爯字概述
〔爯〕字拼音是chēng,chèn 部首是爫, 總筆畫是9畫。
〔爯〕字是上下結構
〔爯〕字倉頡碼是BGB 五筆是EMFF 四角號碼是20447 鄭碼是PVLB
〔爯〕字的UNICODE是722F。 十進制為29231,UTF-32:0000722f,UTF-8:E7 88 AF。
〔爯〕字的異體字是 稱
爯的筆順
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中 部首:爪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43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689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641頁,第14字
古文: ??
音《唐韻》:處陵切;《集韻》:蚩承切,??音稱。
《說文》:幷舉也。從爪、冓省。
音又,《集韻》:昌孕切,音偁──大也、舉也。
注解
〔爯〕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爪部。
〔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ēng、chèn,上下結構,可拆字為爫、冉。
〔爯〕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chēng] ⑴ 古同“稱”。㈡ [chèn] ⑴ 古同“稱”。
爯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四下反切處陵切頁碼第123頁,第9字續丁孫
爯
異體??
幷舉也。從爪,冓省。
附注段玉裁注:「冓為二,爪者,手也,一手舉二,故曰并舉。」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契文爯字象以手挈物之形,自有舉義,但不能確言所挈何物耳。」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八反切處陵反頁碼第320頁,第6行,第2字述
并舉也。從爪、冓省。
鍇注臣鍇曰:「一言舉二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四下反切處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631頁,第5字許惟賢第283頁,第2字
幷舉也。從爪,冓省。
段注冓爲二。爪者,手也。一手舉二。故曰幷舉。趙注《孟子》稱貸曰:稱,舉也。凡手舉字當作爯。凡偁揚當作偁。凡銓衡當作稱。今字通用稱。處陵切。六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引申為偁、為稱(擧也)。
錢一引申為偁,為稱(舉也)。⑴偁謂、偁舉。⑵
爯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44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28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5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62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54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549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94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23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79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97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59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227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308頁【補遺】第1664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7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27頁【崇文】第130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475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69頁,第4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288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08頁,第1字 |
爯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楚〔戰國〕 簡 包山
楚〔戰國〕 簡 郭店
楚〔戰國〕 簡 上博
魏 傳抄 三體石經
魏 傳抄 魏石經古文匯編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