎn)、橫折、橫、橫、橫、豎、提、豎、橫折、橫、橫、豎鉤、點(diǎn)

燖字概述

折疊展開

〔燖〕字拼音是xún 部首是火, 總筆畫是16畫。

〔燖〕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

〔燖〕字倉頡碼是FSMI 五筆是OVAF 四角號(hào)碼是97846 鄭碼是UOJD

〔燖〕字的UNICODE是71D6。 十進(jìn)制為29142,UTF-32:000071d6,UTF-8:E7 87 96。

〔燖〕字的異體字是

燖的意思

折疊展開

xúnㄒㄩㄣˊ

基本解釋

用火燒熟。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禮有腥、~、熟三獻(xiàn)。”

方言,用開水燙后去毛。揚(yáng)湯~毛。鴨毛不~不凈。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詞

1.把已宰殺的豬或雞等用熱水燙后去掉毛hot-water depilate。

揚(yáng)湯燖毛,毛須彌聚。 —— 晁補(bǔ)之《豬齒臼化佛贊》

燖毛;燖雞

2.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湯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boil meat。

祭禮有腥、燖、熟三獻(xiàn)。 —— 宋· 沈括《夢溪筆談》

xúnㄒㄩㄣˊ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1.將冷卻的熟食溫?zé)帷?/p>

《集韻?平聲?侵韻》:“燂,火孰物?;蜃鳡@、燅?!?/span>

2.將肉沉于湯中。

《集韻?平聲?鹽韻》:“燖,沉肉于湯也?!?/span>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一》:“祭禮有腥、燖、熟三獻(xiàn)?!?/span>

3.以熱水燙后去毛。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涢水注》:“溫水出竟陵之新陽縣東澤中……其熱可以燖雞?!?/span>

揚(yáng)湯燖毛。

xúnㄒㄩㄣˊ

詳細(xì)解釋

1.〈書〉將肉類放在湯鑊中燙熱。

祭禮有腥、燖、熟三獻(xiàn)(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一》)。

2.〈書〉宰殺動(dòng)物,用開水燙后去毛。

揚(yáng)湯燖毛。

燖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31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683頁,第17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634頁,第1

集韻》、《韻會(huì)》、《正韻??徐心切,音尋。
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又,《集韻》或作燅。
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苍]〕古文燅皆作尋。
》或作燖。
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
〇〔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又,《集韻》:慈鹽切;《韻會(huì)》:昨鹽切,??音潛。
玉篇》本作燂。
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
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册屛摹碃@,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又,《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音閻。
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注解

〔燖〕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燖〕字拼音是xún,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火、尋

〔燖〕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xún] ⑴ 用火燒熟。⑵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禮有腥、~、熟三獻(xiàn)。”⑶ 方言,用開水燙后去毛

燖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燖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燖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reheat food
  2. aufw?rmen (V)?, brühen (V)?, w?rmen (V)?, aufw?rmen, sich einsingen (V)?, brühen (V)?, w?rmen (V)
  3. réchauffer (la nourriture)?

燖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燖(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燖(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燖(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燖(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燖(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燖字組詞

折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