燖
復(fù)制燖的意思
燖
xúnㄒㄩㄣˊ基本解釋
①用火燒熟。
②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禮有腥、~、熟三獻(xiàn)。”
③方言,用開水燙后去毛。揚(yáng)湯~毛。鴨毛不~不凈。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詞
1.把已宰殺的豬或雞等用熱水燙后去掉毛hot-water depilate。
揚(yáng)湯燖毛,毛須彌聚。 —— 晁補(bǔ)之《豬齒臼化佛贊》
燖毛;燖雞
2.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湯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boil meat。
祭禮有腥、燖、熟三獻(xiàn)。 —— 宋· 沈括《夢溪筆談》
燖
xúnㄒㄩㄣˊ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1.將冷卻的熟食溫?zé)帷?/p>
《集韻?平聲?侵韻》:“燂,火孰物?;蜃鳡@、燅?!?/span>
2.將肉沉于湯中。
《集韻?平聲?鹽韻》:“燖,沉肉于湯也?!?/span>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一》:“祭禮有腥、燖、熟三獻(xiàn)?!?/span>
3.以熱水燙后去毛。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涢水注》:“溫水出竟陵之新陽縣東澤中……其熱可以燖雞?!?/span>
揚(yáng)湯燖毛。
燖
xúnㄒㄩㄣˊ詳細(xì)解釋
1.〈書〉將肉類放在湯鑊中燙熱。
祭禮有腥、燖、熟三獻(xiàn)(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一》)。
2.〈書〉宰殺動(dòng)物,用開水燙后去毛。
揚(yáng)湯燖毛。
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31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683頁,第17字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634頁,第1字
音《集韻》、《韻會(huì)》、《正韻》??徐心切,音尋。
《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音又,《集韻》或作燅。
《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苍]〕古文燅皆作尋。
《記》或作燖。
《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
〇〔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音又,《集韻》:慈鹽切;《韻會(huì)》:昨鹽切,??音潛。
《玉篇》本作燂。
《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
《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册屛摹碃@,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音又,《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音閻。
《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注解
〔燖〕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燖〕字拼音是xún,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火、尋。
〔燖〕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xún] ⑴ 用火燒熟。⑵ 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禮有腥、~、熟三獻(xiàn)。”⑶ 方言,用開水燙后去毛
燖字的翻譯
- reheat food
- aufw?rmen (V)?, brühen (V)?, w?rmen (V)?, aufw?rmen, sich einsingen (V)?, brühen (V)?, w?rmen (V)
- réchauffer (la nourriture)?
燖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